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育儿公社|别光顾着大促抢书啦!先学学这些让孩子“吃”得进书的妙招~

 文话童心 2020-08-08

都都妈/整理

某天,文话童心6群的群友@细雨如烟 对三四年级的孩子是否应该上语文辅导班这个问题比较纠结,想听听育儿大咖们的见解。没错,在这个机器猫群,只要你愿意发问,愿意交流,总会有更多的真知灼见随之抛来,让人受益。

群主@李彦 一针见血地说:看家长的需求吧。如果为了提高分数,可以上。如果为孩子的长远发展,那没必要。多读书,读好书,才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玥瑶妈妈 也坚定支持不上,赞同在家和孩子一起阅读的方式。多阅读,读完多跟孩子交流,事实证明,对于应试也是没问题的。

@yue 也表示支持,认为培养阅读习惯比啥都重要。有意识地给孩子选一点好书,陪娃一起看,这才是王道。

@锅巴妈咪 认为营造阅读氛围,灌输阅读特别有好处。“从小我就有意识在他生活周围遍布书籍,出去溜达时包里也放一两本,争分夺秒地看书。孩子现在识字量跟上来了,脱离开拼音后,我特夸张地表扬,增强了他的阅读自信。”

正如群友@巧玲 的感叹,“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确实,同样都是买书、读书,你和孩子认真坚持了吗?总结出什么好方法了吗? 好书太多,生命太短,这事得想想办法。(金句引自@葡萄叶 )

读书在精不在多

群友@岸芷 观点鲜明,认为读书在精不在多。有时孩子就喜欢反复读一本书,数量不是特别的考量指标,喜欢读,有感悟,有收获就行。

@玥瑶妈妈 “对,一定要有所选择。想到有的小学生天天拿着熊出没、植物大战僵尸做课外书,我就受不了。”

针对群友所讲“书多书杂、书架不堪重负”的现实问题,群主@李彦 一贯的断舍离做派,“断掉其他杂七杂八的,留下经典即可”。至于何为经典,群友们对包括三国、西游、最美中国童话、民间故事等比较公认,还不谋而合地推荐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连环画。@锅巴妈咪 开玩笑说,小锅巴对此套书籍珍爱到每次看都要洗手,生怕弄脏了。

送上群主家的小人书照片,没有看到群聊的童伴们可以参考。

读书的时间从哪里来?

很多时候,不要艳羡别人腹有诗书气自华,想想人家读书的时候,自己的时间是如何悄然流逝的。尤其当爸当妈之后,陪娃似乎成了不学习、不进步的借口,文话童心的群友们不然,一个个都精力旺盛,事业有成,同时还能高质量地陪伴孩子,无论是阅读还是其他事情,都有条不紊。看看葡萄叶大神的法宝。

@葡萄叶 :抓住一切时间读,时间就是海绵里的水。两年前,根据自己的亲测,我写了一篇《父母必读书单》,强调了两点核心:保护阅读欲望和利用碎片时间,也初步提了一些读书建议,比如:不要把想看的书一次性全买回家,看完一本再买一本,别给自己太大压力,防止“只看书皮、不看书”的囤书通病;和爱人一起分担阅读陪伴任务,第一减轻负重,第二找个志同道合的兴趣爱好;“书非借不能读”,尤其是借图书馆的书,一点点紧迫感会帮我们完成学习进度。想看全文了解葡萄叶推荐书目的童伴可以戳这里: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zODA0NDgxNQ==&mid=408580593&idx=1&sn=64ea8621feadf8871b78023381a5d6a4&mpshare=1&scene=1&srcid=0904ZRKCNJuxayezBKjDzF7t&pass_ticket=YNq%2BNkglJlhE0LNbW9%2FzMgJb%2B1WwRvR7flITYyOo60A9ROjvgzeRKNlqR49ksijb#rd

文话童心读书大法

尽管只言片语地聊,还是能从中总结出群友们一些共性的方法和建议。虽不像某些教育专家那样“高谈阔论”,但这些都是热心群友们点点滴滴实践的真知,或许更贴近我们的生活和需求。

1
共读

@葡萄叶 和孩子共读。一本书,给孩子读时我也读一遍,效果不错。之前给葡萄读诗挺好的,最近共读《西游记》,我自己又专门看过了一遍人力资源版的西游记分析,就当温故知新了。

