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童说新闻 | “非常”高考、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福寿螺入侵洱海(7.5-7.11)

 文话童心 2020-08-08




2020“非常”高考

7月10日,北京、天津、浙江、海南、山东5省份结束了最后的高考考试科目,2020年全国高考正式落下帷幕。1071万高考生挥别高压但充实的高三生活,等待进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在这里,小童要先预祝2020年的高考生金榜题名,实现自己许下的愿望,拿到理想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今年的高考,可谓是一波三折,用高三学生的话来说,那就是“我太难了”。不平凡的2020年注定今年的高考也极具挑战性。上半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这届高三学生经历了长达数月的线上学习,备考节奏和效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高考时间也从往年的6月延后1个月至7月举行。这是继2003年非典后17年来,我国首次调整高考时间。也是我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首次推迟1个月。

这还不算完。高考期间,正值南方汛期,今年汛情严峻,仅6月份暴雨警报就连挂28天。

在安徽歙县,在高考第1天便遭遇了本地50年一遇的洪涝灾害,城市内涝,道路被淹,导致部分考生未能准时参考,以至当天上午的语文和下午的数学考试均不得不取消。在湖北黄梅县,由于强降雨,576名学生被困学校,无法准时到达考点。让人稍感安慰的是,在当地有关部门的组织下,学生们转移至备用考场,参加了补时考试。在贵州安顺市,在高考首日中午,一辆公交车冲入水库,伤亡人员中有一部分是今年的高考生,对于那些罹难的高考生来说,这场高考永远也无法完成了。

 安徽歙县补考结束,考场外这一幕感动无数人

但小童想说的是,对于2020年的高考生来说,这些挑战和挫折其实是高考考场外的另一场考试,在生活这场考试中,从来就不只是考卷上的那些知识,考卷外的这些测试也一定会对各自的人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它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难得的人生记忆。

每年高考,高考作文都是社会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第一场语文考试一结束,不同考卷的语文作文题目就伴随着“叮叮叮”的消息提示音涌入不少人的手机屏幕。大家争先解读、揣测出题人的思路,往届高考生、学者、记者甚至老师趁热打铁,同台竞技写作文。有数据显示,今年“高考作文”相关内容的搜索热度是去年同期的接近3倍,由此可见其关注热度。

在11道作文题目中,有多道与疫情相关,比如“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聚焦疫情下的医务工作者等人物的“中国面孔”、“携手世界,共创未来”等。此外,有的作文题目让学生对历史人物进行评说;有的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发现自我,比如“如何为自己画好像”;还有的涉及了最新的科技话题,比如北京卷所涉及的北斗卫星和江苏卷的智能互联网。

写作文,虽然有技巧和所谓套路可以速成,但逻辑思维能力和深刻的思想观点却需要经年累月的积累和锻炼。而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新闻,其实就是最好的素材了,只要能坚持日拱一卒,几年下来也是一段不小的距离了。在这里,小童要高(jiao)兴(ao)地说,今年作文中涉及的北斗卫星、疫情观察与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话题,小童都在说新闻的栏目中讲过哦~跟着小童听新闻,到时候写高考作文不愁拿不了高分。当然,相比于对社会的理解与分析,分数还不是最重要的。顺便打个广告,小童说新闻每周一准时推送,记得设置星标及时收听啦~

关于高考的一切,从来都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自高考制度恢复40多年来,大到高考制度的改革,小到试题的解读,近到前阵爆出的替考事件,远到几十年前的高考轶事,都会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这是因为,高考实在太过重要,它被认为是最为公平的竞争制度。不论你出身如何,只要你足够努力,都可以通过高考改变自己乃至家庭的命运。

高考结束后考场外一景  图片来源:百度

再过半个月左右,高考成绩就要陆续出炉了,不免又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无论结果如何,它都只能定义过去的你,而至于未来的你,等着你重新去定义。

青春万岁!

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

7月9日上午,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开幕。本次大会以“智联世界、共同家园”为主题,这是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连续第三年在上海举办。

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云集了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和企业家,以及相关政府、国际组织的领导人。比如开幕式上“三马二宏”的聚首就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三马二宏”是5个人,分别是美国SpaceX公司及特斯拉公司的CEO马斯克、腾讯的马化腾、阿里巴巴的马云、百度的李彦宏和因此次疫情而被人们熟悉的张文宏医生。此外还有姚期智、约书亚·本希奥、朱迪亚·珀尔等图灵奖得主。这些国内外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科学家以及全球重量级科技企业的领袖聚在一起,分享他们眼中的人工智能、描绘未来的人工智能社会图景。

因为疫情的原因,本届大会采用线上为主的形式,这也让大会充满了科技感。参会用户获得邀请码后,可进入指定的会议室在线选座。不同的座位有不同的观赏视角,用户们还可以通过虚拟角色实时交互,高度还原现场体验。

