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读《红楼梦》,开始慢慢理解“一把辛酸泪,谁解其中味”了

 东盛1 2020-08-08
文:荣妈育儿记2020.7.5.头条号

时隔多年,再次捧起《红楼梦》这本大部头,想起第一次阅读此书,那会儿还在高中,第一次读,感觉手上拿的是块砖头,每翻一页就看得头昏眼花,还不知作者所云何事。

如今十多年过去了,早已从曾经的少女变成老阿姨了,这次重读《红楼梦》,也是在宝宝姐的读书会里,与几十个小伙伴们一起共读。

宝宝姐说,一个人读《红楼梦》的机会有很多,但是想要一群人共读的机会还是比较难得的。原本因为去工作,担心自己没有时间读书写读后感,想要退出的我,硬是被这句话留住了。

这次读来,感觉没有以前那么吃力,甚至基本上读懂了,从第一章到第五章,总的来说都是作者为之后的故事埋下伏笔,甚至不经意间将结局也写了。

作者开篇便说,“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

其实就是在告诉读者,他经过构思之后,决定运用隐晦的方式来创作。当时的社会环境也只能采用这种虚幻的方式来表达思想吧。

作者假借“通灵(宝玉)”来叙说自己的家世,以及亲历亲闻的真人和真事。

书中的每一个人物的名字可谓良苦用心。比如甄士隐(谐音“真事隐”)这个人物,就是作者自家(曹家)的总代表。

再如“用假语村(贾雨村)言敷衍出来”,“于篇间用'梦’、'幻’等字,却是此书本旨”。以此来告诉读者,他在本书中将以假说真,以虚幻写实情。

作者又说,《石头记》中所要讲的是“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的闺阁中人,他将女子的地位抬得比自己高,其用意不过是要假借赞美女子来抨击“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

作者更是用一首自嘲的诗来解读自己的作品:“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曾经还认为作者的确是痴人说梦话,如今再读来,却有了另一种感受。

正如明白人常说,这个世界上没有所谓的感同身受,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是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就是事故。

所以与我而言,作者是一把辛酸一把泪的把自己的故事写下来,却被人认为满纸荒唐,都说作者痴笨,但除了他自己能真正体会,又还有谁能真正理解各中滋味呢?

看到这里,就想到我自己,这半个月来,从全职妈妈复出上班,早上送娃去学校,马不停蹄的赶去公司,下午又急急忙忙地赶去学校接孩子放学。

先生在外地工作,感觉所有的事情都要靠自己,一边适应新工作上的事情,一边兼顾孩子,好几次,最后一个去接孩子放学,孩子虽然没有哭闹,却也淡淡地说,希望妈妈下次早点来接。

有时候感觉自己力不从心,但又不甘心,总想着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有时因为工作的事情,不得不带回家里忙,忙得顾不上给孩子做饭,结果还不尽人意,那一刻自己都觉得自己好心酸,忍不住哭了,宝宝还过来安慰我,告诉妈妈,妈妈还有他,他一直爱妈妈……

再读《红楼梦》,常常感觉作者对有些人物的描写,心理活动的描写,好像作者说的那个人是自己,我似乎也曾经也遇到过那样的感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