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苍润夺目意境幽远—记黄钟和他的山水画创作

 袁成亮工作室 2020-08-08

袁成亮

1954年生于苏州的黄钟自小喜爱绘画。他读初一时,正值文革之初,也是毛主席画像风行之时,当时各单位门口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挂着毛主席像,学校领导看到黄钟画的人物不错,便让黄钟画了一幅毛主席画像挂在了校门口,引得众人啧啧称赞,这使黄钟很受鼓舞,画画也更加勤奋了。初中毕业后,江苏到苏州招募人马,招募者为黄钟画画的才气所动,便破例将其招了去。本来不需下乡的黄钟就这样来到了苏北,成了建设兵团的一个文化人,这一机缘也使黄钟从此走上了一条职业画家的创作之路。如今每每回忆起当初的情景,他还是深有感概地说:“倘若当初我不去兵团,也许现在就不会画画了。”或许是豪放的性格使然,黄钟对名川大山情有独钟。自1972年他投入余彤甫门下学山水,半年以后又转入吴门老画家吴石渔门下,从此便一门心思投到了山水画上。


1976年黄钟随知青返城大潮回到了苏州。当时,受到文革影响的苏州文化事业正是百废待兴的时期。回城后的第二年,黄钟率先在苏州北塔街道成立了苏州东风书画社(后转入苏州文化局所属的书画社),自任社长,这也是苏州市街道办的第一家书画社,他的这一举措使许多爱好书画的青年有了一个自已的“家”,书画社成立不久,便云集了近30名书画爱好者,如今他们大多已成为苏州画坛中青年的骨干。对于黄钟来说,他此举不仅为苏州的画艺培养了人才,同时也使自已的绘画技艺在与同道的交流中不断提高。

作为一名山水画家,黄钟深知艺术相通的道理,他极善于从各种艺术中吸取营养,曾先后师从吴门著名花鸟画家张继馨、篆刻名家张寒月、矫毅等,为他的艺术道路打下了广泛的基础。除了向吴门艺术家学习外,黄钟还十分注意从传统中吸取营养,他说中国传统山水画艺术有着深厚的积淀。尤其喜爱山水画大师石涛,一本石涛的画册被他临摹得“体无完肤”,艺术修养因此大长。

向生活学习,以自然为师,黄钟还十分注重从在自然的真山真水中吸取营养。数十年来他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搜尽奇峰打草稿”,每到一处,他都要积下厚厚的一摞写生稿。一次他与吴门画家陈如冬等人趁开会之机到太行山游玩,大家原本并没有写生准备,但黄钟却为太行山那独特的自然风貌所吸引,当即买了一本写生本认真地勾画起来。同行见之受到感染,也禁不住起笔挥洒。如今这本写生稿还被他珍藏着。

创新是一个画家永恒的主题。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创出自已的风格,这也是黄钟在艺术上孜孜追求的意境所在。他常说“山有脉,水有源,道路有出入,画家应当画出自已的东西。”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也正因此,他的画风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时翻新。黄钟早期的山水画深受石涛影响,笔墨中有着浓浓的石涛笔意,用笔清疏俊朗。近年来,他又从当代山水画大师黄宾虹那浑厚华兹的精神和“内美静中参”的美学观点获得启示,作品中原本流畅的线条开始变得稚拙、滞涩起来,原本刻意的追求也变得随意,甚至有些恣肆。皴擦点染随心所欲,笔墨开始进入一种纯自由的境地。他的作品由此也变得苍润夺目,墨气逼人,且意境幽远。观其作画,用笔徐疾顿挫,巧拙互用,既灵变又浑古,疏密虚实,笔笔有法,令人赞叹不已。他笔下的《观瀑图》《访友图》《山居图》或空翠风烟、寒林古寺、或烟江远壑、仙人山居,不只是在讲述古人的生活方法,更有画家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情结。或许如此,黄钟的作品也日益得到为现代都市喧哗所繁扰的人们所喜爱。他的画展也从国内开到了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许多国家,并数十次在国内外比赛中获奖。《山村晓色》获牡丹杯国际书画大奖赛三等奖。《数里青山径》入选第二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东风一样翠红新》获江苏省首届美术节铜奖。《何处寻高隐》入选第五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并获创新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