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需要,我还会再干一次!”原子弹投放者—美军飞行员蒂贝茨

 历来现实 2020-08-08

“如果需要,我还会再干一次”——原子弹投放者 (美军飞行员保罗·蒂贝茨)

2005年,适逢二战胜利六十周年的大日子里,美国空军退役飞行员保罗·蒂贝茨在被问及有没有对当初在广岛亲手投放原子弹而感到后悔时,干脆利落的对美国三大广播网说:“如果需要,我还会再干一次。”

六十年前的1945年8月6日8点15分17秒,正是蒂贝茨亲手启动原子弹“小男孩”的自动控制装置,亲眼目睹它从一万米的高空急速下坠。那一刻蒂贝茨代表的不仅仅是美国空军,而是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针对战后有些日本人认为原子弹太过凶残,他们甚至还揣测当年的投放者也会良心不安,蒂贝茨也旗帜鲜明的回答:“(日本人)主观地认为我会为轰炸广岛而感到内疚、良心备受谴责。我为什么要感到内疚?我亲眼看过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看到过日军用刺刀把胎儿从中国孕妇的肚子里挑出来的场景。这样的暴行,并不比我向他们扔原子弹仁慈多少。”

战争末期,日本喊出了“一亿玉碎”的口号,积极组织本土防御,除了本土尚存100多万陆军部队外,还发动号称2800万“国民义勇战斗队”。六十岁以下的男性和四十五岁以下的女性被动员起来,纷纷拿起了鸟枪、弓箭、镰刀、长矛,夜以继日的训练。

在先前进行的扫清外围岛屿的战斗中,美军出现的严重伤亡使美国人意识到,将要进行的日本本土战役中,美军至少要付出100万军人的生命,在决策者的心目中,这是比对方的“一亿玉碎”更加不可接受的结果。

在日本无条件投降前,怎样把美军的伤亡人数减少至最低?

一个选择是继续5月9日那种东京大轰炸,当时那场轰炸造成8万多人死亡,比广岛原子弹爆炸致死人数还多,美国意欲复制这种成功,把日本炸回石器时代。

还有一个选择是化学战,鉴于日军战争前期已经在中国使用过化学武器,美军对在将来使用化学战也没有任何道德包袱,关键的前提是美日两国,不约而同的都没有签署日内瓦公约禁止生化武器协议。

苏联一些科学家也向军方提供了一些关于解锁富士山封印的新思路。

以上种种方式的结果,对于日本人民来说,堪称“亡国亡种”。

是谁挽救了日本人民?

1945年7月16日,美国在新墨西哥州成功试爆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

1945年8月6日,美军在广岛上空投下代号“小男孩”的人类历史上第二颗原子弹。

(接下来的三天里,日本政府仍然拒绝接受波斯坦公告无条件投降的决议)

1945年8月9日,美军在长崎上空投下代号“胖子”的人类历史上第三颗原子弹。

正是这两颗原子弹挽救了日本人民,日本免于亡国,人民免于亡种。

广岛、长崎的核爆产生有十几万“无辜的”冤魂,在变为冤魂之前,他们有的在兵工厂里日夜劳作,他们有的在有计划组织下刻苦训练。他们的冤魂亲眼目睹日本人民因他们的献祭而得以保全,他们中的很多会放弃怨念,他们死得其所。

六朝古都南京城市上空的300000冤魂、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神州大地上空的20000000多冤魂,何时才不会无辜而又无助的飘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