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际东方散文奖征文】霍华民|天洛水入梦上阳宫

 新锐散文 2020-08-08

39

洛水入梦上阳宫



一条河流的历史,就是两岸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写实秘籍。

洛河,注定就是这样一条出彩的河。她虽没有长江的壮阔,也没有黄河的奇绝,但她近七百里的清流,承载着生动而厚重的中原文化史实,也佐证了悠久而璀璨的中原文明史料,更带给我们回肠荡气的朝拜史迹。当她流到神都洛阳城时,更是神采奕奕地亲吻又拥抱了坐落在自己北岸的上阳宫。于是,引出了诠释大唐文化魂牵梦萦的前世今生……

A

说起唐代的上阳宫,是和洛河有着特殊的地缘和亲缘。因历尽沧桑而波澜不惊,随岁月变迁而富饶亨通。

先让我们来感受一下河南老乡(他是颍川,现今河南许昌)唐代诗人王建的《上阳宫》:“上阳花木不曾秋,洛水穿宫处处流。”

当年的上阳宫栽种的花木有54种之多,堪称为神都的皇家园林。其实,真正出彩的是洛水,她充满着灵动的神奇和智慧,提升了上阳宫的品质和品级。“水得土而乃流,土得水而柔”。洛水自然是上阳宫的重要标志,固然也是上阳宫的脸面和表情。

据《新唐书》记载,洛阳在唐初的建制并非都城,而是称为“洛阳宫”,这是和城中宫殿众多分不开的。到了唐高宗时期,上阳宫临洛水建造,成为了洛阳城的标志性建筑。它高高地矗立在洛水的北岸,其他宫殿都成了众星捧月的陪衬,上阳宫不仅是一道特殊的景观,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王朝的兴衰。徐松在《唐两京城坊考》中有明确的定位:“上阳宫在禁苑之东,东接皇城之西南隅,南临洛水,西距谷水,东面即皇城西掖门之南,北连禁苑。”这个选址很有讲究,它不在皇城之内。显然,高宗有自己的考虑。当然,也许有武则天的意愿。

应该说,上阳宫是高宗时代洛阳的重大建设项目。

要上一个建筑项目,这里的原因可能很多。首先,上阳宫的诞生和唐高宗李治改造隋宫有关系。据《唐会要》卷三十“洛阳宫”条中讲,上元二年也就是公元675年,唐高宗要从洛阳回长安的时候,对司农少卿韦弘机说:“两都是朕东西之宅也,见在宫馆,隋代所造,岁序既淹,渐将颓顿,欲修殊费材力,为之奈何?”他是说,东都洛阳、西都长安都是我的家,现在的宫殿都是前朝隋帝时建造的,时间久了,又经历了战乱,已经破旧不堪了,如果进行维修恐怕要耗费不少木材啊,这可怎么办呢?司农少卿(有学者说他大约相当现在分管农业的副部长,我认为:应该算是分管农林,或者是兼有点建设部的职能),也有的文献说此人叫韦机。

韦弘机听皇帝有这个意思,马上说:“臣曹司旧式差丁采木,皆有雇直,今户奴采斫,足支十年所纳,丁庸及蒲荷之直,在库见贮四十万贯,用之市材造瓦,不劳百姓,三载必成矣。”韦弘机的意思是说,自己一直让人采集木材,足够用十年了,另外库房里还有40万贯的金钱,用这个作为建设经费,根本不用向老百姓摊派,不出三年新的宫殿就建成了。

高宗一听,龙颜大悦。于是,下诏修建,命韦弘机管理监造。可是刚开始建的并不是上阳宫,而是宿宇宫、高山宫。就在建设期间,唐高宗到洛水北岸游玩,站到高处一看,不禁为眼前的美景惊呆了,洛水潺潺像一条玉带,水上船只往来,岸边垂柳倒映,往远处看水天一色,简直就是一幅绝妙的国画。此时,可能他还想起曹植的《洛神赋》……

高宗皇帝见眼前景色如此漂亮,又把司农少卿韦弘机给叫过来了,你在我登高远眺的地方给我建一个高高的馆阁。皇帝说了,这就是圣旨,韦弘机不敢怠慢,马上动工。这,就是上阳宫诞生的直接原因。

