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竹庆臣|幸福的猪猪

 新锐散文 2020-08-08

东方散文夏季版

竹庆臣,男,汉族,河南省固始县人。一九五八年一月生,一九七八年一月入伍,任连队文书、政治处干事,一九八四年转业,现为大同煤矿集团员工。有散文《难忘家乡水》、《苹果花》、《鸽子》,诗歌《我是共和国的一名士兵》、《阳光颂歌》等发表在《山西日报》、《大同日报》、《信阳周刊》等报刊。

幸福的猪猪

(一)

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叔在女儿晴晴的陪伴下从合肥市医院回来。

入冬以来,晴晴陪着老爸辗转在郑州、合肥的几所大医院里检验、治疗,如果不是女儿提醒,小叔都忘记今天是小年了。

小年是祭灶的日子。按照农村的老风俗,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擦擦锅灶,洗洗锅盖,扫扫屋笆上的陈灰。到了半夜子时,灶王奶奶要穿得干干净净地回到天庭,向玉皇大帝禀报人间一年来的庄稼丰欠情况,安排第二年的农耕和生活。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买些糖瓜子,甜甜灶王奶奶的嘴,半夜子时前,还要在灶王奶奶画像前烧上一炷香,并祈求灶王奶奶:“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从这一天开始,农家就算进入了年关,俗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小叔也说:“俺们回去吧,总不能待在医院里过年吧。”

小叔坐车经过自家的荸荠(马蹄,地梨子)地时,看到地里的荸荠秧被霜打得成了枯草,心头不免生些寒意。他让司机停下车,到地里看看,没有人在家时会不会有牲畜糟蹋他的荸荠。

晴晴心里明白,老爸种这些荸荠是费了心的。往年到了农历十月底,老爸就开始自己挖,自己卖,卖完之后,给女儿买一身过年的衣服,剩下留作来年春季的学费。于是,就安慰老爸说:“您安心养病吧,挖荸荠的事您就别操心了。”

小叔用手拢了一下灰白的头发,说:“人这一辈子就好比一头猪,只要活着,就会不停地往前拱。”

晴晴抬眼望远处别人家挖过荸荠的空地上,果然有猪儿正摇着尾巴拱得欢呢。就问老爸:“您说这猪为啥那么喜欢往前拱呢?”

小叔说:“往前拱能拱着吃的,往前拱有盼头。你没看那猪拱着还哼哼着,往前拱它快乐着呢!”

       父女俩一到家,晴晴就忙着生火、烧水,安顿老爸吃药,打扫堂屋和厨屋。眼看夕阳西沉,有零星的爆竹在空中炸响,晴晴更不敢怠慢了,她要把这个小年的夜,营造得温温馨馨的,给老爸一个贴心的温暖,谁让她是老爸的小棉袄呢!  

(二)

小叔是个苦命的人,四岁时就没有了父亲。二奶奶含辛茹苦地拉扯着我的三个叔叔艰难度日。六〇年以后,二奶奶迫于生计重组了家庭,生了我的两个小姑。

到了小叔成家的年龄,一场疾病无情地夺走了二奶奶的生命。那年小叔二十三岁,两个同母异父的妹妹,一个十三岁,一个十岁。二奶奶撒手一走,这个重组家庭就像木桶失去了铁箍。有人说:“老奶奶这么一走,这个家就是豁鼻子吐唾沫——是要散痰(摊)了。”

按常理说,这种组合家庭存在的可能性不大了,只是我小叔是个不按常理办事的人。二叔、三叔娶妻成家、另立门户以后,小叔再没有提出分家的要求,而是与继父和两个妹妹一起生活。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家中有剩余劳动力的都出去打工挣钱,小叔年轻力壮,朋友劝他说:“你也出去找个挣钱路,趁着年轻攒几个钱娶个女人。何必在家负这个累赘?”

