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644年,北京的四次巨型沙尘暴,湮没了大明王朝的最后身影

 历来现实 2020-08-08

崇祯年间,关于北京的大风霾,官方至少有不下十次之多的记录,一路读来,惊心动魄。其中不乏“埃尘涨天”、“昼晦”等细节形容,最严重最频繁的风霾正是崇祯末年,史书记载有四次之多,最形象的描写出现在是年二月,“五色递变,暗室照之赤如血。”很难想象当时的沙尘暴有多么严重。

崇祯元年,老天爷是这样给他搞的欢迎仪式:“畿辅旱,赤地千里。”

崇祯三年,“京师正月,大风霾,昼晦。三月,旱,择日亲祷。”

崇祯四年,“京师正月,风霾。三月,京师大风霾。”

崇祯六年,“京师正月,大风霾。旱。”

崇祯十年,“是夏,两畿、山西大旱。京师及河东不雨。”

崇祯十一年,“六月,两畿、山东、河南大旱蝗。”

崇祯十二年,“六月,畿内、山东、河南、山西旱蝗。”

崇祯十三年,“是年,两畿、山东、河南、山、陕旱蝗,人相食。”

崇祯十四年,“六月,两畿、山东、河南、浙江、湖广旱蝗。”

“正月壬寅,京师黄埃涨天。”

崇祯十六年,“二月,京师,大风霾。”

崇祯末年,“京师,春正月庚寅朔,大风霾。”“正月乙卯,是日大风霾,登城西望,埃尘涨天。”“京师,二月丁卯,大风霾,五色递变,暗室照之赤如血。”“京师,三月丙申,风霾昼晦。”

崇祯一朝的十七年间,出现了旱涝雨雪风雹震蝗各种各样的大灾害,其中尤以旱灾为甚,北方地区的长期干旱,也正是京师、畿内不断出现沙尘暴的直接原因。

李自成快要打进北京城的时候,崇祯并非没有考虑过远离沙尘暴的中心,迁都南下重振大明朝的可能性,惜为兵科给事中光时亨等一帮文臣劝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