分享

中国第一神童宁铂13岁进入中科大,38岁却选择出家,经历发人深思

 花开无田 2020-08-07

前言

1977年10月,一封来自江西冶金学院教师倪霖的举荐信被摆到了方毅副总理的案前。作为教师的倪霖,在这封长达10页的长信之中,他举荐了神童宁铂。在那个百废待兴的时期,改革开放的前夜,对于人才的渴求可以说达到了顶点。很快,方毅便批复中国科技大学:如属实,应破格收入大学学习。

就这样,在这一纸批复之下,神童宁铂的命运发生了改变,而与他的命运改变同时发生的甚至还有当时中国的教育现状。在经过了漫长的特殊时期后,如何去发掘人才,培养人才,让我国的科技得以在世界中有一席之地,成为了摆在众多教育人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而宁铂似乎就是他们需要的答案。

宁铂的天赋异禀,让他顺利通过了中科大老师的考核。而在1978年年初,与方毅总理的两局围棋对弈中,年仅13岁的宁铂胸有成竹不费吹灰之力便赢得了胜利。这样的经历,在经过一系列媒体的报道之后,宁铂成为了全国公认的第一神童,而中国教育的尝试——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也得以诞生。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众星捧月的神童,他的发展却极其富有戏剧性。在众人将他捧上神龛之后,却又将他推向了炼狱。此后,宁铂就像是王安石里的《伤仲永》一般,泯然众人矣。2003年,38岁的宁铂甚至还选择了出家为僧,这一系列出人意料的背后,又到底是何种原因让宁铂选择了出家呢?此后,宁铂又怎样了呢?

“中国第一神童”宁铂

宁铂,1965年出生于江西赣州市的一个普通家庭。或许是受到了古代江西众多文人大儒的影响,虽然身处特殊时期,但这个孩子自小便表现出了超强的天赋。

2岁半会背30多首诗词,3岁会数100数,4岁会400多汉字……这些俨然都成为了当时人们的谈资。

而这种天赋成本,也幸运的并没有让他因为特殊时期而被埋没。随后的宁铂,自学了中医书、围棋、唐诗宋词,很快这些才能便让他“锥处囊中”。

尤其是当整个国家在经过了特殊时期,要步入正轨之后,而宁铂也就成为了众人心目中的光。不过此时,宁铂的天赋已然不再是简单的属于自己,更成为了家庭、民族、社会的。

在进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后,宁铂立刻便遇到了难题。就如同今年引起热议的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力排众议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考古一般,宁铂在专业选择上也遇到了这个难题,他个人更喜欢天文系,但中科大没有。因此他便请求能够转到南京大学学习天文。

可这样的请求,却遭到了拒绝。因为他的身上已经与当时人们狂热的希望捆绑了,甚至当时的国人,无不希望自己家中能有一个如同宁铂一样的孩子,而宁铂的学弟张亚勤便曾经激动的说,在看了宁铂的报道之后,他才决定报考了中科大。

最终,无奈之下,宁铂只得选择了一个被人们认为是正道的专业—理论物理专业。但是,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宁铂对理论物理并不感兴趣,这也让他最终将目标转向了星象学、宗教、气功这些与大众期望格格不入的行当。

而在这种压力之下,让我们见识到的是宁铂的“性格缺陷”。或许用现在时髦的话语说,就是情商不够。肯定会有人站出来说,他就是性格缺陷,他可以站出来说不啊!

但是正如宁铂所说,“在很多场合,他们要求我七步成诗”。而这也是舆论给予他的莫大压力,这种压力甚至已经让他的选择不再是个人的选择,更像是社会的选择。这种压力甚至让他在本科毕业后三次报考研究生,却都选择了退出,至于原因自然是在神童的大帽子之下,他并不被允许失败。

1982年,在宁铂本科毕业后他选择了留校任教。19岁时,他成为了中国最年轻的助教,但这也是他最后的“荣耀”了。

1998年,在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里这一期的主题是“评说神童”,宁铂受邀为嘉宾。不过,对于这样一位当年全国知晓的神童,观众们似乎早已经忘记了他,但宁铂却终于敢于说不了。他言辞激烈的数次抢过话筒,抨击着改变了他人生轨迹的“神童教育”,或许也只有亲历者,才更有发言权吧。

然而,这种人们对神童的期盼,就像是家庭教育中“都是为你好”的话语一样有杀伤力。这种杀伤力即便是在他结婚后也没有一丝丝缓和的迹象,在与妻子程陆华结婚之后,他的儿子很快出生,可是内心的挣扎终究还是让他选择了出家。

他说:“我的心眼,是皮肉上熬出来的。”可见他的痛苦。2003年,在几经周折后,他终于出家成功。而当记者再次采访他时他依旧会说出:“自己是时代需求的产物,如果青春可以重来,他决不会再读少年班”。就如同1998年《实话实话》中对神童教育的态度一般无二。

不过,在被常人看来悲剧人生背后,宁铂却又并未沉寂。2018年3月便有媒体报导,宁铂已经还俗,他在潜心研究佛法的同时,也在为一些有需要的人做着心理咨询。

小结

很多人习惯称宁铂的事例为人生悲剧,并将宁铂的“失败”归咎于情商,归咎于害怕失败的性格缺陷。但事实上,宁铂的事例背后,更应该 反思的恰恰应该是神童教育以及人们所强加的希冀。

何况宁铂就真的“失败”了吗?

作为宁铂的师弟,已经功成名就的张亚勤就说:“大家的标准不一样,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失败?如果宁铂以后成为高僧呢?”

而对于神童教育,对于性格培养,对于成功与否的培养不都应该是我们值得深思的吗?

学会自信,学会说不,学会不去以成功、失败论人的存在价值,不才是我们教育的初衷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