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的“春秋”和“战国”两段时期,究竟有什么区别?

 历来现实 2020-08-08

春秋战国时期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

在这个时期里面,”文人以“视死若轻”为骨,以“遗生行义”为魂,蹈义而死。有人说这是一个礼乐崩坏的时代,周朝天子的统治在这个时代土崩瓦解,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一位又一位的霸主,在这个混乱的时代实现着自己的宏图大业。

那么春秋和战国在历史上有什么区别呢?

春秋战国这个时代的命名来源于《春秋》和《战国策》这两本史学著作,从周平王继位以来一直到三家分晋,这期间恰恰正是《春秋》这本著作上所记载的历史区间,因而将这段时期命名为春秋时期,而战国时期的命名原因则是二战国时期战乱不止,周天子麾下一百多封侯到最后只剩下七家(也就是著名的战国七雄),这么多国家打来打去,自然也就叫战国时期了。

也有人说是与春秋时代相邻,既然春秋时代以史书来命名,那么后续的战国时期也以史书来命名。

春秋到战国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实现了从奴隶制社会逐步向封建社会发展的开始,战国初期,以法家代表韩非子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的主张;到后来的商鞅变法建立县制,初步确立了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这个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进步。

两个时期可谓是两种社会。

周天子分封天下,普天之下的王侯可以说基本上都是周家的血脉,在春秋时期,春秋五霸的出现更多是一种展现自己实力的表现,春秋五霸他是一种争霸的性质,是为了彰显自己国家的强大,我战胜了你这个国家,你也不必归顺我,我也不必灭掉你,我证明了我比你强,说实话可能还是念着一点血脉上的情,在残酷性质上远远低于战国时期。

而到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战争了。这个时候就真正的撕破脸皮开始干了,各国相继称王,周王朝已经成为了摆设,而一百多个小国家,最后剩下七个,春秋时期可能一场大战也就是几千人,甚至仗打完了双方死伤数十人。但是到了战国著名的长平之战,秦将白起坑杀四十万人,铸就杀神之名。

两厢之对比,可见春秋与战国之间,变化程度何其之大。

春秋时期战争一般只在贵族之间展开,因为当时大多采用车战,车上的三人都需要不一般的技术,而长时间务农的平民不可能有时间、也没有条件去训练。因此,作战的基本是经过训练的贵族。那时的战士都是一种荣誉的象征,是一只脚踏进贵族的门槛。

而到了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铁器运用普遍,有较多的农民可以参与到非农业事务中,于是战场上出现了训练较差的平民,参战人数也变得庞大,计谋战阵得以发展,战争也变得越来越血腥和残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