小叔说:“我知道你是好意,可是,两个妹妹还小,又都在上学,好歹也等她们念完书,寻了婆家再说吧。”

这一等就是十年,小叔仍然是单身一人。其间有人说我小叔两个妹妹为啥不考虑换亲, 在农村没有能力娶亲的家庭,姐妹为兄弟换亲也是常有的事。

小叔一听就来了气:“我就是打一辈子的光棍,也不会拿妹妹换亲的!”说话的人见我小叔动了气,笑笑说:“换亲也不丢人,这港东港西(港,jiang将音)换亲的也不是一家两家。”小叔说:“你看看这几家换亲的哪有一对般配的?”确实,换亲总是没有两方都般配如意的。

 转眼间到了一九八八年,小叔已经三十三岁,两个妹妹也都嫁为人妇。于是,他安顿好继父的生活就到了山西煤窑找了个井下铲煤的活儿,小叔有的是力气,干得有心有肠的。恰在这时,有人给他介绍一个对象,让他回去商定婚事。都是知根知底的,小叔很中意,就辞退了煤窑上的活儿回去结了婚。

小叔成了家,结束了单身生活。按说可以过上安定的小日子,谁知“屋漏偏逢连夜雨”。小叔结婚不到一年光景,小婶子得了糖尿病、高血压综合征,后来双目失了明,上个厕所都要有人扶着。小叔省吃俭用给小婶子治病,这一治就是十三年,最终没能治好小婶子的病,还背了一身的债。小叔又重新回到了单身汉的行列,不过,此时的小叔身边多了个七八岁的小闺女。

(三)

一九九九年春节我回老家探亲时,见小叔怀里抱着一个三四岁的女娃,还以为是小叔和小婶子亲生,后来才知道是小叔在一个初冬的早晨卖鱼回来在公路边绿化带里拾的。

小叔婚后多年没有孩子,曾和小婶子生过一些闷气。可是,自从有了这个小闺女,他们心情开朗了,生活的天空也就晴朗了,满天的乌云都散了, 所以,小叔给这个女娃起个名字叫“晴晴”。

在与小叔的电话交流中知道晴晴很懂事,六七岁的时候,就能端水、递药,扶着妈妈上厕所。她每天放学回来喂鸡,喂猪,做其他家务,有条有理的。如果时间宽裕,她还会挎着篮子跑到秧田埂上割一篮子青草,放在树荫下喂牛。放暑假的时候晴晴会像男孩子一样,骑在大水牛的背上到港沿边水草丰富的地方去放牧,有时也会捉上几条小鱼儿用芭根藤子串起提回来,给母亲熬碗鱼汤。上了初中以后,课程多了,时间也不像小学时那么充足了,晴晴仍然是学习、劳动两不误,每个学期都能给她老爸捧回一张奖状来。寒假的早晨,晴晴每天早早地起把豇豆稀饭烧滚了在锅里沤着,再把屋里屋外打扫一遍,然后拿上一本书,赶上她的猪儿、鹅儿,带上她的大黄狗,到野地里一边看书一边放牧,一边等待从早市上卖鱼归来的老爸。

大黄狗可是晴晴的好朋友。晴晴每天晚上放学回来不论早晚,它都在路头上接着,然后绕着晴晴的脚跟,跑前跑后地撒着欢儿。大黑猪也特别有灵性,它喜欢到起罢红薯或者挖过荸荠的空地里拱食吃。它一到地里就摇着尾巴,卖力的往前拱着,还不停地“哼哼”着,晴晴也不去理会,只管埋头“拱”自己的书本。一会儿大黑猪从泥土里拱出一块红薯或者是几颗荸荠,咔嚓咔嚓就吃了,然后继续往前拱着,哼哼着。个把时辰以后,小叔从早市回来,远远地喊了一嗓子:“晴晴回家喽——”晴晴就赶着她的猪儿,还有那群曲着长长颈项的大白鹅,一路高歌朝家里走去。

听小叔说,晴晴还是一个很孝顺的小闺女。记不清是她妈妈去世后的第几个清明节,晴晴一大早对老爸说自己要出去一会儿。小叔说:“去吧,别跑的太远了。”话虽这么说,又不能像风筝一样用绳子拴在她的褂后襟上。

晴晴得到了老爸的应允,拿一把小铲子顺着门前的大路蹦蹦跳跳地往南走,一束又粗又黑的马尾辫像一只调皮的小燕子,绕着她的后脑勺上下翻飞着。到了新塘水库大埂又折转往东边的港沿边跑,小叔看见了就自言自语地说:“俺晴晴是想她妈妈了。”因为靠近港沿边的地上长眠着晴晴的妈妈。

晴晴没有去她妈妈的坟地,而是绕过坟地往南大冲那边跑,转眼之间便与那漫天的绿野融为一体了。小叔不放心女儿,南大冲那边沟沟坎坎、水网纵横的,就走出家门远远地地跟了过去。只见晴晴在长满野草和小花的滩上,一会儿蹲下,一会儿起来,一会儿又调皮地趴在一丛盛开的野马兰花上亲一下,然后像小鹿一般蹦蹦跳跳地跑到另一块草滩上忙了起来。

约莫一顿饭的功夫,晴晴采了很大一束盛开的野马兰花。然后,来到她妈妈的坟前,又用小铲子在坟前挖了一个坑,把那束野马兰花端端正正地栽在坟前,从衣兜里掏出一根鲜红的头绳,系在马兰花上,头绳的另一头还拴了一个纸片,上面工整地写着两个字:晴晴。但是,她马上又从兜里掏出笔,在自己名字后面又加了三个字,改成了:晴晴和老爸!

