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童说新闻 | 奥运会推迟举行、“可燃冰”的重大突破、第四大湖再受“生死劫”(2020.3.23-3.29)

 文话童心 2020-08-08

东京2020奥运会推迟举行

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球疫情的影响,日本近日正式宣布,原计划于2020年7月在东京举行的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推迟至2021年举办,最晚不超过2021年夏天。延期后的奥运会名称仍叫作“东京2020奥运会”。这也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历史上第一届被推迟的奥运会。

在奥运会的历史上,曾有三届因为战争被取消,分别是1916年柏林奥运会、1940年东京奥运会和1944年伦敦奥运会。此后近80年,奥运会都没有中途取消过。3月上旬的时候,东京奥组委一度坚称“奥运会将如期举行”,还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发祥地希腊完成了圣火采集。不过,随着疫情发展,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美国、挪威、瑞士等在内的国家相继公开呼吁奥运会推迟一年举行。目前,圣火传递活动已经暂停,会配合奥运会延期日程安排,重新制定传递计划。

做出推迟的决定很难,主办国日本将为此承担巨额的损失费用。场地、奥运村等相关设施一年的管理费,加上再次组织选拔比赛的费用,就要58亿美元左右。另外受疫情影响,仅今年上半年,日本在餐饮、住宿、交通、购物等方面的损失估计就将达到89亿美元左右。

除了经济的巨大损失,那些备战已久的运动员们也十分无奈。多年的训练计划要推倒重来,一些临近退役年龄的运动员很难保证明年还能赛出优异成绩,包括一些计划在比赛后结婚生子的运动员,也将面临两难的抉择。

生命至上,健康无价。体育盛事本身是为了展示人类生命的能量。希望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够团结一致、共克时艰,战胜这一轮全球性的疫情。就像国际奥委会在声明中所说的那样:奥运圣火可以成为隧道尽头的明灯。相信当疫情散去,东京奥运重启的那一刻会更加璀璨!

中国 “可燃冰” 开采取得重大突破

中国自然资源部3月26日宣布,天然气水合物第二轮试采取得成功。中国人在南海神狐海域的试采,创造了产气总量和日均产气量两项新的世界纪录。这意味着,天然气水合物,也就是俗称“可燃冰”的这种神奇又神秘的能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新的进展。

天然气水合物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顾名思义,它是天然气和水的结合,是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因为它的外表像雪球一样,点燃后又能燃烧产生能量,因此被俗称为“可燃冰”。能源是人类社会运转必不可少的动力,晚上我们打开电灯开关,房间亮了,这是燃烧煤炭产生的电能;爸爸妈妈带着小朋友出门玩,坐上汽车,一踩油门就出发了,大多数汽车都依靠石油提供动力;小朋友肚子饿了,爸爸妈妈打开燃气灶,点火炒菜,就能做出香喷喷的美食,这来自天然气的燃烧。这就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功劳,它们是生活中最常见的能源。其中,天然气相比煤炭和石油,污染更少,更加清洁、环保。

可燃冰里有丰富的天然气,被认为是一种发展前景广阔的清洁能源,主要分布在大洋、陆地冻土层和极地下面,估算其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探明传统化石燃料碳总量的两倍,够人类使用1000年。目前人类正在利用的主要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其储量都是有限的,可燃冰被认为是未来的替代能源。中国的可燃冰储量在80万亿立方米左右,是全球可燃冰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分布在南海海域、东海海域、青藏高原冻土带等区域。近期正在开展试采的南海海域,是中国可燃冰储量最丰富的地区。

此次试采是中国可燃冰第二次试采,于2月17日点火成功,持续至3月18日完成预定目标任务。在大约一个月时间里,产气总量86.14万立方米,日均产气量2.87万立方米,均创造了世界纪录。但是从可燃冰的试采,到成为一种千家万户能够使用的能源,还需要很长的时间,需要克服很多技术难题,降低昂贵的开采成本,建立完善的产业链条。实现可燃冰产业化可分为理论研究与模拟试验、探索性试采、试验性试采、生产性试采、商业开采5个阶段。我们在南海进行的第二轮试采,实现了“探索性试采”向“试验性试采”的转变,是可燃冰产业化进程中重要的一步。

世界第四大湖再受沙尘暴“生死劫”

3月24日NASA卫星拍摄的咸海沙尘暴照片

(图片来源:NASA官网)

3月28日,全球数百万人一起度过“地球一小时”。这项由世界自然基金会从2007年开始发起的活动,倡议在每年三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当地时间晚上20:30,家庭及商界用户都关上不必要的电灯及耗电产品一小时。以此来让大家认识到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

可是就在这项活动的前几天,美国宇航局(NASA)的卫星在中亚拍下了让人沮丧和难过的照片:世界第四大湖——咸海上吹起了范围巨大的沙尘暴。作为地球环境不断恶化的一个反面佐证,咸海很有可能即将彻底消失。

咸海是位于中亚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交界处的一个咸水湖。在1960年以前,这里还是世界第四大湖,并因为内部拥有超过1000座岛屿而有“岛屿之海”的美称。但近几十年来,中亚地区大量开垦荒漠化土地,流入咸海的两条河——锡尔河跟阿姆河也被前苏联用于农业引水灌溉,导致咸海水位以极快的速度下降,日趋干涸。

一系列糟糕的连锁反应开始了:咸海的干涸,加剧了地区极端气候的发生;原本靠捕鱼为生的当地人再也无鱼可捞,大量人口被迫迁移。接下来,沙漠又进一步反扑:因为咸海底部沉积着大量的盐分,所以大风来时,这里的沙尘暴破坏性更高,叫作“盐尘暴”。因为盐具有腐蚀性,盐尘暴不仅会使土壤盐渍化从使植物枯焦死亡、还会腐蚀电线、金属等。简而言之,不仅破坏生态环境、人体健康,还会影响到交通和电力网络、油气管道等重要设施。而失去了大面积湖水的天然气候调节作用,周边地区冬天的气温也变得越来越低,夏天的气温则越来越高……

1989年和2003年拍摄到的咸海照片

(图片来源:NASA官网)

目前,咸海只剩下北部与西南部极少一点水域,湖面积不到60年代水平的10%。与之相伴的,是日益频繁肆虐的沙尘暴。近年来,咸海危机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中亚各国家正持续通过植树造林等措施挽救咸海生态。但也有科学家根据咸海生态恶化的速度和地球气候变化做出悲观推测,认为挽救的速度赶不上恶化的速度,且当地的荒漠治理措施难以支撑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咸海的消亡不可逆转,很有可能在2020年,也就是今年,彻底消失。

虽然我们希望这一天不要到来,但咸海的悲剧,无疑是大自然给人类一次严厉警告。地球需要的,不只是我们每年“一小时”的关注,现在,已经到了需要人类为保护环境拼尽全力的时候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