@锅巴妈咪 我们家不喜欢《西游记》,不管是影视作品还是连环画还是音视频,他就是接受不了,我也随他。陪他读自己喜欢的,比如《三国演义》,各个版本他都爱。

关于共读,家长们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觉得这个好你应该看,那个不错你抓紧读。就像@李彦 所说,我家的差不多有两年时间,一直在看《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我看着一架子书不动也很着急。只要她自己看书,肯定是先翻那一套。兴许过了这个年龄段再让她看也不看了,所以干脆也就尊重她吧。两个月前,她突然着迷三国了,这种自发效果更好。


2
白话

以上说不强迫孩子接受成人的选择,并不表示对孩子的阅读兴趣放任自流不加引导。但是有些书尤其是大部头的经典,不一定有特别适合孩子的白话版本,于是群友们贡献了自己的办法。那就是自己读,理解后白话给孩子听。

@yue 我们有时候会给孩子讲《聊斋》。先读古文,再白话讲,反正她不反对。另外,关于引导读书兴趣,我的做法是她自选为主,但是我推荐的她起码尝试读一下再判断喜不喜欢。用这种方式,我给娃成功推荐了耕林的《经典儿童文学读本》、《爱丽丝漫游奇境》、《窗边的小豆豆》和《怪老头儿》等等

@葡萄叶 那个《匹诺曹》,厚厚一本,我读完第一章就发现太文雅,葡萄前二三分钟一直左顾右盼,进入不了角色,于是果断决定白话给她听。

@玥瑶妈妈 白话好了不容易,我们白话过《苏菲的世界》,需要综合很多,有时白着白着就卡壳了,于是我就和孩子一起查资料或上手做,不追求进度,白话讨论本身也挺有意思的。

3
听书

数字时代,尤其是从时间统筹来讲,听书也是现代人的一种选择。文话童心的小童播讲带领孩子们用“听觉”感受经典书籍的魅力,效果也非常好。

@葡萄叶 我现在经常让葡萄听,慢慢引导她听成习惯。除了听音频,妈妈讲也是最好的听书材料。讲的生动一些,抓人一些,孩子们就能喜欢。

4
把故事“吃”进去

其实就好比咱们进餐,需要量的积累,但重要的是营养的吸收。群友们认为,读书要读进去了才叫读了,否则只能叫翻书。所以,需要通过多种方式让孩子们把故事“吃”进去,内化为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玥瑶妈妈 最近我们开始读《彼得·潘》,有之前的很多熟悉做铺垫,都是文字,偏文学性的,从作者开始,目录串聊,玥瑶能讲出故事大概,还能讲出其中的精彩点。她选了喜欢的章节,我读她听,安静地听,偶尔她入戏地手舞足蹈时,我就停下听她讲,一章没读完,就累得睡着了,呵呵。

@李彦 孩子讲的过程其实就是内化的过程。

5
阅读后交流

在交流这点上,家长要放下姿态,不要小瞧眼前这个几岁的孩子。想跟他/她成为真正的朋友而非生理意义上的亲子关系吗?倾听他们的感受和想法,经常会带给我们看世界的另一个维度。同时,润物无声地在交流中渗透我们的价值观念,并引导他们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已经超出读书的范畴,而是两代人相处的模式,以及教育的方法了。

@锅巴妈咪 我相信只要输入的得多了,水满则溢,孩子总会输出的。

@葡萄叶 蒙氏教学说“我听过,我看见,我做到”。葡萄读完以后会尝试自己讲讲,不过有时候会提前宣布“我有的地方记不住”
:)原来群里有一次活动,参加完之后邀请小朋友们画画。我觉得这是个好方法。无论画的好坏,小朋友肯定是按内心理解和感受画的,只有内化了才会有输出。

聊到这里,群主@李彦 贡献出了她和甜甜的阅读交流日志。一志胜千言,所谓交流的打开方式,群友们可以感受一下。

@李彦与甜妞的读后交流

#再读三国与红楼#


妈妈,我觉得三国里面赵云是最厉害的。
为什么呀?
我觉得张飞关羽都是有勇无谋,诸葛亮是有谋无勇,只有赵云又有谋又有勇。
嗯,果然好有道理!