这一切做完之后,她抬起胳膊,用衣袖抹了一把脸上的汗珠,跪在坟前和妈妈说话:“妈妈,今天是清明节,我和老爸给你送花来了。俺们都很想你……”

晴晴说到这里声音有些哽咽,泪水顺着脸颊就流下来了。徐徐的春风吹动着蓝莹莹的花瓣,一缕缕淡雅的香在春风中弥漫开来。

阳光很温暖地照着晴晴和野马兰花,也照着长满青草的坟堆。站在坟堆后面的小叔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走上前去对着女儿,也是对着坟堆,哽咽道:“俺闺女长大了!”晴晴闻声起身,一头扑进爸爸的怀里……

(四)

小叔爱喝酒,总是在人前亲昵地夸奖晴晴是他的酒坛。邻居们看见晴晴蹦蹦跳跳地去小卖部给老爸买酒,羡慕的眼神溢于言表,都说这老头儿真是好福气,居然捡回了这么个好酒坛!

其实,小叔原来是不喝酒的。那些年小婶子生病,一年到头中药、西药不离口,哪里有闲钱来打酒喝?小叔没有经济来源,全靠逮鱼摸虾补贴家庭财政。夜晚出去下黄鳝续子,早晨天不亮之前又去收回来,冬秋季节夜间寒冷,小叔就打一些劣质酒,晚上出门喝几口御寒,慢慢地养成了喝酒的习惯。小叔不但能喝酒,而且很能抽烟。自从小婶子去世以后,烟卷就是小叔的后老伴,陪伴他度过一个个漫漫长夜。那时候小叔四十七八岁,不少人张罗给小叔再续一个,小叔说晴晴还小,不想让这没妈的孩子再受人家的眉高眼低,等几年再说。这一等就是十三年,孩子大了,他也老了。

我曾多次打电话劝小叔把烟戒了,小叔说:“抽烟能解闷呢,戒了烟又能做啥?”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小叔你不愁吃、不愁穿的,愁什么?愁着再找个老伴?”小叔笑笑说:“我哪有那份闲心,我是愁着晴晴长不大呢。”

自从晴晴到县城住校念书以后,小叔一个人生活,早一顿晚一顿的,又是六十多岁的人了,我担心他天长日久会作弄出病来呢 。真是怕啥就来啥,腊月里老家来电话说,小叔得病了,而且是很缠手的病。

之前,我给小叔打电话询问晴晴的学习情况,小叔还精神抖擞、底气十足地说:“只要她能考上,上到什么时候我就供到什么时候,哪怕是砸锅卖铁,拉棍要饭,也不能误了孩子的前程。”我为晴晴有这样的老爸感到欣慰,也为自己有这样一位敢担当的小叔而自豪。你说这好好的咋说病就病了呢?

(五)

 拨通三叔的电话,像一盆冰水兜头浇下。三叔告诉我说,小叔得的是肺癌,正在合肥陆军医院化疗。我的大脑“嗡”地一下就懵了。平时听人说某某人生了病,感觉离自己很远,现在自己的亲人也生了病,心里有一股无法抵御的寒冷。

我问了晴晴的电话,得知是晴晴和两个小姑轮流在医院护理我小叔。尤其是两个小姑,听说小哥生病住院,就像塌了天一样,哭得揪心揪肺的:“小哥命太苦了,一辈子光是为了别人,自己一天好日子都没有过。如果老天爷能让顶替的话,俺们情愿去替他!”

