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封面故事之世界“唯一”的西藏土司刀

 名刀杂志电子版 2020-08-08

圣锋贤刃2019冷兵器春拍中,有一柄罕见的藏刀,它究竟有何特别之处,能登上重器倍出的春拍封面?让我们来一起追寻它的价值所在!


图录编号:C146

清式 西藏土司佩刀

估价:800,000~1,500,000元,

起拍价:100,000元

土司为中国古代中央政府于边疆地区设置的官职,这柄西藏土司刀的出现为西藏历史归属提出了一项力证,是祖国领土完整的象征。同时也给予妄图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等恶势力一记响亮的耳光。

此刀为荷兰收藏家旧藏。装具皆铁质,刀首为如意云形,随边缘起脊线,中置银宝石座,嵌珊瑚,云头刀首表面卷草纹鋄金装饰。手柄木质裹斜皮,斜皮是明清时期对压花、鞣制谷子皮的统称。圆盘格铁制,外裹斜皮,正面压片呈C形,卷草纹鋄金装饰,圆盘格中部饰镂空“尸陀林”,尸陀林下接曲边圆形牌饰,内鋄金缠枝纹。

鞘口上端略外鼓,口部为弧形,整刀入鞘室后,格与鞘口契合。鞘口尾端做镂空如意云形。鞘尾形制较为特殊,口部制镂空如意型,两侧略收腰,中部起脊线,尾部底缘起台。鞘口、鞘尾佩表面皆装饰鋄金缠枝纹。

刀刃锻造清亮。鞘室木质起脊,裹细粒炼皮,此种皮质多应用于明清时期刀剑鞘室的装饰中,清代初期尤其尚绿色炼皮,制作工艺和原料皆失传,今日尚不得知其由何种皮料鞣制,遏必隆玲珑刀即为典型。提挂较长,鞘束为菱形纹,表面装饰鋄金卷草纹。

此刀是典型西藏土司佩刀,与故宫博物院藏瓦寺宣慰司土司进献乾隆皇帝的佩刀形制接近,是目前已知的较为完整的西藏土司佩刀之一。西藏土司佩刀在二十余年前并不为人所知,周纬先生在其著作《中国兵器史稿》中最早公布此类佩刀形制,只是由于图像较小,未能引起太多关注,随着故宫资料更详实公布,始知此种西藏圆盘护手佩刀形制为土司佩刀。

故宫博物院刊物《紫禁城》2011年5月载《清代皇家武备》一文中记载瓦寺宣慰司土司进献佩刀的细节(见下文注1)。“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瓦寺宣慰司策愣□□恭进腰刀一把”。香港商务印书出版的《清宫武备》记录此刀“附皮签,墨书满、蒙、藏、汉文:乾隆□□年□□月瓦寺宣慰司(残)进腰刀一把”。胡建中先生文章中记录进献此刀的土司是“策愣”,而策愣是较为明显蒙古式发音的名字,并非藏族名字。按瓦寺土司年谱和《清史稿列传三百土司二》记载“乾隆十七年及三十六年,征剿杂谷土司苍旺并金川等处,土司桑郎雍中随征出力,赏戴花翎。”说明桑朗雍中在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协助朝廷参与了剿征杂谷土司苍旺,同年正是金川土司第二次叛乱,说明瓦寺土司在第二次平定金川叛乱之初就协助朝廷。那么“策愣”就应该是第十八世土司“桑朗雍中”,笔者推测有可能故宫编撰皮签过程中将“桑郎”转写为“策愣”。瓦寺宣慰司佩刀刀首为圭形,手柄裹鲛鱼皮,圆盘格,格中装饰的尸陀林纹饰,尸陀林下装饰火焰宝珠纹,中置宝石座镶嵌珊瑚。瓦寺宣慰司刀无明显鞘口,而是采用正面压板形式,压板上端膨大呈弧形与圆盘格契合,中起延伸至鞘束,中部装饰鋄金缠枝纹,鞘束呈十字金刚杵纹饰,中置宝石座嵌珊瑚,十字杵上下两端形成鞘束,连接鞘室提挂。《清宫武备》一书对瓦寺佩刀断代为清乾隆年间,实际上此种佩刀应该远早于清,瓦斯宣慰司土司在明代就开始设立,明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西藏部落首领琼布桑朗纳斯坝,进京贡物献经,得到皇上召见,赏赐颇裕。后奉旨“驰驿回藏,永绥南荒”。明英宗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因岷江上游的茂县、威州、汶川等地羌族叛乱,朝廷“屡征不服”。明廷取远调琼布桑朗纳斯坝藏军来镇压,推行“以番治番,以夷治夷”政策,琼布因病老,故请求以其弟雍中罗洛思带兵前征,雍中罗洛思率头领四十三位,士兵三千一百五十人,经长途急行军月余,抵达今汶川等地,分道进剿。事平,“省宪奏功,奉诏留驻汶川县之涂禹山,控一制西沟北路羌夷,以板桥、碉头、克约、六汤、大坪、小坪等处山林,令其耕种住牧,其余不足安插之士兵,可在涂禹山下,白土坝、河坪、高柬、低纳等寨地方汶民无力开耕者、俱饬部番进行垦荒报粮”。明授给其“瓦寺宣慰使司”职,颁发给银印一枚和敕书诰命各一,自此始“世袭其职”,雍中罗洛思则成为第一代瓦寺土司。瓦寺宣慰司佩刀应该远早于清,其圆盘格形式脱胎于英国利兹皇家军械局博物馆藏永乐大剑的支巴扎剑格形式,刀格进行简化,以免僭越的同时,吸收了明朝佩刀一些形制特点后成为现存的土司佩刀式样,故宫藏瓦寺佩刀应该是明代中期以后作品。

此类佩刀目前现世的完整器共计五只,除了故宫瓦寺宣慰司佩刀外,较为完整的有四只,皆为私人收藏家拥有,此刀位添其一。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英国伦敦皇家军械博物馆都藏有中国高级藏族佩刀,但是都没有如此完整的土司佩刀。五只土司佩刀刀格中都装饰尸陀林纹,这个细节很值得探讨,尸陀林其意义是“无常”,藏传佛教认为诸法无常,世间无任何永恒之事物,人亦有生老病死,然众生不明无常之理,妄生执着,最终招致轮回之苦。尸陀林主示人终极不过是一架白骨,以启悟世人放弃对恒常的执着,以寻求解脱。这个纹饰装饰于刀剑,是非常罕见的,迄今为止仅存在于土司佩刀之上,可见藏传佛教对西藏地区刀剑装饰影响极深。

此类佩刀存世稀少,是西藏刀剑形制的重要代表,也是西藏刀剑吸收蒙古、中原风格后形成的独有风格,其珍贵性难以言表,此刀形制标准,工艺精良,也是目前唯一可交易的西藏土司佩刀。

(本文作者:龚剑,四川冷兵器收藏协会副会长、山西冷兵器收藏协会理事、浙江青铜冷兵器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