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札记 黛玉红楼之黛玉的身份(外两则)

 长尾巴的城市 2020-08-08

静静写字

精致与唯美,神性与灵性,尽在静静写字。

平台常驻作家 程思良 余途 芦芙荭 姚凤阁 青霉素 段国圣 慕容罗缚 槐里布衣等

常驻诗人 新科状元 埂夫 李云汉

编辑 张红静

最新征稿

亲,如果你与静静一样喜欢《红楼梦》,欢迎投稿静静写字平台。凡是与《红楼梦》有关的感悟文字或者读书札记都可以砸来。过年了,每天依旧24小时,用平静的心去度过吧,欢迎时时来平台交流,提前祝新年快乐。投稿邮箱982017508@qq.com

黛玉的出身

韩雪丽

以黛玉的视角看红楼,那么情比天高,她是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她是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若论黛玉的出身,自然是十二钗中最清雅高贵的女子之一。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探花之名必要才貌双全者),今已升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为巡盐御史,到任未久。原来这林如海之祖也曾袭过列侯的,今到如海,业经五世(家世背景深厚)。起初只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到了如海便从科第出身(林家教子有方,人家说是科第出身,就得了个探花,不似四大家族)。虽系世禄之家,却是书香之族(又清又贵)。只可惜这林家支庶不盛,人丁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没甚亲支嫡派的(人生事都有遗憾,林家这般家族,奈何无人)。今如海年已五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又于去岁亡了,虽有几房姬妾,奈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只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丈夫五十,若论般配,贾敏的年纪也应该是四十往上了),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爱之如掌上明珠(中年得女,又只一女,自然是掌上明珠)。见他生得聪明俊秀,也欲使他识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聊解膝下荒凉之叹。

这是林家的背景,又是列候又探花,何等清贵。黛玉的出身原是不低了。十二钗中,四春是国公爷的背景,迎春探春本是庶出,史家是候爷,宝钗是商之女,李纨占了个书香门第,凤姐是王家的千金。秦可卿的身份一直成迷。妙玉另有猜测。但论及还黛玉的身份最贵重了。

黛玉的母亲是贾府的千金,从贾母对黛玉的态度看,原是贾母所出,真正的嫡出小姐,身份够硬,贾敏出阁时,贾府还是盛时,所以贾敏的陪嫁体面自然不俗。贾政这一代的婚事来看,贾府还是通过联姻来巩固地位。贾赦的夫人邢家身份是弱了些,不过一直猜测邢夫人是填房,贾政与王家联姻,还算是门当户对。贾敏是贾母所生,自然婚事上精选,果然林家般配了。


所以说黛玉的身份是最非常高的,并不必自卑。

林家只黛玉一女,没什么旁支,林如海是官五代了,家底是厚的,而且他本人官职,今钦点为巡盐御史,这个官职不缺钱的。所以黛玉决非经济困难的小姐。别的不说,贾敏出阁时,贾家丰厚,又是贾母嫡出,那份陪嫁,贾母岂肯了委屈自家女儿。就是贾敏的陪嫁,也够黛玉清贵一世了。

从教育上看,贾府的姑娘们也请了人教导,而那些老师的水准,绝对比不及贾雨村了,贾雨村是正经的寒窗苦读,科举成了名的人物。这雨村的学问自然不差,林如海本人是探花,他看人的水准是不会差的,尤其是学问上。为女儿请老师,可见林如海对黛玉的珍爱了,这分明是当儿子培训的。所以说黛玉的根基是不弱的。而且林如海才貌双全,又是官场中人,思谋自然不会差的,他对黛玉的安排自然是最妥当的。

黛玉的父母


黛玉的父母资质都是极佳的人物。


父亲是探花,才貌双全的人物。
贾敏贾母教养长大的,才情不凡。应该说黛玉的遗传基因非常强大。


但是她的父母有一点很是劣势,身体比较弱。贾敏先亡故了。林如海死的时候,黛玉年纪也不大。父母中若有一方能撑到黛玉成年出阁,也是好的呀。


看看宝钗,虽说没了父亲,母亲带着兄妹二人依附在姐姐王夫人的婆家(其实也蛮尴尬的,贾府没分家,掌家的并不是王夫人,王夫人上有婆婆和嫂子邢夫人)。可是宝钗就没那些寄人篱下的感伤,有母亲的疼爱和照看,宝姑娘心态就很平和。


从书里看,黛玉进贾府时年纪在六七岁,从没有见过外祖母, 她对贾家的了解都是贾敏告诉的。对于贾敏来说,贾家是她的娘家,是她的靠山,所以她在病中,肯定考虑过黛玉的未来。


贾敏一病故,贾母就派了人来接,林如海也执意让黛玉去贾府。夫妻二人肯定商议过黛玉的未来。而且贾母和女儿必须有联络,让黛玉回去,也应该是贾敏和贾母提议过的。


女孩子的大事就是婚事,
贾敏要保障黛玉的未来,莫过于给黛玉找个好归宿。过去也提倡亲上加亲,若说起来,贾府的门第和林家也算般配,而贾宝玉也算年纪相当,养在贾母身边,自然不与别的孩子一样,贾母肯定是赞不绝口的。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若两个孩子愿意,自然是最好,而且还有
贾母的照看。

林家族中无人,所以如海也知道,女儿的未来要靠外祖母家了。幸而岳母对妻子素来疼爱,而且贾母的人品能力都是让人放心的。把黛玉交给外祖母照看,也算是一个安排。


如海和贾政的关系应该很好,都是爱读书的人,所以彼此通信往来,从如海向贾政推介雨村,可知二人的私交极好。


贾府声名一直不错,贾政官声也好,这样的人家,如海感觉对于黛玉的成长是极好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唯一的女儿,自然要给她一个极好的安排。

