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童说新闻|中国火星探测器首次亮相、最年长的诺贝尔奖得主、中国机长火了(2019.10.07-10.13)

 文话童心 2020-08-08

小童/播讲

中国火星探测器首次亮相,明年发射!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最近公布了一张照片,拍摄的是一个金属仪器。它白白的、胖胖的,看起来块头很大,还有个半圆形的脑袋,有点像蘑菇,也有点像陀螺。这是中国火星探测器的首次亮相。2020年,也就是明年,它将发射进入太空,抵达火星,开启中国人第一次探测火星的旅程。

中国火星探测器

火星探测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行星探测。中国的第一次火星任务将会把“绕、着、巡”三件事情一次做成,也就是首先将探测器发射到火星,对火星进行全球观测;其次降落在火星;第三件事情是火星车开出来,在火星上巡视勘测。这将是全世界首次在一次火星探测任务中完成上述三个目标,是很大的创新。

现在,美国的"洞察号"无人探测器正在火星工作。月球和火星,是人类太空探索的两个重要对象。明年不仅中国,还有欧洲航天局、阿联酋、印度和美国的一家公司都计划向火星发射探测器。

为什么这么多国家、组织和公司都对火星感兴趣呢?一方面,探索未知是促进人类进步的动力,太空探测领域的很多科技进步,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而另一方面,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类地行星,对火星的探测,能够帮助人类更加了解行星和宇宙。而且火星具有相对比较适应人类生存的气候环境,可能成为未来人类移民的理想星球。

小朋友也可能会好奇,为什么这么多国家和机构都在2020年扎堆发射火星探测器?这是因为,从地球到火星的路线有很多条,但是综合考虑技术、距离和经济成本等因素,需要选择一条最佳轨道来完成发射。这条轨道是奥地利科学家霍曼在1925年提出来的,因此也被称为“霍曼轨道”。

而且地球和火星都围绕太阳运转,这个比较合适的位置要26个月才出现一次。2020年夏天,正是这样一个合适的时机。所以明年夏天,才会有这么多国家和机构扎堆发射火星探测器。也因此,正在火星上的美国的洞察号火星探测器,是在上一次发射时间窗口,也就是2018年5月发射的。

火星探测器发射以后,需要大约七个月的时间,才能抵达火星。2021年春天,火星上将第一次出现我们中国人自己研制的探测器。

最年长的诺贝尔奖得主

这一周,2019年的各项诺贝尔奖陆续揭晓。诺贝尔奖可以算是全世界最有名,也是最重要的奖项了。而本届诺贝尔奖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是出了一位诺贝尔奖历史上最年长的获奖者——97岁的约翰·B·古迪纳夫。

北京时间10月9日下午,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来自美国的约翰·B·古迪纳夫与英裔美国科学家M·斯坦利·威廷汉和日本科学家吉野彰一起获得了这项殊荣。获奖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在锂离子电池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

古迪纳夫照片  ??美国化学化工新闻周刊

有趣的是,古迪纳夫的英文发音是goodenough,直译过来就是“足够好”。得了这么大的奖,这位老爷子也算“名副其实”了!其实,古迪纳夫在此之前的得奖呼声就一直很高,他在锂电池领域的贡献早就“足够好”了。只不过,他多年来都是诺贝尔奖的“陪跑者”,直到今年,才终于摘此桂冠。

“足够好”老先生虽然已97岁高龄,却依然在继续着能源方面的研究。他曾乐观又风趣地说:“我才90多岁,还有时间。我想在去世前解决这个问题。”

去年,96岁的物理学家阿瑟·阿什金和另外两位科学家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当时年龄最长的诺贝尔奖得主。而才仅仅一年,这个记录就被约翰·B·古迪纳夫打破了。在科学的领域,国家不是问题,年龄更不是问题。

诺贝尔奖的创立者、瑞典人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在最初关于设立诺贝尔奖的遗嘱中就表示:“我的明确愿望是,在颁发奖金的时候,对于授奖候选人的国籍丝毫不予考虑,不管他是不是斯堪的纳维亚人,只要他值得,就应该授予奖金。”

诺贝尔, 图片来自网络

诺贝尔本人就是一名化学家,因发明硝化甘油炸药而闻名于世。他曾希望他的发明能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但却事与愿违。硝化甘油炸药被大量用于战争,他也因此被一些人称为“贩卖死亡的商人”。诺贝尔曾说:“我看不出我应得到任何荣誉,我对此也没有兴趣。”

毕生追求科学的诺贝尔在去世前捐献出巨额财产设立基金,要求将利息以奖金形式平分为五份:“一份给在物理方面作出最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一份给作出过最重要的化学发现或改进的人;一份给在生理和医学领域作出过最重要发现的人;一份给在文学方面曾创作出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最杰出作品的人;一份给曾为促进国家之间的友好、为废除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举行和平会议作出过最大或最好工作的人。”

这就是诺贝尔物理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和平奖等五大奖项的来历。诺贝尔奖从1901年开始颁发,1968年又增设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至今为止,已经有900多人获得过诺贝尔奖。诺贝尔奖不仅是对科学家的最高奖赏,更代表整个人类对科学精神的认可和追求。

中国机长火了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吧?最近啊,有一位叫作刘传健的机长,他的微博加V实名认证之后,得到了许多网友的热情关注,大家在微博上和机长频频互动。刘机长在微博里写道:感谢大家对民航的理解与支持!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章!

他是谁?中国有那么多飞行员,为啥这位机长这么火?不知道刚刚过去的这个国庆假期里,爸爸妈妈有没有带你们去看一部热映的电影,名字就叫《中国机长》,而这位刘传健叔叔就是电影中的人物原型。这不是一部虚构的影片,讲述的是去年在我国真实发生的一起空难事件。

刘传健

时间拨回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正在从重庆飞往拉萨。飞机行至9800米高空时,驾驶舱右侧挡风玻璃突然破损脱落。这种情形在客机航行过程中发生的几率极小,也是极其危险的。机长不仅要控制好飞机的平衡,还要确保在氧气罩内的氧气耗完之前,在短时间内把飞机从近万米高空速降到三四千米,否则机舱内部的乘客都会因为窒息而死。这样的下降速度,无疑像坠机一样。如果飞行员没有过硬的驾驶技术和超强的心理素质,很难保证整个过程的安全。尤其在挡风玻璃掉落以后,整个机舱温度都在零下,驾驶室内最低温度达零下40°。而机长和副驾驶当时只穿了短袖衬衣。

图片来自网络

在这种仪表台完全受损、无法得知飞行数据、无法听到无线电指挥的恶劣条件下,刘机长和他的同事们凭借来回飞行100多次的经验积累和专业素质,依靠人工判断航向,成功处置了航班险情,最后在成都双流机场安全降落,保证了飞机上119名乘客的生命安全,被誉为航空史上的一个奇迹。

这位机长在他的微博结尾写了一句祝福的心声:“愿一生起落安妥。”这样一个简单的愿望背后,依靠的是多年的专业学习、刻苦训练和勇敢担当。小朋友们,你们长大了也会从事不同行业的工作,小童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尊重自己的职业,崇尚专业性,干一行专一行,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安全、高效。所以,我们在向中国机长致敬的同时,也应该向那些在各自岗位上多年如一日,精益求精、默默付出的劳动者们,致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