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护理专科 | 一种新型标本采集系统在降低血液培养污染率方面的有效性

 Nursing小班长 2020-08-08


血培养对于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应用有重要作用,准确的血培养结果对于避免诊断不确定性和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至关重要。然而,样本污染导致的假阳性血液培养结果仍然是医护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长期问题。

有文献指出,我们国内各实验室污染率在0.6%~6.2%,有些达到10%以上[1]。而我们国家现在常见的避免的血培养污染的方式是提高护士对于血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护士采血时的无菌意识,采用有效的皮肤消毒剂对采血范围进行多次消毒。但有文献指出这并不能100%有效地消除皮肤驻留生物(SROs)的污染。即使使用适当的无菌技术,由于皮肤表面、皮下皮肤细菌的未完全消毒和/或针头管腔无意中捕获皮肤碎片,穿刺表皮的行为在采集的血液初始浓度中也会带来一些污染物夹杂的风险。

因此国外采用了一种新型血液样本采集装置[2](如图),在减低及维持减低的血培养污染(BCC)比率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位于带翼输液器和血液培养瓶适配器和盖子之间的Steripath装置。)

最初的样本分流装置(ISDD)被称为Steripath(空间位阻) ,用于分流和分离血液培养样本的初始“样本”,该样本最有可能被SROs污染。手动启动装置将第1.5到2毫升的血吸引到一个隔离室,从其余的样本中机械隔离,然后通过一个独立的无菌途径流入血培养瓶集合。

装置无菌预装的配件包括:培养瓶传输适配器,以及连接到新插入的外周静脉输液管的蝶形针。预组装通过维护“端到端”闭环无菌系统,降低了接触污染的风险。任何接受过标准静脉穿刺术训练的人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学会使用该设备,而且该设备不会改变实际的静脉穿刺技术。

研究人员为了证明该装置的实用性和功效性,进行了为期7个月的试验。选取了在2016年5月至2016年11月,使用ISDD在4个独立急诊部门收集血液培养的样本。排除了来自儿科患者(小于18岁)或已有静脉注射设备(如IV或中心线)的患者外,ISDD用于获取所有血液培养。

在研究期间,样本采集按照标准协议进行,唯一的变化是在样本采集时使用了ISDD。血液培养瓶盖用酒精垫消毒,皮肤表面用氯硝普擦洗30 - 60秒,为静脉穿刺做好准备。一组血液培养包括20毫升静脉血,在第一个需氧瓶和第二个厌氧瓶之间均匀分裂。在7个月的时间内,所有使用ISDD设备收集的样本中假阳性事件的数量在所有4个急诊部门进行了测量。这些结果与2015年10月至2016年11月4个急诊科采用标准方法(SM)采集的样本中假阳性事件的数量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假阳性事件发生率较历史BCC发生率降低了82.8%,4个部门的BBC率均明显降低,并且污染率持续低于1%

这次试验的意义对于医护人员来说,降低血培养的假阳性率也就是在无形当中减小了我们医护工作者的工作压力。而对于患者来言,更是有利于患者的病情康复,减少医疗费用。

而这项新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将抽血开始时的少许血标本放弃,因为其导致假阳性的概率很大。那是否就意味着将最初的1 - 2毫升血液转移到其他无菌容器中,就可以减少血液培养污染的概率呢。如果真是如此,那是否意味着即使没有类似的仪器,我们也可以运用类似的原理来降低我们的血培养阳性率。

参考文献:

[1] 张静, 纪灏, 窦颖, 等. 两种皮肤消毒剂应用效果的评价[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8,35(19):72-74.

[2] Bell M, Bogar C, Plante J, et al. Effectiveness of a Novel Specimen Collection System in Reducing Blood Culture Contamination Rates[J]. Journal of Emergency Nursing, 2018,44(6):570-575.

作者:佐酒

   征 稿   

我们是一个怀揣好奇与激情的科研团队

我们渴望发掘分享护理知识

我们相信

这个世界不会亏待努力的“年轻人”

稿件类型:① 有关专科护理、专科实践的文章

② 各科室医护人员日常工作中发生的有趣小故事

(风格不限)

稿费100-500元不等

投稿、授权等请联系

NursingCare01@126.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