看红楼抄贾府。
说,哎呀,抄家之前病死的几个都是很幸运的。
我竟不能同意更多,听起来,你好像已经了解了生活真谛。

#再读西游与三国#


妈妈,我觉得西游记里沙僧是最安分守己最能忍耐的,从来不捣乱。九九八十一难,孙悟空和猪八戒没吵了81架也吵了50架。
赞你的观察力!

读到曹操想以重金和赤兔马收买关羽,小朋友感叹说,“关羽和刘备是结拜的生死之交,岂是曹操用金钱就能收买的。”没错亲爱的小孩,这个世界上,钱其实是最无用的东西,凡能用钱买到的,都谈不上珍贵。


“三国最后谁称帝了?”
“谁也没有,一定要说有的话,算魏吧。不过也不是曹操。司马懿政变,最后是他的孙子称帝,成立了晋。”
“那他穿龙袍了么?”
“穿了吧?”
“他的龙袍哪里来的?”
“有专门的织造府给皇帝做衣服啊。《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他祖父就是江南织造府的郎中。”
“是吗?”
“对,贾宝玉就是他自己的原型。他们家被抄了以后到北京写的,现在植物园里还有他的故居。”
“哦,他家为什么被抄?干什么坏事了?”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帝只愿意把自己信任的人放在重要的位子上。织造府是很重要的部门。”
“哦。好吧。那林黛玉他们也是他家的人?”
“应该是,起码有原型。”
“曹雪芹死了么?离我们有多少年了?”
“死了,离我们有200多年了。”
“知道了。”

#关于三国的讨论还在继续#
 

“你今天读三国了没?”
“读了。”
“有什么新的感想?”
“我现在觉得关羽也是有勇有谋的人。”
“怎么讲?”
“你看他带着嫂嫂们,为了路上不出意外,就暂时投奔了曹操,其实他本来不想这么做的。投奔了曹操之后,第一天曹操让他们住一屋,他一直立在外面。曹操没办法,才重新给他换了有里院和外院的房子。”(小朋友还不懂男女授受不亲的伦理,将这种礼貌视作为了换取更大房子的智慧。)
“此外,他不仅有勇有谋,还特别受人尊敬,所以很多时候可以有人帮他。比如到沂水关的时候,普净把他拉到自己的房间,拿出戒刀示意,他才知道有人想害他。”
“相比之下,张飞就很鲁莽。三顾茅庐的时候,张飞说,待我去把他捆来,哈哈,说话的口气,像不像猪八戒?”

(本节图片来自@李彦)

话说一开始提出问题的@细雨如烟 看到大家的回复,非常感动也很有启发,本身也不想让孩子受固化的写作模式影响,所以一直没有去上过语文辅导班,听完大家的建议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归纳来说,其实学语文,学艺术,学任何东西,如果只是寄希望于辅导班,是不可能长久的。尤其人文学科,更需要感受力,技巧的训练可以复制,但孩子的灵性是外在给不了的,只有在父母的牵手引领下,为他们打开一扇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门,触及心灵,才能找到他合适的表达方式。就像群友们聊的,这个世界早就不是我们当代能预期的了,变化太快,发展太迅速,我们现在看到的路,并不一定是小朋友以后要走的路,我们给他们的规划,不能太细化太具体。重在灯塔照耀的方向,而不是具体哪条通往彼岸的路。孩子的人生航程,让他们自己把舵吧……

文末有福利,汇总了群聊过程中大家推荐的部分育儿书单,想找好的读书方法,或许这些经过亲测有效的指导能让我们避免在浮躁的育儿大潮里反复折腾,更加懂得孩子,懂得我们自己:)

抛砖引玉书单推荐

《人是如何学习的》

《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及培养》

《儿童发展心理学》

《儿童的自我发展》

《自控力》

《批判性思维工具》

《0-6岁A 育儿法》

《捕捉儿童的敏感期》

《全脑教育法》

《教育大震撼》

《教育总会有办法》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遇到孩子遇到最好的自己》

《自由的孩子最自觉》

《你好,我是费曼》

《窗边的小豆豆》

本文图片来源:huaban.com

— The End —

>>给孩子的历史书,大家已经帮你选好了!

>>种草机来啦!宝宝科普大书单~

>>肉肉的小人儿,这是我想告诉你的,关于读书的意义

>>战争里的小花,人性中的光华——英诺森提作品

>>关于儿童性教育的绘本、拼图和家长书单

长按识别添加客服并备注“入育儿群”,加入文话童心大家庭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