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话课| 画家潘川:我们到底为什么让孩子学画画?

 文话童心 2020-08-08

欢迎来到清华妈妈打造的育儿公社~

 

 

linda /整理

潘川

80后美女画家

现居北京

本科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

2011年获央美中国画学院硕士学位

我先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一个职业画家,现在在北京。我觉得文话童心请我来讲这个主题,可能还有一个原因,不光因为我是画家,还有一个原因是我的女儿。她现在也在画画儿,但是到现在,我还没有特别去教过。她画的画儿在文话童心群里分享过(戳链接可直达)。她现在七岁半,画了好多东西,也特别喜欢画。所以今天,我可能从一个画家母亲的角度跟大家分享得多一些。

之前有好多爸爸妈妈问到孩子学画画的问题,但这些问题互相之间有一些穿插,所以我想大概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

01
我们为什么让孩子学画画?

从我看到的好多问题来看,很多父母从孩子四岁开始就让TA进入学画画的队伍了。其实这个年龄还很小,孩子自己很难做出选择。所以我们就要替TA去找一些培训班,带孩子找到真正有兴趣、并能一直坚持下去的,这是我们的期望。

现在市面上的豪华培训班特别多,有各种类型的。但是,我们去无非就是两个目的:一是满足孩子的兴趣爱好,作为美育课让TA参与;第二可能是想把画画作为孩子未来的职业,所以把它当作一种职业技能去学习。这两种出发点不同,我们在选择艺术机构时的标准也会不同。就像弹钢琴,要考级和要作为兴趣去发展,也会不一样。所以画画儿还是要从我们自身的目的出发去考虑。

第一种艺术机构:把画画作为孩子的兴趣

第一种类型是把画画作为兴趣让孩子学习。可能我没有太多这方面的体会,因为我是画家,从小就在画画,到后来成为职业,一路走来,我从事的工作包括我的家庭氛围都是与画画相关的。我丈夫是个雕塑家,所以我们家里整个就是一个画室。那么如果家里面没有这种环境,可以去寻找一个可以给孩子带来熏陶或者引导TA进入这种氛围的机构,选择一些让孩子能够很快在里面找到兴趣和快乐的地方。

很多机构会给我们展示很多小朋友的画,包括一些色彩很浓的画,一些材料很丰富的拼贴画,或者线条很浓密的画,让人感觉形式很丰富,也会让孩子很快适应。但我觉得这些只是表象。不管选择任何机构,在家里对孩子的引导都是很重要的。

我举个例子,中国儿童促进协会还有中法联盟经常举办一些国际上的儿童绘画展、绘画比赛。我在里面做评委。评委一般会有七八个人,其中会有三四个是外国人,比如法国人、韩国人,也会有几个中国老师。会有油画家,也会有国画家。每次我们大概会收到两三万份国内外小朋友寄来的画,我们会按年龄给他们分档。

我想说的是,现在小朋友画的画比去年我作评委时收到的画,水平已经高出很多。因为他们现在有很多新材料,培训机构也会教大家怎么用水彩、油画等好多材料去表现视觉上的冲击力。所以今年的展览上可以看到很多小朋友画得都很好。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所以我不在这里特别推荐什么机构和学校。

我想补充的,是我觉得不足的一点。在这几万幅画里,平均每个评委会被分到几千份进行初选,然后大家再在一起评分,很多艺术家评委一起来讨论选出的几百幅画。这其中,我差不多能把艺术机构培训的小朋友的画分辨出百分之八十。因为我可能会对这些画有一种专业性技术上的分析,我会看出来这画是机构干预过的。因为这些作品上存在一个统一的符号,比如说背景上的处理,怎样能突出画的视觉效果;包括一些材料上的对比规律。

我不想说这种教育体制的问题,因为我们太会总结规律了!老师总结出视觉规律,就会直接把这个规律用在教学中,让孩子少走一些弯路。我看了太多太多这样的画,所以我能准确地看出来某幅作品受到的机构的影响。我自身很排斥这个,所以我就把这些作品拿出来跟其他评委讨论。其中有一位法国画家西蒙就问我为什么能准确识别出哪幅画是出自机构?我说这就像中国家长逛超市买菜,面对转基因、农药、甲醛等食品,能一下识别出自己需要的一样。因为面对了太多深加工的东西,所以培养了自己的辨识能力。

这种速成培训的好处是可以更快速地在一堆画里面蒙混过关,让大家觉得这是很成功的一幅作品,甚至很多国外的评委也觉得这些很不错。但是我想说的是,这不是一条作为美育培养的长期的路。就好比我把已经做好的东西给你,我告诉你这是好的,那孩子们就不再会用自己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去探索。而这个探索的过程对我们来说其实是最重要的。 

我说这么多,其实就想告诉各位爸爸妈妈们,这种培训机构的方式是很好,但是我们要看到其中的弊端。孩子们因为很早就接触到了各种新鲜材料,并且看到了这种东西能很快产生很强的视觉效果讨得大家的喜欢,那么TA还会不会有耐心来做一些更为精小、更为敏感、更为深入的东西呢?

