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沙俄如此狂热的开疆拓土,却怎么舍得把阿拉斯加卖给美国?

 历来现实 2020-08-08

13世纪,小小的莫斯科公国感到很不安全,于是拼命地兼并了其他罗斯公国。地盘扩大后,感觉更不安全了,干脆推翻了金帐汗国的统治,统一了俄罗斯。统一后的俄罗斯非常没有安全感,只好继续与别的鞑靼汗国开干,最后遇到了波兰,抢走了一部分乌克兰。这下更不安全了,因为要面对瑞典,打败瑞典人后,不安全感更多,因为后面的法国人和普鲁士人更猛。唉,最猛的还没遇到呢,早晚他们还会遇到统一后的德国人。西方,此路不通。

南下吧,赶走了克里米亚的鞑靼人,不安全感油然而生,这次是土耳其人等着他们,土耳其人或许不可怕,但他身后站着英国法国。这就难办了,南边的路又堵上了。

东边试试看吧,东边很好,没有大国,没有困难。等等,没有困难咱们就创造困难,跨越千山万水,趟过林海雪原,制服了许多面孔熟悉(基本还是鞑靼人或鞑靼人的近亲)的小部落,终于找到了东方霸主大清,不安全感爆棚,开干吧。

与大清的边界划定后,沙俄总觉得哪儿还有不安全的因素,于是折而向东北角找找困难,趟平了勘察加,哆哆嗦嗦的走过一片冰封的海面,又来到一片大陆上。

我的,都是我的!美洲大陆的西北角阿拉斯加地区被俄罗斯人登陆了,双头鹰的徽章地位摇摇欲坠,估计沙皇在考虑三头鹰是个什么模样。欧、亚、美三大洲,从16世纪开始的4个世纪中,俄国人以日均占领130平方公里的速度向外不安的扩张,没办法,他们太害怕了。

他们继续害怕的向南进军,越往南走天越热,这是让俄罗斯人害怕的气候。一直到了加利福尼亚,遇到了西班牙人,好了,这下打听清楚了,马上将又要面对老对头英国人和法国人,终于不用害怕了,未知的世界真让人害怕,知道反而不怕了。

1853年,沙俄在离老家不远的地方打响了克里米亚战争,对手是土耳其、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联军,沙俄失败,本土南下路线正式受阻。

遥远的美洲大陆,我们的阿拉斯加跟英国的加拿大紧挨着呢,英国人会不会趁机发动进攻呢?这下药丸!沙皇真正害了怕。

三头鹰的标志设计也很不顺利,怎么看着都不如双头鹰好看。阿拉斯加的海獭海豹也逮的差不多了,皮毛商都撤走了,偌大的阿拉斯加,只有一些更喜欢冷色调的爱斯基摩人和二哈在望着仅存的俄罗斯人。

卖了吧,再不卖,等英国人开过来,非得砸自个手里。

卖给谁呢?沙皇把深情的目光投向了新生的美国朋友身上,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开打,英法支持南方,乐于看到美国内耗。在克里米亚吃了亏的沙俄只好支持北方,为此还不辞辛苦劳师动众的出动舰队来到纽约。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北方获胜,沙俄长了脸面,缠着美国政府报销车票,美国表示很为难,没这个预算啊!

要不,把阿拉斯加卖给我们吧,美国国务卿西华德勉为其难的提议。西华德话音刚落,沙皇像赵本山一样迅速的落槌:“成交!”

付出720万美元的代价后,170多万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在1867年升起了美国国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