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数亿两银子的旧账,折磨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两代,整整26年!

 历来现实 2020-08-08

清政府留给了北洋政府一个疆域还算辽阔的国土的同时,还留给了他们一个需要每年支付四百万两银子的不废尊号的小皇帝,以及一系列割地赔银的“不平等条约”。

为了获取国际世界的承认,避免不必要的纷争,北洋政府认领了这一切。

但北洋政府为了废除这些不平等条约,也进行了切实的努力,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宝贵的机会,先后成功收回了邮政主权、海事主权和部分领事裁判权与租界。

对于清政府留下的财政包袱,最大的就是当年与八国联军背后的各国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这种赔付义务,北洋政府也必须遵行下去。

就像一个大家子的家长死了,两个儿子争房子争地,一定是向外界宣布他继承财产的同时,也会偿还亲邻的债务,这样才会获得亲友的支持。反之,那个不肯承认的一定会被亲友唾骂、威胁。从当年的形势上看来,不管是情愿还是非情愿,北洋与民党这两个子嗣表面都还是争着承认这些既成事实的,哪怕先抢来正统再说呢不是?

当然,对外必须妥协,对内嘛。。。小皇帝很快被赶出了紫禁城,优抚待遇生变。

《辛丑条约》里规定的赔款是四亿两白银,但由于签订的是长达三十九年期的赔付合同,加上利息,实际上本息相加是9亿8千多万两。

由于当年清政府是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抵押,这些税收多半是掌握在外国人的手中进行管理,所以不管龙椅谁坐,国际上只管踏实收钱,再穷不能穷赔款,再苦不能苦“友邦”,自1912年清帝逊位后,这项赔款义务一直被北洋政府履行的不错。

1928年,国民政府北伐成功,江山易统,国民政府仍然履行这项义务。

为什么国民政府也一直认账?

一是在清末到北洋政府统治期间,各国对待庚子赔款的态度有了明显变化,美国率先表态,已收的半数退还,未收的届时全额返还,这笔钱用来襄助中国的教育文化事业。在美国的带动下,除了日本,其他国家都积极响应,英、法、意、比、荷等国家都宣布了各自的退款方式。

这其中,德国和奥匈帝国的庚子赔款被北洋政府已于一战期间宣布停付,俄国革命后,新生的苏俄政府也已经宣布放弃。

唯独日本,却提出了与中方合作办学、办医疗机构等繁复、不透明也缺乏操作性的退还方案,总之分文现金没有退还。

以上这些交涉谈判的过程大部分发生在北洋政府时期,国民政府上台接盘后,鉴于这种状况,也不可能发飙撕毁从《辛丑条约》到北洋政府与列强签订的这一系列“相对友好的”返还条约。更何况国民政府也面临着国际地位问题,一样需要国际世界的承认,只有这样才能融入国际世界,而不是被联合打压。

不管怎样,对清朝签订的那些不平等条约,国民政府也进行了各种谈判各种争取,结果是,除了跟沙俄签订的那些涉及土地割让的条约实在没法逼迫人家吐出来,其他诸如领事裁判权、租界这些,基本做到全部回收。香港这个小尾巴在抗战期间也差点被国民政府揪住,可惜战争风云再起,错失良机。

回头再来说《庚子赔款》的钉子户日本的赔付过程。

1917年底日本在北洋政府据理力争和国际压力下,同意中国庚款暂缓支付5年。五年过后,从1923年到全面抗战爆发的1937年,一共十四年的时间内,赔款数额基本照付(达到了99%),所谓返还数额用在中国人的部分核实仅占19%。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对涉日赔款也进退两难,不付吧,两国别看在战场上已经开火,但根本没有宣战,没有断交;再加上对未来战争形势如何演变还没有一致意见和前景,全面战争并非唯一答案;当时还有一种担心是沿海的海关机构都在日军兵峰炮火覆盖之下,万一生变,损失太大。

直到战争不断激化深化,1937年9月,国民政府才下令财政部停止支付对日庚款,也就是说,实际支付是到了1937年八月底,此时已经距离七七过去近两个月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