他会慢慢放弃探索新的东西。比如说视觉冲击力弱的一些东西,他就不会再去碰。但是这对美育来讲其实非常非常要命。因为在孩子这个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感知能力最强的时期,是想象力和探索力最强的时期。如果这个时候过早地知道了讨巧的方式,那对孩子未来的美育会有很大影响。

拿我女儿来说,我其实从来没给孩子买过太多绘画材料。我是画国画,所以我们家国画的毛笔比较多,但是她对这个不太感兴趣。我丈夫是做雕塑,但是他不太在家做,一般是去工作室,家里面基本上也只有他经常用的铅笔盒,只有我们随处可以买到的那种彩笔,好像还有一盒蜡笔。

她上一年级以后,学校每周可能有两到三次美术课。他们学校提倡创意美术,给孩子很多材料让他们尝试,甚至有很多手工的成分。所以我女儿应该是在学校才开始正式接触到多种绘画材料。在这之前她所有的画基本上就是用铅笔、碳素笔和彩笔。但是我觉得她表现的东西很丰富,就是她平时观察到的。可能班里很多小朋友比我的女儿接触到各种材料要早,但是每次上美术课,我女儿的画都会被老师选出来,作为一个特别成功的作品。我当时是鼓励她说:老师既然教了你很多,那我们也要努力把这个做好,做到你最满意的那个样子。

我想通过这点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平时生活中对孩子观察力、感知力、想象力的保护鼓励,其实比让他借由某种材料做出一个完整的作品要重要的多。我们不要急功近利,不要太早地急于让孩子完成“别人家的孩子”画出来的什么样的画,不要太着急。

美术机构之间的差别其实并不是很大,都是用尽一切办法让孩子对他所教的东西产生兴趣,并且学到一些技法,画出一些成功的作品。宗旨是没有太大区别的。我想告诉爸爸妈妈:我们如果希望孩子能够把美育作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伴随其一生的话,那么我们在家里、在生活中需要做的其实要更多。

讲座之前有一个妈妈提过一个问题,说她的女儿五岁了,不管走到哪儿,都喜欢画画,喜欢用线条。我觉得这个其实是很可贵的。我小时候也是这样,可能是一种天性吧!就爱画画儿,不爱跟其他小朋友扎堆玩闹。所以我觉得,如果你们想让孩子在这方面提高更多的话,就要在生活中养成非常好的习惯。这是TA跟自己、跟别人交流的一种很有美感、很优雅的技能。就像你高兴的时候会哼歌儿,特别高兴的时候会手舞足蹈。其实画画也具备这种功能,它是一种情感的抒发。我觉得这种孩子其实真的应该多去鼓励、肯定。不要太多地去干预TA,因为家长的干预对于孩子的成长未必是好的。

我们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是不是真的把美、把艺术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了呢?我们很多人都做不到。所以如果我们以自己的这种习惯、这种方式来干预孩子的话,可能会对TA有一些不好的影响。所以我说关键在于鼓励。成功的画也好,不成功的画也好,所有的尝试我们都应该鼓励。我觉得这对保护孩子的感知力和表现力,还有对生活中美的强烈的观察的欲望,是一种最好的方式了。除了这种保护,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在家或者在任何地方为孩子创造条件,让孩子能随时画画儿、随时做自己想做的手工。

第二种艺术机构:进行技能性培养

艺术机构的第二种类型,就是技能性的培养。我们现在市场上有很多。比如说孩子要学素描、要学色彩、要学设计、要学这个那个。有时候也会有考级之类的,这其实就是一种技能性的培训了。比如说我孩子今年要高考,可能会通过美术获得加分;或者未来我孩子从事的职业或多或少会用到美术,比如做广告、做电视媒体,或者做一些跟艺术有关的职业,那这个培训可能就是带有一些标准性的了,有一个行业的考量。

这种机构也包括书法。书法机构会有考核标准,比如这个字儿应该怎么写是好的、是对的。那么面对这种培训的时候,我们会用一个特别明确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这不是什么不好的事。