我打开微信搜索,看看晴晴有没有微信。因为在合肥接打电话都是长途漫游的。我在加好友处输上晴晴的电话号码,立即跳出来一个名叫“幸福的猪猪”的微信好友。地区:河南信阳,1996年生。与其说是“幸福的猪猪”,还不如说是“丢了幸福的猪猪”更贴切,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晴晴今年二十岁,固始县希望高中三年级学生。小叔没有生病以前,阳光而又自信的晴晴正满怀希望地积极备战,迎接高考。小叔住院后,晴晴二话不说,拿着她老爸的住院证明到学校去办理了休学手续,专门护理她老爸,尽心,尽力,尽孝,没让老爸白疼她。  

(六)

    从医院回来的第二天早晨,天刚蒙蒙亮,晴晴扛着铁锹,提着篮子,带着她的大黄狗,一大早来到荸荠地里挖了起来。由于没有经验,下锹时把握不住分寸,挖破了很多的荸荠,晴晴很着急,额头上冒出了一层密密的汗珠。

太阳渐渐地升高了,把晴晴忙碌的身影,一会儿拉长,一会儿又缩短。小叔起床不见了晴晴,一锅热气腾腾的豇豆稀饭正在锅里“咕嘟、咕嘟”地沤着,后锅里还座着一碗荷包蛋。小叔走出家门往地里看时,晨曦里果然见晴晴在荸荠地里忙得不亦乐乎,就披了大衣朝地里走去。

小叔从晴晴手中接过铁锹说:“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做俺咋做。下锹时先看清荸荠的秧子,不要贴得太近,近了容易挖破,远了又太费劲。第一锹深一些,翻过之后,用小碎锹轻轻的划开,这样就不会挖破了。”

晴晴按照爸爸说的要领操作,果然好多了。小叔就蹲在一边轻来轻去地帮助女儿把荸荠上的泥土抠掉,准备上午拿到市场上去卖。于是,晴晴上午卖,下午挖,到了腊月二十七八的日子,荸荠挖完了也卖完了。由于赶上市场的空档,价钱一天比一天贵,晴晴带着丰收的喜悦,把卖荸荠的一千多块钱交到老爸手里。小叔看到晴晴手上磨出了一摞摞的血泡,他心疼地掉下了眼泪……

腊月二十九日早晨,晴晴合计年前还有一个逢集,过年缺啥再去采购一些。正在这时同学打来电话,说是得到一个偏方,是专治肺部疾病的。虽说不能包治,但辅助疗效还是不错的。

晴晴一听很激动,说你赶紧把配方发过来我好准备,不然年前就来不及了。随即,同学把药方在微信上发了过来,晴晴打开一看,药方写着:荸荠、雪梨、大枣、糯米、冰糖。

制作方法及功效:荸荠200g去皮,雪梨一颗去皮核,大枣5-6颗,糯米100-120g,在砂锅中大火烧滚撇去浮沫加冰糖,改文火80分钟。煲熟后的荸荠糯米粥成乳状,每早食用有清热润肺、生津消滞、舒肝明目、利气通化 、生血滋阳之功效。

晴晴说坏事坏事,自己家的荸荠都被卖完了,剩下的一些都是瘪的和挖破了的。便骑着电动车直奔菜市街,前几天和她一起摆摊卖荸荠的老伯还在,远远地和她打招呼:“这闺女荸荠不是卖完了,怎么又来了?”

晴晴说:“我今天是来买荸荠的。”

老伯说:“你这闺女是做生意有瘾呢还是做出利来了?那几天价格便宜你来卖,现在价格贵了你又来买,你是‘乡里女娃脾气怪,高价买来低价卖’,莫非你得到荸荠要涨价的信息了?”

晴晴说:“不是的。”于是,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跟老伯说了。

老伯说:“难得你这闺女有这个孝心,我这点荸荠也不卖了,你拿回去给你老爸治病使用吧。”

晴晴估计有二十来斤重,按市价给老伯拿了五十块钱,老伯说是自己地里产的,坚决不肯收钱。

晴晴说:“老伯您若不收钱,我怎么能要您的荸荠?我家也是种荸荠的,深知这每一颗荸荠都是来之不易。十冬腊月的天气,哪一颗不是从冰冷的泥巴里抠出来的,就算是一点辛苦钱吧!”好说歹说,老伯留下了三十块钱并留了电话,说是家里还有,如果再需要的话直接到家里挖去。

(七)

转眼到了春天。过了二月二,又是三月三,我给晴晴打电话,询问小叔的治疗情况。她说:“老爸化疗之后,病情比较稳定,请三哥不要过于挂牵,说不定老爸的病是误诊呢。”

我惊喜地问晴晴:“有什么好的征兆吗?!”