贾府的现状

此时的贾府现状, 借冷子兴与贾雨村的介绍,带了出来。

贾雨村此时正急于复职,若非如此,他也不会专往官家作西席。他本是吃了没有靠山的亏,自然要寻一个靠山。而起复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若有了人,自然是易的。若是无人,得了机会,怕也坐不稳。在官场上跌了一个跟头的贾雨村,反而对官场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

子兴笑道:“荣国贾府中,可也不玷辱老先生的门楣了!”雨村道:“原来是他家。若论起来,寒族人丁却自不少,东汉贾复以来,支派繁盛,各省皆有,谁能逐细考查?若论荣国一支,却是同谱。但他那等荣耀,我们不便去认他,故越发生疏了。(这雨村好大的口气呀)”子兴叹道:“老先生休这样说。如今的这荣、宁两府,也都萧索了,不比先时的光景(这个商人,道是一语说透贾家的现状,用上了萧索二字,可知此时光景,已有末世的形态了)!”雨村道:“当日宁荣两宅人口也极多,如何便萧索了呢?”子兴道:“正是,说来也话长。”雨村道:“去岁我到金陵时,因欲游览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从他宅门前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大门外虽冷落无人,隔着围墙一望,里面厅殿楼阁也还都峥嵘轩峻,就是后边一带花园里,树木山石,也都还有葱蔚洇润之气,那里像个衰败之家?(从树木庭园看兴旺,一个大宅了有人打理有人往来自然是热闹兴旺)”子兴笑道:“亏你是进士出身,原来不通。古人有言:‘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人家,到底气象不同(原是有根基的)。如今人口日多,事务日盛,主仆上下都是安富尊荣,运筹谋画的竟无一个,那日用排场,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没很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也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的人家儿,如今养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点透大家族败落的根本。只知安富尊荣,只愿意享受,坐享其成,自然难以发展。日用排场不肯省俭,面子是有的,里子却是落了。一个儿孙一代不如一代,才是根本,若没有人才,如何维系百年大族。人才才是家业兴旺的根本。教育是一切的基础呀。

雨村听说,也道:“这样诗礼之家,岂有不善教育之理?别门不知,只说这宁荣两宅,是最教子有方的,何至如此?(原有贤名)”子兴叹道:“正说的是这两门呢。等我告诉你:当日宁国公是一母同胞弟兄两个。宁公居长,生了两个儿子。宁公死后,长子贾代化袭了官,也养了两个儿子:长子名贾敷,八九岁上死了,只剩了一个次子贾敬,袭了官,如今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别事一概不管。幸而早年留下一个儿子,名唤贾珍,因他父亲一心想作神仙,把官倒让他袭了(贾珍这样上位,原是袭职,并没有奋斗史)。他父亲又不肯住在家里,只在都中城外和那些道士们胡羼。这位珍爷也生了一个儿子,今年才十六岁,名叫贾蓉。如今敬老爷不管事了,这珍爷那里干正事?只一味高乐不了,把那宁国府竟翻过来了,也没有敢来管他的人。(这宁府当家人这般情形,宁府是没指望)

再说荣府你听:方才所说异事就出在这里。自荣公死后,长子贾代善袭了官,娶的是金陵世家史侯的小姐为妻(门当户对)。生了两个儿子,长名贾赦,次名贾政。如今代善早已去世,太夫人尚在。长子贾赦袭了官,为人却也中平,也不管理家事;惟有次子贾政,自幼酷喜读书,为人端方正直。祖父钟爱,原要他从科甲出身(有科甲出身之意,可知当年对贾政的教育还是严格的),不料代善临终遗本一上,皇上怜念先臣,即叫长子袭了官;又问还有几个儿子,立刻引见,又将这政老爷赐了个额外主事职衔,叫他入部习学,如今现已升了员外郎。(贾政是有危机感的,若论袭职本是长房一职,他这一房是没有袭职的资格,而且也不能指望再有恩赏了)。

这政老爷的夫人王氏,头胎生的公子名叫贾珠,十四岁进学(也有才学,贾政也是对教育严格的),后来娶了妻、生了子,不到二十岁,一病就死了。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就奇了。不想隔了十几年,又生了一位公子,说来更奇:一落胞胎,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还有许多字迹。你道是新闻不是?(宝玉的身份,出身就有了特别之外,不知是天意,还是人为,反正贾宝玉有不同之处)

若此而论,贾府是有末世的光景了,只是架子还在。宁府风气已坏了,子兴不过是王夫人陪房周瑞家的女婿,都说的此语,可知宁府败坏。荣府因了贾母,管束严些,还有体面,表面文章还做得。

她,在平平常常的生活里,写着清清浅浅的文字;在不大不小的空间里,经营甜甜涩涩半亩方田。
  张红静,山东肥城人,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寓闪小说专委会理事,泰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闪小说作家论坛原创斑竹,闪小说百家展斑竹。代表作品有散文《寄居地》《我的杨树》《行走的麦子》;短篇小说《一千个李煜》《我的杜鲁门》《小五的爱情》;闪小说及小小说二百多篇。作品见于《读者》《意林》《文苑》《视野》《天池小小说》《金山》《小小说选刊》《小小说月刊》《喜剧世界》《微型小说月报》《散文选刊》《金陵晚报》《威海日报》《江苏工人报》等。
  有纸刊转载请联系她。qq 982017508 微信 fcwyzhj123-123
电话1596602378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