其实我把艺术机构分成两类,是想告诉爸爸妈妈们,要从我们自身出发为孩子选择。如果我们从兴趣出发,是作为一种美育,就要引导孩子把兴趣渗透到生活中,作为一生的财富。那这种要求标准就不能像考核一样,一定要每节课有一幅什么样的画,或者是每个学期要怎样。

而我说的第二种也就是有考核标准的培训,则是带着一个明确目的去的,那就要有一个考核标准来要求了。有标准的这种培训,比如书法、素描,对孩子来说也是好的。因为如果孩子确实想象力很丰富,不用特别去引导或者启发,他已经自身像火山喷发一样了,那么这种孩子需要的就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技法的培养,就是怎么能够帮助TA把要想表达的东西表达得更准确。那这时候就需要手上功夫的训练。这是一个很艰苦的训练过程。

就我女儿的情况,我可能会把她的专业训练推迟到十二三岁。因为在这之前,我还是希望她能够更快乐地享受自由自在画画的过程。但这种技能性的培养是一定要有的,也是可以帮助她建立更多信心的。具体可以根据每个孩子的情况。有的孩子特别希望画出符合自己想象中的东西或者色彩,这时就需要老师去引导,教TA一些方法。

我以前也在中学教过艺术课,很难。因为每个学生的性格,包括艺术取向,都是不一样的,没有办法统一授课。所以我们要根据孩子自身的情况,来帮孩子选择和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如果年龄小,我还是建议兴趣为主,让孩子在家或学校画自己喜欢的东西,同时给TA创造更多条件。孩子喜欢偏向于色彩,那就买各种各样尽可能丰富的彩笔或者颜料;喜欢线条,不喜欢颜色,那我们就从材料上和环境上尽可能去帮他。

同时,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也要潜移默化地引导。打个比方,如果让孩子去学钢琴,但我们自己不听交响乐、不听钢琴曲,不去了解这些钢琴家,而是天天只放一些流行通俗歌曲,或者看肥皂剧、玩手机,这样的话,对孩子来说钢琴课上得没有什么意义。美术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想让孩子接受美育教育,想让TA把自己心里的美画出来,那我们自己是不是也要在生活中追求美? 

有时候老师也会跟家长要求说,不要完全依赖我们的艺术机构,要多带孩子去看画展、戏剧,参加一些跟艺术有关的活动,或者多带孩子去书店看一看,多给孩子看绘本,买一些绘本跟小朋友一起分享,这些都是好的。但是我觉得这些还不够,或者说这些要求还是过于教条。

我们也在这样做,但是我发现这样做只是美育中一个小小的分支,相当于一个小门类。这固然是必修课,但是我们生活中其他要做的也很多。比如带孩子从家走到学校的时候,路上如果有一个角落里开了一朵特别漂亮的花,你有没有为了这朵花跟孩子一起停下来看一看呢?或者走在商场里、超市里,有没有为了某一件设计特别精妙、让你觉得为之心动的东西,停下来跟孩子一起聊聊、分享一下呢?这些其实是我们生活中应该有的品质。这种追求美的品质,其实对孩子很重要。

有家长也许会问,三四岁、五六岁的孩子,带TA去看画展,去国博看展览,在这个年龄会产生太多的影响吗?我也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我们自己没有投入地看进去,没有跟他一起分享,那孩子一定是没有太大兴趣的。我们的美育,没有那么高高在上,其实可以从身边开始。画画也是这样,不一定非要画特别大的题材,就是画你觉得美的东西。

有时候我带女儿去超市选水果,我们会聊起色彩。我们会讨论怎样摆放水果看起来会很好吃,或者看起来会很漂亮。我们会聊到这些生活中的细节。买肉的时候,有时候为了衬托肉的新鲜,商场里会用红光打上去,或者为了衬托红色的圣女果,用绿色的小盘子来装。这些东西都是细节。其实我觉得这不亚于一场美术馆之旅。

言归正传,我们回到题目:为什么孩子要学画画。其实我觉得很多爸爸妈妈真不是希望孩子未来会从事这个职业,而我们能不能把这种美育观念、态度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则很重要。

有一个妈妈跟我提过一个问题,说为什么她的孩子每天都只画美女?一个上小学的小女孩喜欢画各种公主,题材没有扩展到其他的方面,比如房子或者动物什么的。我觉得可以用我的这个题目来解释,就是我们没有带孩子走进更丰富的生活,没有带孩子一起观察周围的生活,没有带TA去感受生活。那我们怎么能期望孩子的画笔下会有丰富多彩的东西呢?我觉得作为家长来讲,要从生活中给TA提供条件,用实际行动鼓励孩子去画、去表现。我觉得这是我们能够做的,也是学画画未来对孩子来说最有用的。

