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魏泽清|少年有趣喜捉鳖

 新锐散文 2020-08-08

东方散文冬季版



少年有趣喜捉鳖


鳖,是一种卵生的两栖爬行类动物,既凶残又胆怯,生性好斗,自相残杀;也有喜静怕惊,喜洁怕脏,喜阳怕风的习性。

鳖头伸出来,好像小学生用的铅笔头,当然比铅笔粗多了,尖尖的嘴就是那个笔尖,退后几厘米的上方尚有两只转动灵活的小眼睛。如果你不去惹它,它也不会去咬人的,可是一旦咬起人来,让你刻骨铭心,任你死缠烂打,它也不依不饶,咬定青山不放松,玩起命来也不会放口的,这就是鳖的独特个性。

《本草纲目》有记载:鳖可补痨伤,壮阳气,大补阴之不足。《随患居饮食谱》也有记述:鳖甘平,滋肝肾之阴,清虚劳之热,宜蒸煮食之。鳖肉具有鸡鹿牛羊猪五种肉的美味,故素有“美食五味肉”的美称。它不但味道鲜美、高蛋白、低脂肪,而且是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滋补珍品,能够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及调节人体的内分泌功能,所以自古以来,鳖是提高免疫力和智力的滋补佳品。

潭水中的茨实都是野生的,有点类似于荷,但茨实圆形的叶子和茎都长满刺,一不小心,就会划破肌肤的。剥去一层长刺的皮,茨实的茎细嫩,炒出菜来,味道极好。

鳖喜欢藏在茨实根部的淤泥里。那年月巢湖边的乡村很贫穷,不少孩子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生活十分艰难。中午没菜,母亲喊我去潭中拖一些茨实回来炒个菜。怕刺破手,我一个猛子扎下去,手钻入泥中,把茨实的根掐断,然后把整棵茨实连茎带叶拖上岸。再次下水扎猛子,掐根时碰到一个硬壳,挺大的,摸摸边缘软软的,我就判断一定是老鳖。意识到这一点,我动作迅速,左手按住老鳖脊背,右手插入泥中,掐住老鳖两只大胯,把那只老鳖从淤泥中拽了出来,差不多两斤多重,哈哈,终于明白什么叫束手就擒。体厚甲裙厚,尾巴短,一看就是只母鳖。老鳖的头伸得老长老长,一定是想咬我的手,想趁机逃跑吧,可惜它不知道我是一个捉鳖的老猎手。中午不仅有可口的茨实,更有香喷喷的肉质鲜美的老鳖吃了,一家人很欢喜,抢着吃。

生产队的高地一般都种山芋,到了收获季节,在叔伯一阵吆喝声中,老牛牵着铁铧犁掀翻土垄,像湖水翻卷的波浪,一排一排,那些可爱的红山芋赫然呈现了,像宝贝一样滚了出来。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铧犁铲出埋在土里的两窝老鳖蛋,真是天上掉馅饼了,几十颗老鳖蛋滚圆滚圆的,甚是好看,煮熟了更好吃,味道很美。

滑不过黄鳝,精不过鳖。可见鳖是不容易捉到的。我上初中时,学校离家有七八里路程。有次放学回来,发现每天路过的水塘边,一只鳖爬出水面晒太阳。我小心翼翼绕到塘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鳖掐了上来。是只几两重的小鳖,几个同学凑在一起手忙脚乱,用一根细长绳子系住其脖子,吊在路边大叶柳高高的枝杈上。每天上学放学路过那里,我和一群同学捡几个泥巴团向挂在树梢的鳖砸去,比谁砸得准,谁赢了,我们就听谁的。这样砸了好几个月,也兴奋了好几个月。

吃鳖的乐趣永远比不上捉鳖的乐趣。那年春节临近,大队支书发号施令,把大潭的水抽干,起鱼过年。天寒地冻,鱼儿也怕冷,纷纷躲在淤泥或者草丛处冬眠。潭子很大,大人捉鱼也捉不干净,我们随后闹塘(大人捉丢了的鱼,我们捉到归自己)。我们一群孩子在泥水中如泥猴一般肆无忌惮横冲直撞,用手摸,用脚扫。泥水的寒冷浸透肌骨,时间久了,双手麻木,浑身战栗,连牙齿也打颤,上牙磕碰下牙咯咯响。只要不怕冷,收获也是不小的。不信你看,一会儿工夫,我掐到躲在淤泥中的几条大鲫鱼和黑鱼。冬天里的鱼乖多了,任人怎么摆布也不挣扎的,至多也就张一张口,甩一甩尾巴而已,向人证明是活的,并非死鱼。兴奋也能驱寒回暖,鱼掐在手里很沉,高兴时忘却了寒冷。

鳖喜欢吃小鱼小虾,所以,鳖常与鱼共生,有鱼的地方肯定会有鳖的。用脚扫荡泥水,碰到硬硬的东西,感觉不是河蚌,那就是老鳖了。老鳖冻得头缩到壳里,也不担心它来咬我了。清洗老鳖身上的淤泥,它不动声色,任你随意摆布,好似一只冬日晒太阳的懒猫。凭我的捉鳖经验,很快寻找到老鳖躲藏之处,也即是它喜欢冬眠的地方,不出一顿饭功夫,我轻松掐住五只老鳖,每只鳖都有一斤半之上,有只鳖超过两斤呢。

五只老鳖看起来很惹眼,大队支书瞄到了,两只眼滴溜溜转,要拿鱼跟我交换。支书从鱼筐甩出五条鲤鱼、白丝、鳙鱼,每条都在三斤之上,我欣然答应了。要是现在肯定不愿意,那年月不知道老鳖比鱼珍贵,也不知道鳖是滋补珍品,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用草绳穿过鱼鳃,我背着沉沉的鱼篓,手里又拖着用老鳖换来的几条鱼,满载而归,昂着高傲的头,像一位凯旋的将军。看到伙伴羡慕的眼光,心里还是喜滋滋热乎乎的,走在路上也不觉得那么寒冷了。




作者简介:

魏泽清:安徽合肥人,中国淮军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安徽省李鸿章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安徽旅游文学艺术协会常务理事,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合肥市作家协会会员。

先后在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新浪、搜狐、腾讯、网易、中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日报网、中国散文网、今日头条、当代作家、作家报、中国作家在线、安徽文学、未来、安徽商报、合肥日报等上百家报刊杂志网络媒体发表诗歌、散文、散文诗、随笔、小说、文艺评论、纪实文学600余篇(首),新闻作品1000多篇。部分作品选入多种选本及获奖作品集;所写淮军史料编入国家《清史》。

其散文风格多样,或清新自然,或细腻华美,或风趣幽默,或蕴含哲理。作品荣获“2013年江淮文学奖” 、“2015年全国诗歌散文联赛特等奖”等奖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