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憨山与憨山大师

 mylxl 2020-08-08

  站在砂河、联兴、东山这一带向南看,如果没有高楼遮挡视线,就会看到南山中有一座高出其它山脉的高峰。它远看平整如垒,山势峻峭,巍峨入云。秋夏之时常有云雾缠绕山腰,冬春有积雪堆其上。本地人,特别是经常在办公室或宅在家里的人常时间盯着电脑或手机大脑眼睛劳累过度时,放眼远眺,看看此山马上会觉得疲劳消散眼清心净尘世的一切烦恼都会远离自己而去;外地游台的人们一下火车,看到此山便会觉得这么雄壮的山峰就在眼前台山的景色那更该有多么美好呢?

  说了半天这么雄伟壮观的山峰叫什么名字呢?它就是繁峙境内的名山——憨山。

  憨山位于北台之北,繁峙县东山乡大柏谷之中。海拔有2336米,山的周围均有寺庙或寺庙的遗址。明代旅行家徐霞客于崇祯六年(1633年)农历八月初八在此作了如下记述“由此(华严水)两岸屏列鼎峙,雄峭万状,如是者十里”。“此为北台外护山,不从此出,几不得台山神理云”。有徐霞客对憨山的如此评价,又加上它距北台直线距离只有八、九公里,是北台的外屏障,使得憨山入五台山台外名峰当之无愧。

  憨山之名由来有趣,当初北魏孝文帝到台山避暑,文殊菩萨化作一梵僧,向孝文帝讨要一块地方用以放下自己修行时的坐俱,孝文帝答应了他。这个梵僧把坐俱张开化作了一座山峰,一下就覆盖了五百里方圆。孝文帝知道这个梵僧不是我们普通的人,是个神仙。于是骑马疾驰而去,回头看时,发现此山还跟着他。于是孝文帝就大声呵叱:“尔好憨山,何随朕耶?”,此山才停止跟随,因而得名憨山。

  山因僧而得名,僧因山而传世。憨山是文殊菩萨变化而成就是一奇,更奇的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师又以此山为号行走于天下。真是因缘殊胜,千年奇遇。

  明末奇僧憨山大师,不仅佛学渊博,慈悲悯人,更加让人称赞敬佩的是他不死读佛书死讲佛学,而是因人而异,用浅显直白的语言教化世人劝人行善。这比念那些生涩拗口文字难懂的佛书佛法更加适合劳动人民。他的《醒世歌》简单明了,好记好听,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民。就是放在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也还有积极向上的极大的教育意义,引文如下:

  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谨慎应酬无懊恼,耐烦作事好商量。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钢刀口易伤。惹祸只因闲口舌,招愆只为恨心肠。世非不必争人我,彼此何需论短长。世事由来多缺陷,幻躯焉得免无常。吃些亏处原无碍,退让三分也不妨。春日才看扬柳绿,秋天又见菊花黄。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老病生死谁替得,酸甜苦辣自承当。馋曲贪嗔堕地狱,公平正直即天堂。一剂养神平胃散,两种和气二陈汤。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留手一双。休得争强与斗胜,百年终是戏文场。倾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

  三百多年前的憨山大师用他的佛心慈悲心写下的醒世歌因时代的局限,虽然有消积的一面,但绝大部分是教人为善且富有哲理的。那些贪官污吏们看到此醒世歌后你们还不收手?

  这真是:名山名僧共名号,奇峰奇人同奇事。

  写完此文,抬头再看憨山,在睛天白日下,憨山上白雪堆彻,更显庄重。憨山就象繁峙人民憨厚纯真或繁峙人民象憨山一样憨厚纯真。

  文中有几个句子是参照李宏如老师的《五台山佛教——繁峙篇》,谨以表示对李老的敬爱。

  END

  作者照片

  作者: 齐大春,繁峙县联兴村人。自从认得两个半字后就喜读书,稍长也爱瞎写。可终因脑爪不灵对数理化英语一窍不通,连个高中也没念过。可爱读爱写的臭毛病改不了,在原来的《晋阳文艺》及《今日繁峙》《智能科学》,网络刊物《梁羽生家园》上发表过十几篇劣作。现在以收破烂为生,到了这个地步还要瞎写一气。苦中作乐追求精神胜利法罢了。

  图片:网络 编辑:张向

  来源:人文繁峙

  大美忻州编辑:周宏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