02
画画对孩子有什么帮助?
画画的孩子,能建造自己的小世界

我觉得画画的孩子有一点,就是能够在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享受到一种快乐。TA会有一种能力,能建造自己的一个小世界。

怎么讲更准确一点呢?无论你今天经历了什么不顺心或小矛盾,一旦你回到自己的房间,面对自己的画笔、材料或者书,慢慢地十分钟、二十分钟、一个小时过去后,你会进入到自己的世界中。在那里边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打扰你,在那里你能找到自己的快乐和自信,能够梳理自己。

我觉得艺术家对生活中的各种不愉快有一种很强的自我排解能力。因为相比其他职业的人而言,他可能更清楚自己的内心,他更注重自己的内心有什么、更在乎什么。画画是一个人从内到外的一种表现。如果心里没有特别美、特别要表达的东西,画笔下是不可能表现出来的。所以我觉得一个把画画当作爱好的孩子,未来会是一个内心很丰富的人。包括音乐、舞蹈等其他艺术形式也是一样,可以在生活中、在精神上,给人一种强大的抚慰。这是第一点。

美育,会渗透一生

第二点,我想先讲个小故事。以前在上海有一对夫妇,太太是江南美女,从小接受了很多教育,所谓琴棋书画样样皆通。先生呢,是一位文学家,在高校里当老师。后来夫妻俩受到一些迫害,被迫来到乡下人烟稀少的地方,找到一座废弃的老房子住了下来。冬天很冷,没有暖气,屋子里也没什么生活用品,日子非常贫穷。很多人就觉得,都吃不上饭了哪还顾得上画画儿?但这对夫妻却不然。

上等的新鲜茶叶没有了,不能做茶道了,太太就把一些从其他地方收集到的廉价茶叶在凌晨的时候拿到池塘边,放到含苞待放的荷花里,上午的时候,再拿回来沏茶。不再有琴弹了,就自己用木料做琴,夜深人静两个人守在一起的时候,用简单的几根弦,弹些简单的曲调。这位先生还会在生活中创作一些小诗,调侃自己现在的生活。诸如此类,很多小细节。

通过他们的这种生活状态,我想告诉大家,如果小时候接受了很多美育方面的教育,不管是画画、音乐还是文学,其实都是会渗透到孩子一生中的。无论他以后贫穷还是富有,这种品质会一直跟随他,他会一直过得很快乐。这是我想讲的第二个方面。

坚持!坚持!不要浅尝辄止

第三个方面,我觉得画画会对孩子的性格方面有很大影响。比如说我小时候写毛笔字,觉得很枯燥。我不知道为什么让我写啊?但我一直坚持下来了,每天写。画画儿也是一样,我一直画一直画。任何一样东西,只要让孩子开始了,就要不停地鼓励他,让他把这件事情坚持下来。这其实是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一种坚毅、一种坚持不懈、一种有始有终的性格品质。

我特别不赞成那种浅尝辄止、虎头蛇尾的培训班。有时候我们爸爸妈妈会有一点溺爱孩子,说先看孩子有没有兴趣吧,有兴趣就带他去学,没有兴趣就算了。看看画画没有兴趣,那再看打乒乓球、舞蹈。可能有的孩子在三年级之前就试过了好多东西。我们拒绝有些培训机构,就是因为孩子没有兴趣。其实有的时候我们都没有真正让孩子进入到这里面去,你怎么知道孩子没有兴趣呢?其实这是家长的一种片面的观念,而且这个危害很大,就是我们给孩子无意中培养了一种不能把一件事情坚持下来的品性。

我这里简单总结一下就是,对孩子美育的培养,如果真的想好了,那么就跟他一起行动,然后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坚持下来,不能浅尝辄止,不要停留在表面,也不要虎头蛇尾。这对孩子的未来的人生、性格各方面,其实是很严重的一种影响。

我要讲的基本上就这么多。我的经验也只是停留在我自己和我的女儿身上,所以很多其他不一样的个例,还是希望大家多方面去咨询,也可以咨询一些儿童心理专家,来一起帮助孩子。

03
Q&A



Q1

我家孩子7岁半,男孩,想象力是有的,天马行空地画,很喜欢。但是他精准表达很不够,总是会说自己不知道怎么画。这样的阶段,是不是该做一些技巧方面的学习了?这时该如何引导?引导他去观察去分解画面?这个需要专业指导吧?

