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签约作家】郑喜艳|想念绍兴

 新锐散文 2020-08-08

东方散文冬季版



想念绍兴

前两天,在网友空间里看到一张照片,拍的是深圳锦绣中华微缩景观里的水乡小镇——绍兴,乌篷船散落有致地漂浮在窄窄的河巷里,两岸是粉墙黛瓦的古民居。照片上是这样介绍绍兴的: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纵横连贯的河流穿房过屋,粉墙黛瓦的民居临街枕河。古诗“三步二桥接窗前,市头沽酒待尝鲜。渔舟唱晚归来近,水阁人家尽卷帘。”

短短的几句话勾起了我对绍兴的思恋。在我的感觉里,绍兴很亲切,是我的半个家乡。因为母亲的故乡在浙江新昌县,而新昌自古隶属于绍兴。2007年春节,来到了杭州大姨家、新昌四姨家,也寻访了外公的故乡——嵊州。却因为工作不敢再耽搁时间,与朝思暮想的绍兴失之交臂。

想到绍兴,首先想到的是鲁迅笔下的百草园、三味书屋、咸亨酒店;想到月夜下坐乌篷船,摇着依依呀呀的橹去看社戏;想到《夜航船》里发生的故事;想到为革命献身的秋瑾、徐锡麟;想到以秋瑾的号鉴湖女侠命名的鉴湖;想到绍兴自古灿若繁星的名士:陆游、贺知章、鲁迅、周作人、蔡元培、秋瑾、周恩来、竺可桢......

绍兴最令我想念的两个地方是沈园和兰亭。陆游和表妹唐婉的爱情悲剧成就了沈园,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园林因为陆游和唐婉的题诗“钗头凤”而成了名满天下的爱情名园。沈园成了陆游的伤心之地、灵魂之所,因为这里有恋人唐婉的影踪。诗人每次路过游览沈园,都浮想联翩,情感难抑,作诗抒怀。在他63、67、75、79、84岁时都有诗作怀念沈园,怀念唐婉,留下不少千古佳句: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今人喜欢拜访沈园,是因为当今爱情已成了稀缺品,没有房子车子的爱情是免谈的,不像古人抛却富贵追求爱情。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放在今天是无论如何不会发生的,谁会为一个穷小子去殉情呢?母亲从小教育女儿找对象要有钱有房子,所以沈园也该是现代人祭奠爱情的圣坛吧。

千年前发生在兰亭的事情,见证了古人的优雅与浪漫,成就了中国书法史上的辉煌。那是东晋永和九年农历的三月初三,正是踏春的好时节。书法家王羲之和名士亲朋四十一人,携酒来到绍兴郊外兰渚山下的兰亭。这里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溪流淙淙。溪流像玉带环绕兰亭,映照着蓝天白云。春光明媚,惠风和畅,大家围绕溪流席地而坐。酒杯斟满酒,用荷叶托举,放在上游,酒杯停在谁的面前谁作诗,做不出的罚酒两杯,这就是著名的“曲水流觞”(觞 shang,酒器)。那是怎样的风雅与浪漫啊!这样的风雅今人是难以忘怀的。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也建了一座亭子,命名“兰亭,”亭子周围水渠旁一块巨石上刻着“曲水流觞”四个遒劲的大字。

王羲之负责编纂这次聚会所作的诗,并为这些诗写了一篇序。酒醉飘飘欲仙时,王羲之当场挥毫泼墨,在蚕纸上写下了名垂千古,书法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后人形容《兰亭序》的书法“清风出袖,明月入怀,翩若惊鸿,婉若矫龙,”王羲之后来再写《兰亭序》,水平都超不过这次。《兰亭序》传到王羲之第六代,被当朝皇帝李世民设计骗去。李世民最爱《兰亭序》,临死就让《兰亭序》做了陪葬,枕在他的头下。后人再也无缘见到《兰亭序》,现在我们见到的都是摹本,其中褚遂良的摹本最接近王羲之的字。

“城是一个景,景是一座城”,有2500年历史的绍兴同时拥有江南的风情、历史的沧桑、文化的氤氲、名人的踪迹,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去到绍兴,坐着乌篷船,在有月亮的晚上,边饮绍兴老酒边看社戏。去凭吊我心目中唯一女侠的魂灵,去寻觅孔乙己的踪迹,去沈园寻梦,醉饮绍兴。我真担心,等我能够去的时候,那古老的乌篷船,那一片温柔纯净的水,会不会被现代工业文明所吞噬?那一片我梦中最温柔的水乡会不会消失?



作者简介:郑喜艳:女,河南叶县人,基层公务员,喜欢读书旅游,希望书籍和行走能滋养一颗丰富的灵魂,偶尔写点小文,记录生活的点滴。年轻的日子没来得及珍惜,只能认真地老去。偶有文章在《东方散文》《河南散文》《文学百花园》《行走散文作家联盟》《华语作家新文学大赛》《作家世界》等微信平台推出。获《东方散文》首届“夫之杯”全国文学大赛散文二等奖,东方散文杂志社首批签约作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