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性格的公众号 ID:dfsw123456 东方散文 春季版 百丈漈的孤独 黄建军 题记:这大山里的一树一叶、一花一草、一虫一鸟、一兽一石,相较于飞瀑,都是渺小的,这一帘瀑布挂在陡峭的石壁之上,像一枚奖章,配得上所有人翻山越岭后的仰望,其气势足以让所有怀疑鄙视过它的人低头无语。 在树高林密、空无人烟的大山之中,一帘瀑布,纵然飞流直下,奔泻不绝,流淌不歇,默默地滋养着大山里的万物生灵,也不会有多少人真正仰望过它。 但是,这样的瀑布,是值得每一个人赞叹的,也足以赢得所有人的惊羡。 在铅山县英将乡,就有一帘这样的瀑布,当地人称为百丈漈。 漈,方言,意为瀑布。百丈漈,顾名思义,这瀑布高达百丈,当然,百丈只是一个虚数,而非实指,正如“飞流直下三千尺”一样,都是形容瀑布的雄伟壮观。 百丈漈位于英将乡汉阳村和垅西村交界的乌龟窑。说是窑,其实是岗。因为工作关系,我多次走近过这座山岗,也遥望过这座山岗,每一次遥望,都只见山峦起伏,连绵不绝,由南向北逶迤而去。我问当地的村干部,他们告诉我,从村庄附近缘小溪逆流而行,跋山涉水,到乌龟窑需要两三个小时。 说实话,我一个农村长大的孩子,山水见得多,对山、对水虽说早已习以为常,但秀丽的山水仍然能勾起我兴趣,谈不上“仁山智水”,仅仅是钟情自然,内心对山水依然有一种慕名而起的冲动。 当村干部对我说这瀑布背后有一个神奇的传说,而且说的活灵活现,那一刻,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走近百丈漈。 关于传说,其中的主人公是明末年间一位叫宋法行的江湖道士。相传在乌龟窑有一位龟仙,时常变化成貌美如花的女子在百丈漈一帘瀑布下洗浴,过往的壮年因贪恋美色而屡屡丧命,引起村民恐慌。无奈之下,村民想起了同村的道士宋法行,希望他能降伏龟仙。宋道士自恃自法力高深,也不推脱,带着几个年轻力壮的村民便来到乌龟窑,欲图降伏龟仙。 宋道士命随行青年砍竹为神器、敲竹为咒乐,并嘱咐随行青年在他跳入潭中与龟仙斗法过程中咒乐不可停歇,否则不但无法降伏龟仙,而且自身性命难保。 交待完毕,道士脱掉双鞋跳入潭中与龟仙斗法,顿时潭中水柱参天,雨雾弥漫,不一会,道士留在岸上的两只鞋上蹿下跳起来,好似道士与龟仙在斗法过招,岸上的青年见此异象,甚感好奇,竟把道士嘱咐忘之脑外,停止敲竹,只顾观鞋打斗,由于咒乐停了下来,终致道士命丧深潭。 当然,这只是传说。但我一直以为,每一个传说背后,总寄托着世人的一份情感,这种情感,无外乎爱恨情仇四个字。 我一直在思考,人们用这样一个传说到底想表达对百丈漈的一种什么情感?或者说让一帘瀑布扯上一位道士和龟仙到底想说明什么? 这样的疑问在我脑子里存在了很久。 一个双休日,市文联的副主席石红许老师来到英将采风,并要我带他看看英将的美景,我想来想去,正好趁机探寻一下百丈漈。石主席是文化人,散文写得不错,在江西,尤其在上饶,也算得上是首屈一指的大家。于是午饭过后,我陪他,由村里的一位裴副书记作向导,披荊斩棘,翻山越岭,淌水过河,足足花了两个半小时,才见到传说中的百丈漈。 瀑布高约百米,因为山顶上小水电站畜水,水流不大,但水从山巅坠入潭中,还是激起浪花朵朵,如钟的阵阵水声在空旷的大山里漫漶,经久不息。 此刻,站在瀑布面前,竖起双耳,闭上双眼,用心聆听,顿时觉得这座大山,包藏了四季的喧闹,也隐藏了四季的孤独。 这大山里的一树一叶、一花一草、一虫一鸟、一兽一石,相较于飞瀑,都是渺小的,这一帘瀑布挂在陡峭的石壁之上,像一枚奖章,配得上所有人翻山越岭后的仰望,其气势足以让所有怀疑鄙视过它的人低头无语。 站在瀑布潭前,一汪清水碧如玉液,绿似琼浆,深不见底,除了水流激起的漾漾涟漪,早已没了传说中道士与龟仙斗法以致水柱参天的景象,它平静得像打坐的道士,又像静伏的神龟。 我凝视潭中,我仰望瀑布,我环顾大山,我强迫自己把百丈漈与传说联系起来。这样一处美景,为何偏偏要搭上一条为民祈福的道士的生命?为何偏偏要将貌美如花的龟仙丑化为邪恶的妖精?为何要让人心生遗憾,心生愤恨? 因为这个传说,从此,百丈漈成为当地老百姓心中挥之不去的一个心结,也让百丈漈多了一个世人念念不忘的噱头,这也许才是传说与百丈漈的渊源吧。 一番拍照之后,天近黄昏,我们仨匆匆往回赶。当我爬上山顶,我回望乌龟窑,惟见秀色莽莽,惟闻鸟叫虫鸣,而百丈漈早已迷失在大山之中。 四季流淌,滋养万物,却不求有人饮水思源逆溪而行来到它面前报以一声赞叹或者一次仰望,这才是山水的胸怀! 那一刻,我倏然觉得,世间万物皆是如此,真正有伟大胸怀的,从不哗众,即便有各种传说和故事,亦能平静自如,坚守孤独。这样一想,百丈漈也是孤独的,因为陪伴它的,除了大山,唯有传说中的道士与龟仙,鲜有人至……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黄建军,70后,公务员、爱好文学,其作品散见于《东方散文》、《上饶文艺》、《厦门文艺》、《星火》、《上饶日报》、《光华时报》等刊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