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的北京内城不允许汉人居住,政策执行起来太难!

 历来现实 2020-08-08

清代的北京城,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的范围与现在的地铁2号线完全重合,外城位于内城以南,北边与内城相接,东西南三面的边界大致与现在的北京二环线相吻合。

定都北京之后,旗人被统一安置在内城,汉人(当时称民人)不允许在内城居住,只能安置在外城。汉族大臣上班会比较不方便,这是没办法的事,只能靠起床早一点来解决这个通勤问题。

从顺治开始,篱笆就没有扎的很紧,有的汉族大臣比较幸运,依靠入旗的方式获得了旗籍,户口本一改,就能搬到内城居住。还有的汉臣通过皇帝“赐第”,也就是赏赐一所内城宅院的方式,特批搬到内城。

康熙年间,汉臣开始得到重用,众多汉臣也以被“赐第”的方式解决了通勤难题。口子越来越大,一部分生意人以租赁旗人房屋的形式,也半公开的实现了曲线救国的目的,在内城定居下来。

从制度上来讲,这种现象是不被允许的,但从实际操作上来看,制度由于其跟不上时代发展,慢慢就形同虚设。

到了乾隆年间,汉族商人定居到内城的人数急剧增多,以至于乾隆也不得不下令整治。但这种命令首先从旗人这里就不被遵行,为什么?

满清统治北京城上百年了,旗人本身就分化得厉害,中下层的旗人贫民人数开始增多,为了有利可图,他们只好通过出售或出租自己在内城的居所折现,在皇命和嚼谷面前,他们无一例外的选择后者。很多旗人开始也搬往南城,腾出来的地方很快被汉人填补。

嘉庆、道光年间,以商人为主的汉人居住在内城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到了清代晚期,随着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脚步,更多的汉人也看清了满清统治的虚弱本质,居住地点愈发不受限制。

总体来说,清朝的北京城,北旗南民的格局还是贯穿始终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