潘川:这就是我刚才讲的,要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当孩子的想象力成熟到一定的程度,已经知道自己想画什么,他所面临的问题其实是他的手跟不上了。这种时候我们就要进行对孩子准确率,也就是手的表现的准确训练。其实素描就是一种。

我们不要把素描理解为画一个几何体,然后在上面摆线条、分出明暗面儿什么的,这些其实是最落伍的一种说法。什么叫素描呢?就是所有单色的画——哪怕你用红笔画,哪怕你用蓝笔画,通称为素描。有没有色调没有关系,用什么笔没关系,用单一颜色准确地表达某个物体,这种画都叫素描。

素描训练,一般老师会从画苹果开始。其实每一个小苹果都不一样,我们看苹果感觉都是一个样子的,是因为没有细心地观察和准确地表达。所以我觉得素描的训练就是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手的表达能力。我还是建议到了一定年龄,家长带孩子去机构,提出这种训练孩子手上功夫的要求。

另外,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素描要求也不一样。不是说一聊到素描基础,就是带着一大把铅笔坐在那里,一坐一上午,画几个几何体,然后找阴影。不是这样的。素描其实就是用笔——铅笔、炭笔、圆珠笔,什么笔都可以——去训练捕捉事物具象的一种能力。

Q2

我的儿子目前五岁,从三岁开始对画画表示出强烈兴趣,从在画板上画,到后来在纸上画。他的特点是善于画线条,细节表现能力很强。我的疑问是,孩子最近一个月以来似乎对之前特别爱画的内容没有兴趣了,这个是不是也不用太介意呢?我发现有一点让我不解的是,他画的内容和线条似乎还不如前几个月。这是什么原因呢?

潘川:首先我很鼓励他这个年龄对画画产生了这么好的兴趣。不管他用什么材料,只要他在画、只要他在表达,我们都要鼓励他。孩子的兴趣,包括他的性情,是间段性的,你可以再观察一段时间。因为每个孩子随着年龄增长,经历丰富,会在自己的画上出现一种反复。像我的女儿,她有一段时间就是画线条,怎么跟她聊天儿问她,她都不说为什么不上颜色。大概持续到今年,都是只用碳素笔在画,这没有关系的,顺其自然就好。

这是我女儿昨天晚上在一张大草纸的背面画的自己的小手。基本上是左手吧,我估计她是看着自己的手画的,有时候可能也会用右手表演一下。所以我说画画其实就是像吃饭一样自然的事情,不要把它当作一种特别需要保护的课程,特别关心TA:今天画画了没有?或者特别关心TA今天画了几张?这都没必要。一定要养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像平时吃饭、穿衣服、刷牙一样,在TA生活中渗透。两天没画没关系,可能这两天事情太忙,心态糟,一定要顺其自然。

我打算把孩子正式学画画的年龄拖到十二岁。因为我跟他父亲都从事这个职业,所以我不想太早地让她进入正规的培训机构。因为平时她的一些画,我们可以简单地帮助她解决一些问题。比如说刚才我发的这张图片,她画的小手,她会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说她用的这些线的穿插,为什么三个手指都像长在一起了?我会跟她聊一下为什么会这样、怎么穿插能让三个指头在不同的方向长出来,就是这些简单一点的问题,我会帮她解决。至于正规的画画训练,我可能会让她拖到十二、三岁。

她可能悟不到一些技巧,但可以培养自己去观察,用自己的观察方式来说话。观察到的东西是最可贵的。因为艺术,包括画画也好,作曲也好,创作贵在自己的想象力。毕加索不是有一句话吗?“我14岁就能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之后我用一生去学习像小孩子那样画画。”如果你过早地教孩子一些技法,他可能就不会那么仔细去观察了。我是怕孩子丢掉这种天性,丢掉这种很细腻的天性。

我还想再补充一点。我们在书店、超市看到的那些简笔画,我个人不建议家长给孩子看,也不建议孩子学。我小时候也学过简笔画,这个东西对孩子的伤害特别大。因为一旦画了以后,这个东西在脑子里就像盖了印章。比如说以前我们美术老师教画小房子,上面一个三角、下面一个正方形。这个东西其实特别不好,会影响你的观察,甚至会使很多东西都概念化。这种简笔画是大人总结出来给孩子的,并不是孩子自己的。其实让孩子来画的话,哪怕画同一样东西,画出来的想法都是五花八门的。

— The End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