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首届“曲江楼观杯”全球华语散文大奖赛】杜书文|一座雄奇的大山

 新锐散文 2020-08-08
东方散文

一个有性格的公众号

题字:山东一水堂书院院长阎夫之


首届“曲江楼观杯”全球华语散文大奖赛

18号作品

一座雄奇的大山

被誉为道教祖庭的楼观台,以苍翠深幽的秦岭终南山为屏障,雄踞于关中西府周至县境内。它林木茂盛,万山葱茏。自从老子骑青牛来到楼观台讲经论道,修炼成仙,著五千言哲学论著《道德经》以来,这里便成了众生膜拜的一处仙境。每次旅游或陪同友人前来楼观台时,似乎感到这里总有一股浓浓的仙气扑面而来。浑身充满一种神奇的力量。让精神境界得到空前升华。仿佛耸立于眼前的是一座云遮雾罩、神秘莫测的大山,以无形的姿态,挺立在朝圣者的心中。亦如终年积雪,高入云天的终南阴岭,雄奇搏大,瑰丽深邃,至高无上。以数千年的辉煌,在广袤的宇宙间庄严屹立。让世人追求、向往、攀登、信奉、顶礼膜拜。这便是老子创造的道的魅力和它神奇力量之所在。

由于老子在此以《道德经》开创了中国哲学中的形上学传统,让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辨证论关系一下子明晰起来。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世界指明了方向。

"道"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最高境界。它包容了天地万物和自然界的辩证唯物史观。从这个意义上讲,完全可以说老子是中国哲学的开创者和奠基者。我国哲学之所以博大精深,并能与西方哲学对话、交流和运用,主要有赖于老子的思想和智慧。对此,有人曾说过:"老子的道论是中国哲学本体论的开始”,此话一点不假。

德国哲学大师赫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说:“……老子的著作尤其是他的《道德经》”最受世人崇仰”;“每一个命题都要完全按照太极图的(阳)反(阴)合(中)的三维形式,这就是我的三段式解读法”;“老子的信徒们说老子本人即是以人身而永远存在的上帝……。”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在评述老子《道德经》时指出:“这本书虽然不到六千字,却包含着许多精神食粮”。荷兰莱顿大学教授施舟人肯定道学“对西方文化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能使西方文化得以更新的动力和活力的源泉。”正因为《道德经》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才使得楼观台拥有如此巨大的气场。这座“道”的大山,无象不包,无形不显,无景不呈,无色不备。被授予“天下第一福地”、“洞天之冠”和“道源仙都”的美誉,深深吸引着古今中外大批朝圣者前来攀登。纷纷寻找智慧的源头,探索精神的家园。

为了学习和纪念老子这位在历史上有重要建树及当地颇具重大影响的思想先哲。历代官方及民间,自发于楼观台修庙筑殿,数百年不断。远近道士学者、庶民百姓、文人骚客、达官贵胄,入登楼观台拜谒老子。庙台内外,香火鼎盛,烟雾缭绕,终年不绝。唐初,唐高祖李渊为提高李氏皇族地位,追封老子为远祖。修葺楼观,赐地十余顷。武德三年(620),高祖李渊至楼观礼谒老子,诏建宗圣观,并改“楼观”为“宗圣观”。赐米数千石,绢帛千匹,以供修建完善道观之用;武德七年(624),高祖又2次至楼观,再次赏赐”;并奉道教为国教,尊老子为教祖。使道教成为中国唯一自创的宗教。武德九年初,高祖又3次来到楼观,诏立《大唐宗圣观记》碑。”并大加营建,使楼观规模空前宏大。宗圣观建筑群,相当于说经台10余倍。此后道教活动中心移至宗圣观。”元代奉旨改宗圣观为宗圣宫沿用至今。足见《道德经》与楼观台历朝历代影响之大。

近现代以来,各方文人志士,道界高僧。为了学经布道,身穿道服,束发蓄髯,足登芒鞋,不远千万里之遥,以仰视者的姿态,面对这座大山虔诚膜拜。穷道家之精华,索公之高论,汲老子之智慧,求道法之洞明。他们如饥似渴,从天地万物形成规律、人生处世之道;到君主官员为政之策。从敌我交战用兵之道,到生命规律和正确养生之道等方面。踏破铁鞋,披荆斩棘,求本索源,攻坚克难,拨开重重迷雾,历尽艰难险阻。从哲学的角度汲取了道家丰富的营养和智慧。成就了中外一大批科学巨人和道界高僧。为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老子的智慧功不可没,《道德经》的宏论功不可没。

新世纪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迅猛发展,曲江新区和周至县的智囊团队,站在人类终极梦想的高度,站在现代化科技发展之肩。以五千言的《道德经》为我们推演出万千智慧与万物之善。誓将这大象无形之“道”用文化与创意重新展现于世间。让“道”与时俱进地焕发新的光彩。 又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挖掘楼观道教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秦岭北麓珍稀动植物资源。在西安市委、市政府大力扶持下,启动了建设西安楼观中国道文化展示区的宏伟构想。 总体规划面积近30平方公里,以高起点规划,大气魄谋篇的构想。对楼观台道教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统一规划、有效整合、深度开发、集约经营。 

从目前建成的一系列景观中,我们看到了策划者对文化遗存与自然生态的高度理解与智慧契合;看到了对道文化发展及惠泽于民的推动力;给了人们以超乎想象的惊喜。而这些惊喜,通过数年不懈的努力,已化为美丽的现实。如今,庄严古朴闻名中外的说经台、神秘的炼丹炉、女娲炼石补天的响石、清澈甘冽的化女泉、经波斯传入中国的景教寺院——大秦寺、修真悟道的百竹园、具有三千年树龄的系牛柏、以及随处可见的大量古今名家题联的珍贵书法,还原了往昔楼观台的古朴风貌。加上修葺一新的古迹如:尹喜观星楼、秦始皇清庙、汉武帝望仙宫、大秦寺塔、吕祖洞、上善池、以及终年香客不断、香烟缭绕的赵公明财神庙等遗址景观,让人流连忘返,目不暇接。这里四季自然风光旖旎,森林郁郁葱葱,深邃幽静,依山傍水,茂林修竹,融自然人文于一体。是人们休闲娱乐避暑度假的理想之地。更是人们求仙拜神,循经问道,祈财纳福的祥和之地。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善男信女,在此广种福田,种德蓄善,无不格外虔诚。

置身于这座无形的大山之中,我觉得,不管人们是抱着何种目的而来,都应以真诚清纯的心态,忠实地践行老子的道行学说。尊重自然,尊重科学,以“道”为骨,以“德”为本,并用它规范自己的人生轨迹和道德标准。须知,神仙之所以能成为神仙,圣贤之所以能成为圣贤,精英之所以能成为精英,普通人之所以能修炼成于人之上的高人,都在于他们对道的非凡认识和深刻理解。唯如此,我们的社会才能达到如先哲所期望的那样:“……不事干戈,不行杀伐,景星耀天,甘露下降,凤凰至于庭,芝草生于野,民丰物阜,行人让路,犬无吠声,夜雨昼晴,稻生双穗……”的兴隆世界。但,这座理想的大山,需要我们一代代人紧携双手,努力攀登。


作者:杜书文,退休公务员,莲湖区卫生局综合科科长,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从事业余文学创作近50年。已在全国、省、市报刊杂志发表各类文学作品300余篇(首)并有散文集《圆梦集》、《心泉丹枫》正式出版。共90万字。获得各级各类奖项50余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