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吴三桂没有献关投降,面对多尔衮的清军,李自成能战胜他们吗

 历史笑春风 2020-08-08

公元1664年,李自成率军攻打北京。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被迫在煤山自缢,明朝灭亡。李自成在占领北京后,认为天下已定,便在北京开始了大规模的追赃比饷,这使得明朝留下的官吏人人自危。其中,原来统帅明朝精锐“关宁铁骑”的吴三桂,由于听说自己的家人被抓,爱妾陈圆圆被刘宗敏霸占。于是改变了投降的主意,转而回师占领山海关,反抗李自成。

李自成在得知吴三桂反叛的消息后,亲自率领人马前往山海关。他在山海关和吴三桂进行了一场决战。在第一天的作战中,李自成给了吴三桂以重创。吴三桂无奈之下,只得剃发向清军统帅多尔衮投降,请求救援。在第二天的作战中,李自成的军队再次占据了上风。在眼看吴三桂已经无力支撑的时候,突然刮起东北大风。在大风刮起的飞沙走石后,出现了一支精锐的骑兵,这支骑兵直扑李自成军队的左侧背。

这支骑兵就是多尔衮率领的清军骑兵,猝不及防的李自成军队遭受这样的奇袭,一时陷入了混乱。在吴三桂和清军的夹击下,李自成被打得大败,不得不撤退。不久之后,李自成撤出北京,退往了关中。那么,如果吴三桂没有投降清军,献出了山海关,多尔衮的清军能否打败李自成呢?

这就让我们对当时的情况进行一下分析。首先,如果吴三桂没有投降清军,那么他就依然是李自成的部下。当时吴三桂已经接受了李自成封他为侯爵的诏书,率领军队前往北京。如果吴三桂没有投降清军,那么山海关之战就不会爆发,更不会出现吴三桂与多尔衮联合打败李自成的事了。

不过,历史上将会出现另一幕的景象,那就是李自成和吴三桂一起对抗多尔衮的景象。这是因为,多尔衮和李自成的交战是不可避免的。李自成逼近北京的时候是三月份,崇祯为了挽救局势,紧急封吴三桂为平西伯,让他放弃宁远,紧急入京救援。吴三桂得到命令后,率领军队和当地的百姓入关,十六日到达山海关。

与此同时,于三月六日在得知吴三桂的动向后,多尔衮就决定开始入关作战。他对清朝的控制区进行了动员,决定于四月初开始行动。在四月七日誓师后,四月初九,多尔衮率领清军主力十余万人离开沈阳南下,准备在喜峰口、墙子岭一带入边,直趋北京。

这样,即便是吴三桂不投降多尔衮,多尔衮的军队也会很快出现在北京城下。在这个时候,清军和李自成的决战就不可避免了。那么,对于多尔衮的进攻,李自成会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呢?

当然,守城是不可取的。在过去明朝面对清军的五次入边时,都是以守城为对策。这是因为北京城墙高大坚厚,没有重型的攻城设备的清军是很难打下来的。而且当时清军没有控制辽西走廊,入边主要是以掳掠为主,为的是破坏明朝的经济基础。

而清军的这一次作战与以前不同。这一次清军入边,主要的目的是趁李自成立足未稳,和李自成争夺天下。所以清军提前进行了近一个月的动员,准备十分充分。如果李自成困守孤城,就会陷入内无粮草,外求救兵的境地。

可是,李自成当时最精锐的军队都在他的手下,驻扎在北京。外面的那些军队的素质、将领能力都与多尔衮相差甚远。如果那些军队来援,由于没有可以独当一面的将领,很可能会被清军各个击破。这样,李自成的全军就被分割包围,没有退路,这是李自成不会采取的。

所以说,李自成背靠北京城为依托,和清军在城下进行决战是最好的办法。因为李自成已经决定定都西安,他对于北京的得失并不在乎。如果能够打退多尔衮自然不错,如果打不退多尔衮就弃城退往关中就是了。这样,历史上就会上演一幕李自成和吴三桂的军队在北京城下,与多尔衮的清军决战的活剧。

这一场战役,从双方的军事实力对比来看,李自成的军队凶多吉少。这是因为,清军在事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而李自成根本就没有想到清军会入边。这样一来,事出不意的李自成在战役发生前就会陷入被动状态。

从将领的指挥能力来看,李自成和吴三桂也很难抵挡住多尔衮和他的手下。吴三桂和清军进行过长年的战争,被清军多次打得惨败。尤其是在宁锦之战后,吴三桂的军队只是残军,在野战方面根本不是清军的对手。至于说李自成,在李自成的军事生涯里,曾经多次被明军打得大败。而打败李自成的这些明军将领,大多数都被清军打败,或者被俘,或者战死。从这一方面来看,就军事指挥上来说,李自成和吴三桂处于下风。

在军队方面来看,清军的八旗兵是当时东亚最精锐的部队,它的骑兵野战能力很强。再加上汉军八旗的火器部队,可以说,清军的战斗力要远超过李自成和吴三桂的军队。在数量上来看,当时李自成在北京的军队数量不超过十万,而其中精锐的御营人马也就六七万人,再加上吴三桂的四万多人马,能够和清军作战的人马最多也就十四五万人。而清军的主力就有十几万人。这样一来,李自成和吴三桂的兵力反而要低于清军。

从战争准备、将领兵员素质、军队数量和将领的军事指挥能力来看,李自成就不是多尔衮的对手了。如果战争打起来,对李自成更不利的情况是,由于李自成对清朝的忽视,他对辽西走廊十分不重视,根本就没有在那一方面布置重兵。清朝几次入边无法立足,就是因为没有控制辽西走廊。于是清朝集中兵力,发动宁锦之战,以打通辽西走廊为主要目的。在经过长期战争后,终于将明朝的宁锦防线打得只剩下宁远和山海关两座孤城。

这一次吴三桂入关,放弃了宁远,阻挡清军入关的就只剩下山海关了。而山海关的主要防御是面对东方的,后方的防御薄弱。它面对绕道入边的清军是不利的。而且李自成在山海关只布置了八千人马。如果清军在北京城下与李自成一旦形成对峙,发现了山海关的破绽,回师占领山海关,则清军与后方的通道就此敞开。清军的后援将源源不断的支援前线。这样李自成必败无疑,根本就不可能在北京立足。

所以说,无论吴三桂是否将山海关献给多尔衮,李自成在面对清军早就精心准备的入边作战面前都是无法应付的,他很可能会遭受失败。即使是不遭受失败,他最多是在北京城下与多尔衮交战,退回关中。不过,那样的话,李自成的损失也会比山海关大战要小得多,在以后的战争中的形势也会好得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