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假如清室没有发表退位诏书,中国的历史进程将发生怎样的改变?

 历来现实 2020-08-08

从君主制到共和制,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都流了很多血,中国、沙俄却在流血很少的情况下就做到了。不提“革命”的彻底性,单就结果来讲,中、俄似乎与时俱进一些,没办法,概天下大势浩浩汤汤也。

在初生的民国政府与袁世凯统领的大清政府的博弈过程中,清廷最后颁布的《清帝退位诏书》在最大限度上避免了流血冲突,为清朝政府寻求了一个相对体面的隐退出历史的形式,赋予了新的中华民国以正当法理性,在政体完成变革的前提下,又消除了革命者的早期躁动情绪,维护了最初各边疆民族所憎恶的“驱除鞑虏”口号下的正常统治,也使得大家都把“破除”的革命初心及时扳到了“建设”的正常轨道上,《清帝退位诏书》的积极意义远大于消极意义。

以下为《清帝退位诏书》原文:

我们来反思一下,假如没有这份《清帝退位诏书》的产生,缺少了转圜余地,中国的历史进程将发生怎样的改变?

激烈的战争将难以避免,最后的结果难料,无论是君宪制的北方还是共和制的南方取得胜利,都不敢妄称最后的“胜利”,“南北分治”这种分裂模式将可能成为中短期局面,战争带来的民族仇视心理将很可能促成血战到底的结果。在漫长的战争中,北方获胜,或者还可以维持一个大一统的疆域,假如南方获胜,固然可以保持铁血十八省的基本盘,也可能乘胜利余威啃下汉化的东北地区,但蒙藏新疆区域有很大可能乌云蔽日,统一难度极大。

从国际形势上讲,长期“内战”的结果将否定前朝构建的各类外交体系,把一切推倒重来,外国势力渗入的局部地区难免冲突加剧,甚至沦为直接殖民地,沙俄与日本这类有领土野心的凶邻恶邻不会放过这种机遇窗口,会攫取到最大的领土利益,这才是未来的中国的心腹之患,也将是初生国家的难以承受之重。

说起最终的结果,经历过长期内战之后,国家最后也有机会舔着巨大的伤口、带着惨痛的记忆完成涅槃重生,痛定思痛,这次革命的“彻底性”终将显现,或者,这个初生的国家,是一个充满着进步希望的理想国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