《唐会要》中记载:“及成临幸,复令列岸修廊,连亘一里,又于涧曲疏建阴殿”。介绍了具体情况,是以原来建的高阁为中心沿着洛水建了绵延一里的走廊和配殿,这就是上阳宫的概貌。

上阳宫直到仪凤四年也就是公元679年才最终建好,成了高宗皇帝居住办公的重要场所。所以说,在洛阳建造宫殿是高宗对隋朝旧宫进行改造的重要举措,上阳宫也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诞生的。而唐高宗到洛水北岸游玩所发现的美景则是修建上阳宫的直接原因。

韦弘机建造上阳宫的事,圆满完成了。可是,他随后的麻烦也来了,这是后话。

尚书左仆射刘仁轨对韦弘机的做法不满,找来敢于直言的侍御史狄仁杰商议。刘说:“自古皇帝皆居深宫,不和百姓接触,恐引起百姓埋怨皇帝生活豪华。今将皇帝寝宫建于城外,是不爱护皇帝的做法。”狄仁杰认为,眼前正与吐蕃作战,将士们出生入死,此时却让皇帝如此奢侈,是很不妥当的。韦弘机辩解说:“朝廷百官各司其职,辅弼大臣们为的是加官晋爵,我只是管理后勤的官吏,尽自己的职责而已。”刘仁轨、狄仁杰认为韦弘机饰词强弁,他们又不好明着直接议论皇帝,就只好弹劾引导皇帝追求奢泰韦弘机。巧逢韦弘机的家人犯盗窃罪,狄仁杰借机劾奏弘机失察之罪,致韦弘机被免职。

永淳年间,高宗去洛阳,召韦弘机去芳桂宫以白衣管理园苑,打算恢复他的官职。在韦弘机未免官前,武后差遣道士朱某“驰传至都,所为横恣,”韦弘机将其囚禁,密奏高宗,高宗命将道士配流边州,武后对韦弘机怀恨在心。此时,高宗欲复韦弘机之职,武后出面阻拦。最后,韦弘机郁闷病死。

解读上阳宫的前世今生,就是解读洛水的来龙去脉,亦是解读历史…

B

智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唐高宗和武则天可谓是智者,他们喜欢居住在洛水旁的上阳宫。

其实,你要是知道这里有多漂亮,也许就理解了。

《唐会要》书中说“上游于洛水之北,乘髙临下,有登眺之美”,这个说法毕竟过于简单了。我们通过两首诗来看一下,刘禹锡的《浪淘沙》中说“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砂”,春天的洛水清澈见底,岸边花草相映;宋人刘贽虽然是几百年以后的人了,但他也在诗中说:“秋风到洛浦,丽景在南隅。水静天沉影,云凉鸟入呼。渔歌杂野吹,汀草杂平芜。只好泉林客,时时鸥鹭俱。”诗人也是站在北岸眺望,平静的水中倒映着天上的朵朵白云,空中的飞鸟的盘旋鸣叫,耳畔响起悠扬的渔歌,时时还夹杂着野外吹奏的乐音,水边的草与原野上的草连成一片。刘贽这首诗的题目叫《洛浦秋风》,“洛浦秋风”一向被称为洛阳八大景。可见,唐高宗是具有很高的审美眼光的。

试想,唐高宗和武则天能不愿意住在这里嘛!

显庆二年(公元657年)二月,高宗及武后到洛阳,十月诏改“洛阳宫”为东都。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武则天,改东都为“神都”。后来,玄宗时诏改“东都为东京”。历数一下唐代诸皇帝来的洛阳的情况,大体是:太宗居洛二年;高宗九次到洛阳,居住了11年;武则天居住在洛阳47年,称帝15年;玄宗6次巡洛,居在洛阳10余年,加上以后各帝居洛累计50余年。