晴晴说:“征兆倒是没有。我想,好人总是有好报的。祭灶那天晚上我也给灶王奶奶上了大大的一炷香呀!”

晴晴的话让我心里酸楚楚的。一个二十岁的女孩,正是爸爸疼、妈妈爱的年龄,她却早早地失去母爱,又因爸爸生病而休学,挑起家庭的重担,操起大人的心。我问她这会儿忙什么呢。

她说:“老爸正在沟沿边点豆角呢,我在一边放猪一边看书呢,哈哈。”

晴晴说得轻松而爽快。我说小叔有病不能累着,要注意休息呢。

“我也是这么说的,可是老爸不听。他跟坷垃打了一辈子交道,脚板不沾点泥巴就浑身不自在。他说活动活动筋骨,还能多吃口饭呢。”

我告诉晴晴:“只要小叔心情舒畅就由着他吧。”

“老爸对自己的病很坦然。刚才他还说:‘我这种的豆角我不一定能吃着了。可是,一天不死要吃饭。俺们庄稼人啥子都能耽误,唯独不能误了农时,荒了田地那是葬良心呢!’”

我想起小叔之前说过的那句话:“人这一辈子就好比一头猪,只要活着,就会不停地往前拱。”正是小叔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真实写照。但愿小叔的病是误诊,愿好人能够得到好报!

    说起晴晴放猪的事,我知道小叔生病后从检验到治疗花了不少钱,还卖了一头大肥猪。我说:“晴晴你家的肥猪不是卖了吗?”

晴晴说:“卖了一头大的,这是一头小的。俺家每年都是卖了大的再抓小的,老爸说喂猪能攒钱还能攒粪呢。”晴晴说话间打开了视频。我从视频中看到一头半大的克朗猪,摇着尾巴,很卖力地在地上拱着,旁边有一只大黄狗时而耸起尖耳警觉地远眺、时而散着悠闲的步子、时儿又蹑着脚扑着蝶儿玩耍;再往远处看,是一片绿油油的麦田,还有盛开的油菜花,一派盎然的春意衬托着一个二十岁女孩满脸的自信。

(八)

就是这么阳光的女孩,几天前也经历了一场心理上的阴霾,打破了小叔与晴晴父女俩多年来的平静生活。

事情是这样的。

晴晴的生身父母当年为躲避计划生育到新疆库尔勒打工,并已在那里安家落户。最近得到我小叔生病的消息,专程从新疆赶回来探望,感谢他二十年对晴晴的精心抚育,并给予一笔五万元的补偿。同时接晴晴去新疆读书,把户口也迁过去。说是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升学率高,就业也没有内陆压力大,而且没有计划生育的限制。

晴晴的母亲见到晴晴抱住就哭:“晴晴呀,爹妈对不起你呀,爹妈亏欠你呀,当时俺们如果有一点办法,也不会把你自己丢下的,这么多年你都是咋过来的呀?”

晴晴的父亲用眼睛别了妻子一眼,说你到晴晴屋里坐一会,我和大哥说说话。

晴晴的母亲推开晴晴小屋的门,迎面是一片明亮的窗,窗下摆着一张小书桌,桌上放着几本书籍,有高中课本,也有课外读物。

晴晴拉开窗户,扑鼻的花香随着风儿涌进来,室内顿时风清气爽。

晴晴的母亲环顾四周,只见书桌左边的一张小床上,整洁的被褥、雪白的床单,床上挂着一顶天蓝色的蚊帐,蚊帐的顶上和四周缀满了小金星,随着风儿摆呀摆的。蚊帐的撑杆上挂着一串由千纸鹤组成的风铃,叮叮咚咚地像泉水一般悦耳;书桌的右边是一个简易书柜,各种书籍码放的整齐有序,还有一些漂亮的卡通图片;床里边蚊帐掩映着的那片墙上,有几张奖状时隐时现。晴晴的母亲好奇地撩开蚊帐细看,却是晴晴从小学到高中阶段各学年的,细数有十五六张之多。这清爽而又温馨的小屋,使晴晴母亲的心情得到了极大的安慰。

晴晴的母亲细细端详女儿的面孔,眉眼与她的姐弟们一模一样,再把她与新疆的几个孩子相比,似乎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是多了这一张张浸着汗水的奖状吗?好像是又好像不全是。从晴晴身上能看到一种潜在的不为曲折所压服的气质。

