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脾虚不摄血不止 气升血止病方平

 房豆豆 2020-08-08

戊午年秋,张七兄亲家续娶的夫人,就是前面喉痛患者的婆婆,年纪在四十多,得血崩证。他们家在当地是富户,因离城镇较远,怕有急病找医生、抓药都不方便,自己就在家里开了一个药铺。附近贫苦的人有毛病,就去找他,所以也常看些医书。夫人得了血崩证,自己就用血余散止血,有些效果。换个医生认为是热引起的,用寒凉药反而加重。于是请张七兄来求我去治疗,我因路途远推辞,张反复恳求,不得已,跟他去看。

到了一看,患者面如石灰色,口唇、指甲都是白的,知道是血虚得厉害。诊脉见微弱显著。于是说:这是中气下陷,脾虚不能摄血,所以血崩不止。再服寒凉药恐致血脱。这时候不宜峻补,只需提升中气。气充足能统血,崩下才能止住。收涩、止血都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根据这些开了补中益气汤,宋似乎嫌弃方子太平常。于是又跟他说:你也曾读医书,不知道李中梓的观点吗?他说:“补气有行血之功,补血无行气之理。”这两句话说得非常明白、准确。可见血随气行,气升则血升,气降则血降。如果不固摄住她的气,却只是去止血,就像所谓的扬汤止沸一样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现在先把气机提升上来,让血得到固摄不再下行,然后再用圣愈汤、养荣汤这类去补虚,气血相互调和,病可以好,还可以受孕,治好病都是随带的事情。宋豁然领悟,反复表示同意我的观点。之后又开了大剂量圣愈汤的方子,告诉他说:用补中益气汤四帖,血应该可以止住,接着就可以用圣愈汤,如果长期喝汤药困难,可以做成丸剂。我走了,不用再看了。

回来没过几天,当时季节接近春夏之交。宋派人送来两株牡丹,并告诉病已经痊愈,再三感谢。我收下牡丹,栽到花盆里,培植灌溉。因我家乡的水土含盐卤,牡丹特别怕这种土质。除石榴、葡萄而外,很多花果都不适合这种水。宋给的牡丹,来的时候正是含苞待放,我让人灌溉,没几天,花骨朵、花枝都枯萎了,只好拔了扔掉,甚是可惜!

脾虚不摄血不止 气升血止病方平

原文:

戊午秋,张七兄亲家之夫人,继室也。即前病喉痛者之姑,年未四旬,得血崩疾。其家富甲一乡,因距城颇远,恐有仓猝病,医药不便,乃设药肆于家。而乡中贫苦者,辄造而请视疾。故亦时时观医书。以夫人病崩,自用血余散止之小效。更一医,又以为热,用寒凉清之,转益甚。乃嘱张俛求余治,余以路远辞,而张哀恳至再,不得已,随之去。入而视之,见病者面如石灰,唇指皆白,知为血虚之极。乃诊其脉,则微弱特甚。乃曰:此中气下陷,脾虚不能摄血,故崩不止。再服寒凉恐血脱也。此时不宜峻补,但提其中气。气能统血,则崩自止。涩之、截之皆非法。因为开补中益气汤,宋似嫌其平平无奇。乃告之曰:君曾读医书,不闻士材先生之言乎?其云:“补气有行血之功,补血无行气之理。”二语极为明确。可见血随气行,气升则血升,气降则血降。若不摄其气而徒止其血,所谓扬汤止沸也。今升其气,使摄血而不下降,然后再用圣愈、养荣之类补其虚,气血相调,并可受孕,治病犹余事耳。宋豁然悟,首肯者数四。更为开大剂圣愈汤,告曰:服补中汤不四帖血当止,后以圣愈汤继之,如恐其烦,可易汤以丸。余去矣,不必再视也。归不数日,时将春夏之交,宋遣人担过牡丹二本。并道病已痊愈。再三申谢。余受而栽于盆,培植灌溉,以吾乡水土杂盐卤,其性极恶。除石榴、葡萄而外,凡花果皆不宜此水,宋所送之牡丹,来时正含苞欲吐,余遣人灌溉,不数日,苞痿而枝渐枯,拔而弃之,增惜焉尔。

注:

①血余散(《太平圣惠方》):乱发(烧灰)为细末。每服1钱,粥饮调下。主治吐血,衄血,妇人崩漏,产后尿血,头发鲠喉。

脾虚不摄血不止 气升血止病方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