上阳宫这个地方是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离宫,究竟这里有多美?唐朝有个叫李庚的文人,他写了一篇《东都赋》中,有这样的美言:“上阳别宫,丹粉多状,鸳瓦鳞翠,虹梁迭壮,横延百堵,高量十丈,出地标图,临流写障,霄倚霞连,屹屹言言,翼太和而耸观,侧宾曜而疏轩。”作者非王非侯,根本难以走进这个皇家建筑,只能登上高处,远望上阳宫。首先给他带来震撼的是颜色,唐代皇宫里的主色调是红,看上去很庄重,所以李煜在他的《虞美人》中思念故国说“只是朱颜改”。但如果只是一种红,虽然能让人感受到大气,但也充斥着单调,所以红色还要有深浅的变化。“丹粉多状”写的就是深浅不一的建筑颜色。

据建筑学家称:唐代洛阳的皇家园林有三种类型:一类是禁苑,二类是宫苑,三类是宫后御园。上阳宫属于宫苑型的离宫园林。

洛阳这个位于黄河中游南岸的伊洛盆地,四周的山脉成了洛阳的天然屏障,地势不仅很有特色,可称谓难得的奇地。特别是,居天下之中的洛阳,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的美誉。由于洛河从城市中穿过,所以宫城不居中。作为离宫的“宫苑”的上阳宫,在宫城的西边,更是幽静、优美高规格皇家园林的上阳宫。

上阳宫是唐高宗、武则天重要的宫廷政治活动场所。他们在这里处理国事,接待外国使臣。这方面,还可从诗人王建的《行宫词》里可以看见,当年的帝王们还是经常到洛阳来的,他说:“上阳宫到蓬莱殿,行宫岩岩遥相见。向前天子行幸多,马蹄车辙山川遍。当时州县每年修,皆留内人看玉案。”帝王不仅来往频繁,而且留有专人看守维修,所以上阳宫像其他行宫一样,还保持着皇家建筑的风采。

武则天晚年还政唐中宗后,最后崩于上阳宫仙居殿。自唐中宗以后,上阳宫作为唐代大型离宫一直使用,直至安史之乱后废置。在这些建筑组团里发生的故事,犹如流入洛河的一部唐文化史诗。

C

准确地说,上阳宫是盛唐繁荣昌盛的象征,在唐人和后世人们心目中都产生过重大的文化影响,千百年来有关它的典故与传说历代不绝。它作为鼎盛辉煌的记忆,永远蕴藏在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当中。其实,唐代上阳宫的建筑布局,就是一个彰显文化的地方,也是一个出故事的地方。

上阳宫的建筑采取了组团式布局。上阳宫城的正门和正殿都是东向设置,正门是提象门,正殿是观风殿。宫内别殿、亭、观一共九所。(《旧唐书》卷三十八《地理志一》)主要殿宇有仙居殿、甘露殿、麟趾殿、丽春殿、芬芳殿等,亭有九州亭、双曜亭、神和亭等,还有浴日楼、七宝阁、化成院、洞玄堂、洞元堂等建筑。

根据《唐六典》记载,对照《永乐大典》中的上阳宫图,其各建筑组团,没有像朝宫那样,对称、行列布置,而是采用自由的、集锦式组团的布局,散置在上阳宫的园林空间之中,更体现休闲的感觉。

针对上阳宫的诗文很多,这里我们先看徐凝的这首《上阳红叶》:“洛下三分红叶秋,二分翻作上阳愁。千声万片御沟上,一片出宫何处流。”洛阳秋天的红叶,三分占两分写满了上阳宫女的愁绪。红叶飘落,零乱地洒在御沟边上,就是偶尔有一两片随水流出宫外。这首诗通过形象的比喻把宫女年华的流逝和内心的孤寂表现得淋漓尽致。

说到红叶题诗,不能不说说顾况的故事。

唐代孟棨《本事诗·情感》记载,唐代诗人顾况在洛阳的时候,洛水从宫苑中经过,顾况从流水上得到一片枫叶,叶上有题诗:“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

水是载体,水亦有情。

他猜测是宫女所为。顾况第二天到洛水的上游,也在树叶上题了一首诗,放于波中,诗曰:“花落深宫莺亦悲,上阳宫女断肠时。帝城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欲寄谁?”

