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张国昌|眼前的苟且与诗的远方

 新锐散文 2020-08-08

东方散文

一个有性格的公众号

ID:dfsw123456



东方散文

夏季版


眼前的苟且与诗的远方

张国昌

“生活不仅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这是高晓松写的一句歌词,他说是源于母亲曾说过的类似的话。

这话不仅充满了诗意,且极具诱惑和煽动性。

许多人因此,再不安于眼前的苟且。

许多人因此,背着行囊就出发了。

其实,现实中,哪有用一句话就能说尽的人生?

近日,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一个仅有十几秒的视频。镜头里:

一片已熟的麦子地头,几棵高高的白杨下,一个破旧的塑料帐蓬边上,一方低矮的旧桌子,一对正吃饭的老夫妻。

他们可能刚割麦归来,有些疲惫,桌上未见菜,只有一碗半稀不稠的米饭。赤膀的大爷洗了把脸,然后从碗中颤巍巍地舀起一小勺,自己没吃,而是送入了旁边大娘的嘴中。大娘是个健康的人,手中还拿着筷子呢,但她没有拒绝,尽管张口接住,用大概已退尽牙齿的嘴巴慢慢地咀嚼。此时,大爷已又舀起一勺耐心地等着,只待老伴上一口咽下了,再立即递上去,如此往复着。

拍视频的,从画外音中听出是个从城中归来收麦的女孩儿。她边拍边问:“大娘,您多大了?”

大爷满脸堆笑着抢答:“还没九十哩,俺俩都是八十七咧。”

女孩感叹说:“大娘,您好幸福啊!”

大娘一脸茫然,大爷反问:“您说啥?”

看出来了,大爷大娘没听说过“幸福”这个词,当然也不知道它的含义。

常听人说“身在福中不知福”。这话是贬义的,是说一个人贪心十足,吃着碗里想着锅里。

可从视频中,我看到了另一种“身在福中不知福”。这对老夫妻压根儿不知道“幸福”的含义,但是又有谁能说他们不是“身在福中”呢?

看来,眼前不仅仅只有苟且。

三年前,一个产业做得很大的朋友求我帮忙。

他说,儿子大学毕业了,本想让接手自己的事业,可儿子却死活都不干,让我出面劝劝。

我约朋友的儿子见面,只见一身的朝气,挺好。

我问他不接手自家的产业,想做什么?

他说,那是他爸的产业,他想做自己的,他的偶像是马云,他不想在父母身边苟且地活着,他要为梦想去远方。

我又问他的梦想是什么呢?

他说,没想好呢。这么年轻,怎么能一下子就确定了呢?要出去见足了世面,尝试了不同的行业,才能知道自己最适合做什么。

我说,一辈子挺短的,青春更短,转眼就英雄迟暮了。

他自信地说,知道。可人一生最重要的是找准自己在历史中的位置,找准了,什么时候都不晚,您知道禇时健吧,八十多了才又创业。

我最终沉默了,送走了年轻人,我在电话里向朋友表示了歉意。

前几日,又见朋友,一脸的憔悴,问他儿子情况,他摇摇头说,别提了,今天在上海,明天在深圳,隔几个月都有新项目要干,为支持他创业,我的产业都快顶不住了。

看来,远方也不仅只有诗。

一对夫妻有了矛盾,女的找我妻子诉苦。

妻子建议说,气头上,先冷冷吧。

那女的说,咋冷?

妻子顿顿说,出去旅游吧,大好河山赏心悦目,一高兴就忘了家里的烦恼。

于是,那女的就拉上我的妻子旅游去,可半月的行程,不到一周就回来了。

问其原因,妻子说,她心太小,一路上还是满脑子的家事和一肚子的愤怒,根本没心思看风景。

看来,眼前若有苟且,走得再远也不会有诗。

公园里,一群老人聊天。

老人甲问老人乙:您工资那么高,咋还不舍得吃不舍得穿的?

老人乙:给孩子交房款哩。

老人甲:孩子在哪里?

老人乙:在北京。

老人甲:做啥哩?

老人乙:刚研究生毕业,在一个大单位上班。

老人甲:孩子这么优秀啊,结婚啦?

老人乙:就是要结婚,所以才买房呢。

……。

看来,许多远方的诗,都是由眼前的苟且撑着的。

公元前208年,大秦帝国的丞相李斯成了阶下囚。

腰斩之际,他对一起赴刑的儿子说:“牵犬东门,岂可得乎!”

李斯当初在老家上蔡时,曾与儿子“牵犬东门”,可他不甘心,于是远走天下,成就了大秦帝国的“壮丽诗篇”。

然而,临死回望,却又想要当初的“苟且”。

看来,现在对于过去和未来,都是互相的远方,其中的“苟且”与“诗”也可能互相转换。

上世纪七十年代。

一天,一位从大学退休了的日本建筑学者,他说一辈子在大学里讲嵩岳寺塔,却从没有见到过实物,所以专程来到嵩山。

当他看到嵩岳寺塔时,老泪纵横,跪地叩拜。

刚好旁边村子里一老汉放牛路过,当学者知道他一辈子就住在塔的附近,天天都能见到塔时,激动地拉着老汉的手说:“您真是太幸福了!”弄得老汉如坠云雾。

看来,对于远方,眼前即是远方。

人是爱往前看的动物,人也是爱怀旧的动物。人最不想过的,就是眼前。

所以,眼前的,不管苟且不苟且,都很苟且。

所以,人们常说“美在彼岸”。远方似乎也只有诗。

这是所有人都易犯的错觉。

其实,所有的远方,又哪一个离得了眼前?没有眼前,又哪里有远方?

所以,真实的人生,无论苟且还是诗,大概还要回归到四个字:

活在当下。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张国昌:笔名赵呆子、少林经生。登封人,1970年生,1993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登封市嵩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登封市中文化副会长、嵩山方言协会副会长。长期致力嵩山文化研究,主编《嵩山古诗词》,华夏文明探源工程《大嵩山》撰稿人之一,公开发表有关嵩山文化论文数十篇,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数百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