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绸都少年说(八):永恒的苏州

 吴越尽说 2020-08-08

绸都少年说:永恒的苏州

盛泽中学 宗仁義


      清晨,姑苏城在寒山寺的钟声中醒来,钟声宣告着苏州人朝气蓬勃生活的开始。傍晚,金鸡湖畔东方之门的灯光璀璨绚烂,提醒苏州人宁静的夜幕已悄然降临。古典雅致的亭台楼阁和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交相呼应,苏州人于此间来来往往,共同构筑了一个永恒的苏州。

      自古以来,苏州便是一等富贵风流之地。乾隆帝也因喜爱苏州的繁华,屡下江南。而如今,苏州已经成为新一线城市中的佼佼者。她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三角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之一,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2500多年以来,苏州的经济建设与城市发展从不让苏州人失望。

      当北宋范文正公遇见时值金秋的苏州时,他不禁感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天连着地,地连着水,水上寒烟又映衬着苍天与碧波,岂不壮哉?水墨画不尽苏州风光,明代才子唐寅更大笔一挥,以诗文兴怀——“画栋珠帘烟水中,落霞孤骛渺无踪。”苏州的清雅俊逸更得滕王阁景之神,岂不美哉?在这钟灵之地,与山水同样灵秀的苏州人更运用匠心,“咫尺之内再造乾坤”,将自然之景移入园中建成园林,使之可赏,可游,可居。天朗气清,闲适的苏州人沿着运河步行游览,感受柳枝拂水的温柔;弄堂交错,忙碌的苏州人骑着车穿梭在青瓦白墙间,凝聚吴地的烟火。一句一句吴侬软语都映衬着苏州的如画江山与古今永恒的吴文化。

      苏州人不仅生活在古景之中,而且让今景含古韵。拙政园的隔壁就是苏州博物馆的新馆,新馆的设计别出心裁,创新与古典兼备,是贝聿铭老先生的作品。他将现代工艺和苏州柔雅的吴文化巧妙融为一体。他创新性地突破传统建筑构造,用开放式钢结构替代传统建筑的木构材料,用玻璃、钢铁结构代替传统建筑的“大屋顶”,以借得室内的大片天光。他也不忘古典美学,新馆选用的“中国黑”花岗石与苏州传统的“白墙黑瓦”形成统一,庭园选用的片石假山“以壁为纸,以石为绘”,又使墙壁化为一幅淡雅的山水佳作。苏州博物馆的新馆兼备古今之长,苏州城的其他新建筑亦是如此。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既有小桥流水人家,又有高楼大厦林立,确实是人间天堂。在我眼中,苏州不仅仅是一座宁静祥和的城市,一个现代化的都市,她更是我生活成长扎根的家。钟声悠悠,灯光熠熠。苏州,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更是所有苏州人记忆中的一部分。古往今来,那些人、那些物、那些事便这样凝结成一座永恒的苏州。

      (指导教师:黄蓓琪)

      2020-08-0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