又过了数十天,有人于苑中寻春,又于叶上得诗,拿给顾况看,诗曰:“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

顾况与宫女只是以诗应和对答,没有喜结良缘的结局,这应该是故事的梗概。可见,人们的内心,都希望有一个美好的结局。但是,现实是残酷的。

当年洛阳才子刘长卿也曾经写过一首上阳宫诗。他的题目是《上阳宫望幸》,什么是望幸?就是嫔妃们盼望、渴望皇帝临幸。诗中说:“玉辇西巡久未还,春光犹入上阳间。万木长承新雨露,千门空对旧河山。深花寂寂宫城闭,细草青青御路闲。独见彩云飞不尽,只应来去候龙颜。”皇帝离开上阳宫之后好久没有回来了,供皇帝走的路上都长满草了,嫔妃们、宫女们望眼欲穿。

所有这些,都更能体现人文关怀和衍生的故事。

上阳宫的历史典故巨多,流传频度最高的,就是武则天被废黜的故事;还有李谟偷曲的故事,再有梅妃的故事……

D

以上简洁地探赜了上阳宫的前世,接下来展望一下当今和未来。

尽管现在洛阳被说成是二三线的小城市,但洛阳曾经是一座大城啊,继承着自己的厚重文化,洛阳人从唐朝过后就做了一千多年的中国大梦。

要展示洛阳上下5000年的悠久历史,4000年的建城历史,1600年的帝王之都的文明进程,还原河洛文化历史,突显洛阳独特的历史记忆、浓缩唐代的文景观……于是,在有识之士的建议、运作中,上阳宫文化园项目应运而生。

把凝聚典型唐文化的上阳宫,还原历史的文化景观。这个胆识、这个作为,非同小可,功劳千秋。早在2013年6月6日,在上阳宫遗址的西边角上(小上阳宫),破土动工了。一个伟大的复原仿唐上阳宫的工程,拉开了帷幕。

如今,仿唐建筑的上阳宫的主体工程已完成有四个组团建筑:观风殿、客省院、甘露院、洞元堂,宫内有御沟和水面,可蓄积水1000多立方米。洛河北岸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

据介绍,日后走水路从洛河这里坐船就可以去伊河的龙门古窟了!

这是与历史对话,也是与现实衔接;是对历史文化的继承,也是文化项目的创新。这个项目是洛阳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项目,以提升洛浦公园整体形象的重点文化项目。更是创新机制、解放思想,加快推动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和旅游业发展实现新突破的亮点。

为此,洛阳市园林局提出要求,在抢抓“双申遗”成功的重大机遇的时刻,要把上阳宫文化项目建设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洛阳旅游文化品牌。

河洛文化,不是区域文化。河,是指黄河(只有黄河才可以称上是河);洛,是指洛水。迄今,人们已经认识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个提法不科学,也过时了。因为,文化本身就有“戏”,就有社会和经济的双重效益。所以,当下人们大都注意到文化与市场的结合。上阳宫,正是体现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用文化自己唱主角戏。我们知道:历史遗产不再是脱离社会发展的孤芳自赏,而是能够真正走入普通百姓的生活。同时,文化不仅承载着当地民众的缅怀情感,还关联着所在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

文化与现实握手,方能凝聚力量前行。

历史的上阳宫,是盛唐繁荣昌盛的象征,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大型离宫“禁苑”。今天仿唐建筑的上阳宫,是圣地洛阳文化的名片,更是滋养灵魂的文化旅游场所。上阳宫,是洛河上的明珠,也是洛水的骄傲!

我们坚信:上阳宫,必将昭示盛唐气象,不仅填补洛阳地上的历史雕像,还将播撒历史知识和文明。诚然,一座城市,需要有一个感动人的空间,一个温暖人的空间,一个厚重历史的空间。上阳宫就是这样一个空间,就是在构建城市公共文化的大空间!上阳宫必将是洛阳的新名片、唐文化的新地标!她的影响力,将会传承唐代的文学、文明、文化和洛河水一样充满着活力,凝聚着当下的天时地利和人和,奔流远方……

诚然,一支没承载历史的河流是不幸的,但永远停留在历史故事里也是悲哀的。历史上的阳宫有了今天的新生,让人们看到大唐历史的华丽转身。同时也感受到,逐渐弥漫开来的新时代气息……


作者简介:霍华民, 在大兴安岭当过知青,在哈尔滨做过记者编辑和媒体管理者。现任职洛阳理工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已出版专著9部。迄今,发表各类作品和文章600余万字,获国家和省部级奖20余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