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00年前,英国和南宋的帝王都遭遇逼宫,一升一降,历史从此改写

 历来现实 2020-08-08

诺曼征服后,英国王室管辖的地面横跨英吉利海峡,有了真正的大国气象,英国国王顺理成章,成为了欧洲最有权势的国王。十三世纪初,约翰即位成为英国国王,这个家伙通过迫害另外一个继承人——他的侄子才上的台,口碑很差。这也罢了,上台之后,他跟法国连年打仗,连战连败,老家诺曼底都丢了。似乎还嫌不够作,他跟教廷也对着干,总而言之,简直是天怒人怨,是个绝对的昏君。

英国贵族们也受够了这哥们的统治,征兵、收税、明抢暗夺,封建贵族们和城里的市民们都恨透了他。1215年,各方面的力量联合在一起,跟约翰王发飙了,大家摊牌,最后通牒,要么你约翰王干脆下台,要不你就在我们拟定的合同上签一个字。

1215年6月15日,约翰不得不低头认栽,签署了《大宪章》,限制了国王的权力。里面规定,贵族和教会的权力不受国王的侵犯;全体自由民享有自由权;伦敦等其他城市都享有自治权;国王征税必须经过商量同意;未经依法审判,任何自由民不受拘捕、监禁、搜查和逮捕等。

法律大于国王,自此在英国确立了下来,约翰事后玩赖,全部推翻,但一年后随着他的病死,他儿子亨利三世即位,《大宪章》算是基本确定下来,再也没有国王耍赖皮不承认它。

1194年5月,比《大宪章》的签字早21年的时候,宋孝宗躺在床上,快不行了。做为太上皇,他早在5年前就把皇位让给了他三儿子赵惇,专心致志的给上一任太上皇赵构守丧,南宋是一个盛产太上皇的朝代,孝宗的儿子赵惇后来也当上了太上皇,当然,赵惇当得比较不情愿。

宋光宗赵惇即位后,皇后李凤娘干政,为太上皇所不喜,逮着机会就训斥李凤娘和赵惇,训到最后,赵惇都不敢去见他老爹了。整天疑神疑鬼,总觉得他太上皇老爹要废掉他,为了不挨骂,到了后期干脆就不去拜见老爹。

皇帝与大臣们的较量开始了,史称“过宫”风波,皇帝死活不去他老爹那里“过宫”,大臣们拼命劝皇帝去太上皇那里“过宫”,动辄组织百人上疏,主题就一个——督促皇帝“过宫”。消息传到民间,百姓也明目张胆的议论纷纷,事情后来越闹越大,最严重的时候,朝臣们干脆一不做二不休,集体上疏请辞,全部撂挑子, you can you up,我们是不干了!

说起纪律性组织性,这帮大臣们真是跟同期的英国贵族们有的一比,可惜,思想性差了一截,导致认识不够深刻,没有形成一股合力,没敢再往法制轨道上多走一步。

六月,宋孝宗驾崩,宋光宗仍是不去“过宫”,众臣看来,这皇帝多半是已经精神分裂了,他居然怀疑太上皇根本没死,是想利用他“过宫”的机会废掉他。没有办法,大臣赵汝愚、韩侂胄在太皇太后支持下,拥立太子为帝,就这么着,宋光宗也被“太上皇”了。

南宋大臣跟皇帝的这段较量,最终以直接把皇帝废了、大臣获胜而告终,相比他们的欧洲同行,赢了气节,输了实惠,赢了面子,输了里子。假如把英国贵族作为特殊人才引进到当时的南宋,800年前咱们也搞上这么一次君主立宪的牛刀小试,把老赵家一家的“天下”变成更多人的“天下”,几十年后,“大家”而不是“赵家”的江山是否落入蒙元之手,未必可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