晴晴的母亲在书桌边坐下,接过晴晴递过的茶杯喝了一口,心里滋润润地:“还是女儿贴心,正好口渴呢,就把茶水端来了。总是自己身上掉下的肉,始终是骨肉相连、血脉相通的,不论丑俊,看着都是那么顺眼,那么亲切。”她伸手把晴晴箍到床边挨着自己坐下,说一些知心的话,晴晴只是木木的不肯吱声。为了缓和这种冷淡的场面,晴晴母亲就给晴晴讲一些新疆的见闻。

“从库尔勒到乌鲁木齐飞机场要坐整一天的车,一个亚克西(维族老人)留这么长的胡子,锅盖那么大一块饼子从上车吃到下车也没有吃了一半,胡子上粘的碎渣渣,足够喂两只小鸡。”晴晴的母亲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比划着,好像那长胡子就长在她的下巴上,还在胸部不停地往下扑拉着,“咯、咯”地笑着。

说到登飞机时,晴晴的母亲说:“只觉得胸口一阵阵发紧,‘嗡’地一下窜到了云彩眼里。从飞机窗口往下看,河流就像一条带子,腾云驾雾的比孙悟空飞的都高。在西安转了飞机,刚刚趴在座位上迷糊一阵,屁股底下‘轰隆隆’一阵抖动就到了合肥,咋恁快呢?!”

晴晴的母亲说得兴致,起身扒在窗台往外瞭,她看到了一片洒满阳光的小园:油菜花开、蚕豆花吐蕊,麦苗儿含苞露穗;金黄色的花、瓷白色的花、还有远处紫云英的花,竞相开放,引来蜜蜂“嗡嗡”地在花间飞舞着;晴晴的母亲由衷地赞叹说:“这个菜园咋种的这好呢?!”

晴晴绷着脸还是不说一句话,往日里阳光灿烂的脸上此时阴得能拧出水来。快到十二点,晴晴把母亲放在书桌上的五万元钱拿到堂屋,双手还给父亲,“咕咚”一声跪在父亲面前。

她说:“感谢爸妈给我生命,感谢你们千里迢迢来看望老爸,我也不怨恨你们当年抛弃了我,那是因为形势所迫。现在我长大了,有了自主抉择的能力,我要继续留在老爸身边。因为我是老爸的唯一女儿呀!我在这里得到了一个父亲所能给予女儿的全部。在我二十年人生中我没有感觉比别人少些什么,相反地我感到这个家庭满满地都是温暖和幸福。在这里,就是大风吹来一颗菜籽,也能生出根、长出叶、开出鲜艳的花朵,何况我是一个读过十年书、受过老爸二十年教养的女孩?!在老爸生病的时候,我怎么能忍心离开他老人家。如果我跟着你们走了,就违背了天理,违背了道德和良心。难道你们希望我成为那不忠不孝、不仁不义、遭人唾弃的人?说句不怕您二老伤心的话,我还真感谢你们当年把我放在绿化带里,才让我遇到了这么好的老爸!”                                       

晴晴声泪俱下的一席话说得她的父母和老爸泪眼婆娑地。小叔心疼女儿,赶紧上前把晴晴从地上扶了起来。

晴晴的父亲见状,感慨地说:“大哥,我该说什么才好呢?您把孩子调教的这么懂事,我应该高兴才对呢。可是,想起当年把女儿放在绿化带时的情景,真是百感交集呀。当时我把女儿放在那里并没有立即离开,又怕冻着孩子,又怕伤着孩子,又不知道孩子会流落在哪里,就藏在树后看着。如果是当地人抱走了便罢,如果是淮河北边的人拾到了,我就再要回来。当我看见大哥您把孩子抱在怀里之后我才含泪离去。回到家里啊,俺两口子抱头痛哭一大场。”

晴晴的母亲抹着眼泪说:“我听说孩子让大哥收养了,我的心当时就放到肚里了,俺们都知道大哥为人厚道,婚后多年又没有孩子,一定会很疼孩子的。”

晴晴父亲说:“这么多年没有联系,是不愿打破孩子心中的这份宁静,怕干扰了她的学习。我刚才和妻子交换过意见,尊重晴晴的选择。以后俺们两家就是一家人了,有了困难俺们共同面对,有需要帮助的,大哥您只管说!”

小叔说:“啥也不说了,晴晴赶紧准备饭菜留你爸妈在这吃晌饭。”

晴晴抹抹泪眼说:“饭店早就订好了,车就在堂屋后等着呢。”

  联系  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