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首届“曲江楼观杯”全球华语散文大奖赛】余阿记|回望那棵老杏树

 新锐散文 2020-08-08
东方散文

一个有性格的公众号

题字:山东一水堂书院院长阎夫之


首届“曲江楼观杯”全球华语散文大奖赛

6号作品

回望那棵老杏树

由于平日里喜爱研读《道德经》的缘故,清明节时,趁着去周至县会友人之际,顺道参观了一下当地的楼观台景区。一是想目睹老子当年讲学的旧址,二是想通过瞻仰此地,表达对老子这位为中华民族传统思想和文化做出过卓越贡献的伟大先驱的敬意。

恰逢暮春时节,阳光明媚,气候温暖,花草树木蓬勃生长的景象令人心情甚是愉悦。此时景区的人流量应该比平时大了很多,但却一点都不显得拥挤。虽没有“清明时节雨纷纷”的那种凄凉的情怀,但却获得了对大自然的另外一种奇妙体验。

遗憾的是,到了景区后,由于时间有限,不能上山。而老子当年讲学传道的地方,也就是老楼观台的旧址就在山里面。如果上山的话,与朋友会面的时间肯定要耽搁,君子一诺千金,不能失信于人啊。所以不得不忍痛割爱,只等下一次的机会了。也只能在山下靠近公路的景区看看。令人意外的是,居然在山下看到了一棵很古老的杏树,和景区的其他树木比起来,特别惹人眼。据说是老子两千多年前来到此地后亲手栽种的一棵银杏树。树的茎干很粗,上面布满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条痕,而内部早已中空,向上延伸的众多枝条也显枯败之象,全部的树枝仅靠树皮传送养分,即使如此,树上的绿叶仍然繁茂。整个树的身躯虽经千年风吹雨打和严寒酷暑,却仍屹立不倒。因为它的根早已深深地扎进泥土之中,能够不断从大自然汲取营养。因而虽历经岁月流年的磨砥与摧残,却仍可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这是何等壮哉的持久力量!为了让它不遭到人为的破坏,景区的工作人员专门用铁栏杆将其护了起来,还给每个较大的枝条做了支架。众多来到树下的游客,虔诚地祈福着,祈求健康,平安和幸福。

人和树都是有生命的物种。人一旦被砍了头会立刻死去,而树被砍了头不但不会死,反而会继续很快地生长起来。因为树是靠根活着,即使被截断了所有的枝条,无论大的,小的,长的,短的,粗的,细的,只要根还在,它便会从自然中汲取养分,从空气中吸收阳光雨露,继续演绎生命的奇迹。而人的灵魂和信仰如同这树的根一样,只要还存在着,就会让生命得到永恒,即便肉体已经消亡。所以,人不但要活得健康,更要让灵魂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净化和升华,这样最终才会实现自我价值的永恒。

记得有人曾说过:人既要活得像水一样,淡定自如,随心所欲,不断流向未知的远方,还应该像树一样活着,虽饱经沧桑与肆虐但仍坚贞不屈。这正如《道德经》里那脍炙人口的两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啊!一切都源于大自然的无私馈赠,最终又要回归自然的本性。如果说流水是内心涌动的激情,树木则是峥嵘岁月中昂首自信的姿态。望着眼前这棵老杏树,它那粗犷如同残垣断壁般的身躯似乎在告诉人们,它不仅是一棵古树,更是华夏民族数千年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的见证者。

最终,再次绕其漫步一周后,伴着离去的脚步,好几次又不由地回头望了望它的身影,直到视线被其它的树木完全挡住。再见,老杏树。思绪在回过神后,若问自己内心为何如此,却也无法道明。  

作者简介

余阿记,酷爱阅读写作, 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多次在《西安晚报》《西安日报》《雨花》杂志以及《乾陵文苑》等刊物上发表作品,并著有散文随笔集《长夜所思》等。


东方散文,感情求真,思想求深,角度求新,视野求广,语言求美。请支持如下稿件:人性之美、大爱情怀、乡愁、亲情友情爱情、生态情怀、性灵自然等。

主编:刘莉

 微信号:buxiangxin6666

东方散文合作平台:今日头条、一点资讯、凤凰网,一经采用,全网推出。

微信号:dfsw12345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