很多小朋友家里有百度的智能音箱小度,或者小米的智能音箱小爱同学,你们对他们的声音大概已经很熟悉了。此次大会上发布了全球首支人工智能MV《智联家园》,其主角正是这四位有名的AI虚拟形象:微软小冰、百度小度、小米小爱同学和bilibili泠鸢。这4位联合献唱,于是有了全球首支人工智能合唱的MV。小童把这首MV的链接放在这里,请你听一听。 

新冠疫情是上半年全世界的关键词。在开幕式上,各位嘉宾针对AI如何改变人类生活展开探讨时,也讨论了AI在“防疫”方面的应用。

与去年大家担心AI的发展会不会取代人类不同,今年出现了盼望人工智能能够在更多领域代替人类去冒险的讨论。比如在感染科的前线,如果能有人工智能承担更多工作,医生和护士们就会更安全。实际上,上海市东方医院援鄂医疗队今年已经在抗疫一线与AI并肩作战。但AI目前的作用还有限,今年抗疫取得的胜利更多还是依靠传统的城市管理,人工智能更大的应用场景可能还在未来。

展望未来科技发展趋势,人工智能无疑是最亮眼的方向,我们的生活也早已离不开人工智能。但同时,人类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探索一直在路上。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需要靠你们这一代人来见证。

外来物种福寿螺入侵洱海

云南大理“重金悬赏”采摘

近年来,在云南大理洱海流域内的水田、湿地、湖滨带均发现福寿螺。福寿螺又名大瓶螺,有“巨型田螺”之称。它的食量大、繁殖力强,极易破坏当地的湿地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食用没有充分加热的福寿螺,会引起寄生虫感染,产生头痛、发热,颈部僵硬等症状,严重的还可能痴呆甚至死亡。

为彻底清除福寿螺,确保生态系统安全,大理市人民政府近日发布关于在洱海流域全面开展福寿螺防控工作的通告:凡主动采摘福寿螺卵的,按螺卵40元/公斤的价格给予补助奖励。

为什么政府需要花这么大力气来清除福寿螺呢?因为福寿螺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清理难度大,想要把福寿螺彻底“请”出洱海需要全民行动。

福寿螺在2003年就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首批入侵中国的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据我国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全国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其中215种已入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71种对自然生态系统已造成或具有潜在威胁的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那么,这些“海外来客”是怎么入侵国内的呢?

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自然入侵,即通过风媒、水体流动或由昆虫鸟类的传带,植物种子或动物幼虫发生自然迁移,造成生物危害。

第二种是人为引进,又分为有意引进和无意间引进。由于缺乏全面综合的风险评估制度,有时人们在引进优良品种的同时也引进了有害生物,据说福寿螺就是这样被引进的。

我们身边常见的外来物种都有哪些呢?下图你可以看到他们的档案:

近年来因为误食不知名动植物导致休克中毒的事件频频发生,本文的主角福寿螺也经常登上媒体版面。

报道中,最常见的问题是问福寿螺是田螺吗?能吃吗?

答案:不是,不能!

生吃或食用加热不彻底的福寿螺螺肉,极易引起食源性广州管圆线虫病。感染此病,线虫幼虫会入侵人脑,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膜炎。

商家烹饪的福寿螺

早在2006年,“蜀国演义福寿螺中毒事件”就备受关注。医院报告的“因在北京蜀国演义就餐食用福寿螺后患上‘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病例高达160例。这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当时被处以41万余元的行政处罚。

那么该如何辨别普通的可食用田螺与福寿螺呢?这里有个小技巧:

田螺尾部尖尖,福寿螺尾部扁扁;

田螺开口较小,福寿螺开口较大。

田螺(左)与福寿螺(右)

外来物种入侵的防控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环保、卫生、动植物检疫、海洋、草原、农业、林业等多个部门。在此方面,我们普通公众的安全意识与科学知识都要加强——既要有识别的意识,也要学习能帮助辨别的科普知识。我们是公众的一份子,每个个体的安全组成了群体的公共安全。保护好自己,是为自己负责,也是为别人负责。

注:本则新闻图片来源:南方都市报

扫码加客服 | 欢迎一起聊育儿

●  微信号 : wenhua_mengmeng  ● 

新浪微博:@文话童心

亲爱的童伴们,最近大家可能也发现了,微信平台修改了显示规则。为了不和大家失散,请大家把“文话童心”加上星标,在打开推送内容后别忘了点击右下角的“在看”,也欢迎大家多多留言转发,别忘了小童准备了每个月的“最佳童伴”大奖,等着你来拿。小童会一如既往地为大家提供优质内容,育儿路上我们继续抱团前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