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蹄目动物

 百科小全藏书阁 2020-08-08

  

奇蹄目(学名:Perissodactyla ),因趾数多为单数而得名。 原始奇蹄动物的脚趾是前四后三,现生的奇蹄动物貘就是这样的脚趾结构。奇蹄目成员胃简单,不具备偶蹄目部分成员那样多的胃室,但盲肠大而呈囊状可协助消化植物纤维。

【演化谱系】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Phylum Chordata)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哺乳纲(Mammalia) -真兽亚纲(Eutheria) -奇蹄目(Perissodactyla)

下分为:马型亚目、爪兽亚目、角型亚目 。现存奇蹄类只有马科、貘科和犀牛科3科7属17种。

    

  

  

  

奇蹄目动物,是由古新世的踝节目动物进化而来,在始新世开始分别进化为始祖马和貘犀。这个时期,它们还是生活在茂密森林中,以树叶、果实为生的小型草食动物。这时,无论是始祖马还是貘犀都是前肢有四个脚趾,后肢有三个脚趾的小兽。(下图1.2是始祖马,3.4是貘犀

  

  

  

  

之后,生活环境逐渐发生变化,始祖马逐步适应了更加平坦的草原生活;而貘犀则分化出主要适应森林生活的貘科和同时适应草原及森林生活的犀科动物。

现代的貘仍然保留了和貘犀相同的脚趾数量,所以它们也被称为奇蹄目动物的“活化石”。特别是貘的幼崽,身上呈现的特殊花纹也被认为十分“复古”,像是再次还原了貘犀的样子。

北美是马科进化发展的中心,早第三纪期间,由早始新世的始马几乎直线地发展出山马、后马、中马、细马。其他大陆这时虽也曾有马类的发展,如中国的黔马 ,但不是进化的主支。新第三纪期间,马类多次由北美迁往其他大陆 ,中国中新世的安琪马 ,中新-上新世的三趾马都是由北美迁入的 。第四纪的真马也源于北美。

在各地发现的中、上新统的三趾马化石,四肢两旁的侧趾逐渐缩小,而现存马科动物的四肢侧趾甚至消失,第3趾高度发达,同时四肢也高度特化,肱骨和股骨很短,桡骨和胫骨特别延长,这反映出马科动物的远祖从适应森林泥土跃行到逐渐适应草原奔驰的过程。

历史上的奇蹄目动物也曾霸占了草原生态系统几千万年,衍生出庞大的家族。

  

  

  

  

  

但是自从偶蹄目动物出现之后,便终结了属于奇蹄目动物的时代,反刍动物有着更先进的消化系统,强势崛起,古老的奇蹄目动物对反刍动物的竞争毫无招架之,物种一个接一个的灭绝。而马作为奇蹄目家族的代表性物种,在遇到人类之前其实也一直在走在灭绝的路上。

马最早灭绝的地方是美洲,作为马这个物种诞生的地方,马却在自己的故乡灭绝了。

在美洲马灭绝之时,一群美洲马踏上白令地峡进入了亚洲,从此在这片马的新大陆上艰难的生存下来,暂时躲过了马这个物种团灭的命运。亚洲的生活只是让它们延缓了灭绝的时间,但灭绝的命运依然不可逆转。

直到有一天,它们终于等到了那个改写它们命运的物种——从非洲风尘仆仆而来的智人。这一历史性会面,被史前的艺术家永久的记录了下来。

  

  

  

马作为古老的奇蹄目家族的孑遗,已经将所剩无几的演化潜力发展到了极致,即便人类能帮它们最后一把,在反刍动物强大的竞争力面前,却也注定是无力回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