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亮剑》中的钱伯钧为什么要投降日本人?这种现象在国军中常见!

 历来现实 2020-08-08

《亮剑》中的晋绥军楚云飞358团一营营长钱伯钧准备投降日军,结果被楚云飞和李云龙联手摁住,楚云飞更是采用了骑士对决之精神,把钱伯钧一枪爆头,使其叛逃企图惨遭流产。

先说说国军投降这事儿。

全面抗战八年之中,国军成建制投降日军的事例俯首即来,比比皆是。国内的统计是有五十至六十万人转换了阵营,当时的全部伪军数量为78万(不含伪满),国军投降过去的占比接近三分之二。

拿历史上真正的晋绥军说事儿,1939年,晋绥军副师长蔡雄飞被俘投降,当了伪东亚皇协军总司令,发生地点正是在晋西北。国军骑一军也先后有两个骑兵师师长率部投降了日军,发生地点仍然是在晋西地区。绥远比山西的投降现象更加严重,白风翔作为国军师长投降后,被委任为伪东亚同盟救国军总司令。

钱伯钧为什么要投降?前车之鉴在这里摆着,日本对投奔而来的国军将领级别都定的高高儿的,起码原地升一级,搞不好还能弄个野鸡司令什么当当。比起在358团屈居于强势团长楚云飞之下做一个万年的营长,地位自然要水涨船高。

那么钱伯钧就不怕将来日本人战败了受牵连?

可能他是会有一点小小的担心,但当时的形势和事实告诉他,这种担心有些多余,这点风险相对于到对手那里投机所能带来的利益扩大化,实在是小到不成正比。

1942年开始,国府对前线国军投降日军这种事,已经有了很松动灵活的立场,默许将领们“曲线救国”,战局不利的情况下为了保存实力,可以暂时投降,栖身敌营,配合日军维持敌占区秩序,清剿游击队可以下狠手,但前提是不能拼命向国军开火。伪军人数规模迅速扩大化也完全是得益于这条好政策,这种来回跳槽也能实现将领们利益的最大化,人家何乐而不为?

所以说,钱伯钧为了摘掉万年营长的小帽子,去敌人阵营里换一顶闪闪发亮的大帽子,也就有了足够充分的理由。抗战中后期的华北伪军集团军的番号都排到了一百零几,大帽子满天飞,只要你不嫌沉,只管拿去便是,这方面日本人的算盘打的很精,人家很务实的答应了这些鸟人的务虚要求。

说到这里,问题就比较明白了,随着老美的加入,全世界反法西斯阵线的成立,这些投降的将领们不会在1943年后还傻到觉得日本人能取得战争最后的胜利,但他们同样也不会傻到跟自己的生命或前途过不去,至少是缺失了很多抗战前期的血性精神,多了一些个人地位的钻营态度。

这也是为什么到了抗战后期国军的仗越打越差的原因之一,亡国灭种的危机其实已经基本过去,这种时候为了保存实力,大家的劣根性往往就显露无疑。

还是把话题引回《亮剑》上来,钱伯钧想钻营一下,楚云飞也不是不答应他钱伯钧去钻营,但楚云飞恨他要带走的兄弟太多,钱伯钧的一营号称有小两千人,是358团的核心力量。你钱伯钧升官发财当野鸡司令去了,甚至赶明儿日本人败了,你摇身一变卧底英雄,保不齐比楚云飞官儿还高一级,而楚云飞却要背上部下叛变投敌的黑锅甚至受军纪处分,那绝对是可忍孰不可忍!

至于钱伯钧手下,上到连排长,下到小炮兵,人家心里面同样是明镜一般,谁也不比谁傻多少。你钱伯钧让我去炸团长?你自己干嘛不去炸?我炸死团长,这份“功劳”赶明全记录在册,小日本子一走,你钱伯钧升官发财,我打炮的就该被枪毙十分钟,这事儿爱谁干谁干,我是不干。

当钱伯钧发现手下兵将的心态跟自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他就知道自己的命运比较悲催了,谁要他行事不果断,结果给了人家楚云飞和李云龙时间去利用。

至于最后被一枪爆头的为什么是他钱伯钧而不是楚云飞,那恐怕还得怪自己不具备主角光环了,这就跟医院出现的那个副军长永远追不到美女小护士田雨的道理一模一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