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阳专栏】丽江,丽江

 新锐散文 2020-08-08

作家专栏

展示名家作品

推介优秀作者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创|作|心|得
chuangzuoxinde
赵阳

有人说,文品即人品。散文最能反映作者生活、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也最能折射出作家的思想与灵魂。什么样的人写什么样的文字,读者可从他的文字里感受到他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他的为人处事风格。散文是作家生活的写照,也是作家心灵的写照。

我一直告诫自己,写散文要讲真话,忠实于生活,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好的散文应是真实自然的,语言是平实淳朴的。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这样才能有真情实感,才能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写散文要有平和的心态,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写作。不能重复别人,也不能重复自己。要显现出自我,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丽江,丽江

赵阳

2003年,也是这个季节,我曾专门到云南走了一趟。回来后朋友问,丽江去了吗?我说没有。朋友立时一脸的失望。这次有幸再作云南之行,我对领队说,什么地方都可以不去,丽江必须安排。

不远千里奔波,落足在这海拔2400多米的云贵高原之上,我呼吸急促,放慢了脚步。身边游人喧嚷,我却体会到了古城的平和与宁静。从大水车旁走过玉龙桥,大伙跟着导游一窝蜂地前行,我有意落了单,让自己一个人走在青石板路上,感受着身边小桥流水的雅致清净。古城的街巷,都依着水;水,都傍着街。水边成排的垂柳刚长满绿叶,轻拂着水面;垂柳下分布着一些泉井,散布在小城的屋宇间。房屋都是石基土墙粉壁,沿水而建,古香古色。街中的小河上,密布着石板的、木板的桥,把水和街联络成一张巨大的网。沿街所有的屋檐下面,全都悬挂了古旧的灯笼。每户店家的门前都有招牌,招牌全由原木制成,门面里销售着服装、披肩、鞋帽、背包、小工艺品、葫芦丝等。随便走进一家,店主是个俊俏的姑娘。腆起脸刚欲上前搭讪,看见屋内还有位男青年,留着披肩长发,正在画着一幅很抽象的画,分明是个艺术家。艺术家的身边坐着一条戴着铁钉项圈的大耳黑狗,瞪着眼睛虎视眈眈地看我。知道讨不到便宜,赶紧全身而退。

遛到四方街,天气突然由阴转晴,太阳当头映照下来。有趣的是,丽江的太阳是月亮的颜色,没有一丝一毫的热灼。天空蓝得出奇,游动着几丝白云。极目远眺,天边的山峰历历在目,近在咫尺。四方街广场面积大约五、六亩,呈矩形,街面全由五花石条铺就,光滑如镜,折射出年代久远的幽光。街面上人头攒动,几个纳西汉子打扮成“马帮”模样,背上竖杆长枪,牵着马供人照相。我知道,古时这里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曾有无数马帮踏过这些五花石,走进中原,走向滇藏。很想也把自己打扮成“马帮”拍张照片,但看见同来的大伙聚在那里争先恐后,只得作罢。

旁边又是一条街巷,里面飘荡出美妙的葫芦丝声。转身寻声顺着石阶拾级而上,前面正巧婀娜地走着几位身着纳西“披星戴月”民族服装的女子,围着白色的披肩,十分地养眼。有人说,丽江是座生产艳遇的城市,走在这样的街上,怎不让人想入非非蠢蠢欲动?!几位姑娘哪知我的想法,回头看我孤身一人,手里拿着相机,其中一位莞尔一笑,主动问我,先生也是来旅游的?我说是。原来这是几位来自云南大学的学生。说话间,来到一处叫作“全景客栈”的地方,院里栽满树木花草,墙上挂着书画楹联,更兼有葫芦丝声绕梁不绝,真是看不尽的飞花滴翠,品不尽的书香风景。穿过院子走上楼梯,面前是一个大大的露天阳台,排放着铺了条子布的咖啡桌。坐在这里俯瞰古城,眼前一片层层叠叠的黑瓦土墙,间或点缀着杨树的黄,柳树的绿。极目处,连绵的青山在瓦蓝瓦蓝的天空下云蒸霞蔚。几个女孩叫嚷着让我给她们合影。我很乐意:白云,青山,古城,美人,收在一个镜头里面,此景此境,也只有丽江独有了!

从“全景客栈”出来,腰里电话响起。原来是同行发现我开了“小差”,寻我归队。我与姑娘们依依惜别,返回四方街与大伙汇合。大伙等不及,早随导游走了去,留了几人等我。我与同伴商讨,挑了一条无人的街巷信步走去。小巷里的小院落一个接一个,门前坐着纳西族老人,穿着古老的服饰,怀里搂抱着孩子,用我们听不懂的方言谈笑着。傍晚的阳光亮亮地罩在他们身上,使他们黝黑的脸庞跳跃着圣洁的光。那份悠然,那份自得,那种超然,那种和谐,令我恍惚,如在梦中。只到同伴提醒,说我们好象迷了路。我却不想回去,就这么走下去,多好!但晚餐时间已到,毕竟不能“有组织,无纪律”的,想起导游说过“如果走散迷路后,顺着溪流就可走出去”的嘱托,依计一试,果然。

吃罢晚饭,大伙累了一天,张罗着歇息。我仍惦念着古城街景,说想出去走走。有人知道我要夜游丽江,与我结伴出了宾馆。随着熙攘的人流,我们来到了洋人街。一眼望去,沿河两边的街面,皆在垂柳丛中张灯结彩。灯笼倒映在水中,水中间或漂过一盏莲灯来,令人联想起秦淮夜船的风景。街面上一字排开的小店,除了酒吧还是酒吧,楼上楼下的座位上坐满了人,就连沿河边上也排满了桌椅,使得狭窄的街道更加拥挤。我们街道的边沿挑选个位置坐下,看游人纷纷从我们身边走过。他们中间,有白皮肤的、黑皮肤的外国人,也有身着民族服饰的纳西族人、彝族人,当然更多的是黄皮肤的外地游人,女性游客们大都裹着披肩。尽管人满为患,家家酒吧门前站着的纳西姑娘,依然用着宛转娇美的声音邀人进去。突然就有了个念头:这些姑娘貌美如花,何不将她们摄入镜头?于是掏出相机,跳起来为她们拍照。姑娘们大方热情,十分配合,摆出各种造型,让我拍了个够。

拍到“一米阳光”酒吧门前的时候,听见街对面酒吧的二楼窗台上,有几位纳西族姑娘在引亢高歌。一开始,她们唱的都是纳西族民歌,风味独特。下面行走的游客开始“对歌”。纳西族民歌一片天籁,游客们怎么唱得出来?于是唱起了流行歌曲。纳西族姑娘不含糊,马上也接唱起流行歌曲。有意思的是,这几位姑娘每唱完一首流行歌曲后,总在后面加上一句“呀索—呀索—呀呀索!”,这一加不打紧,所有的流行歌曲一下子都变成了纳西族民歌。在她们引导下,游客们也在每首歌后加上了这么一句,味道确实不一样了。这样的热闹总能少得了我?既然赶上了,总得对上两首!我站在窗下,等到姑娘歌声一落,拉开嗓门,张嘴就唱。我是出了名的破锣嗓子,这一开唱,实在让很多人找到了自信,不再腼腆和矜持,跟着一起唱了起来。对面的姑娘可能没料到会出现这种局面,等我们唱完,一度“卡壳”,气势被我们压倒了。一些游人跟我们一样高兴,纷纷将摄像机和照相机镜头对准了我们。我们更加得意,又接连信口唱了几曲。那几个姑娘也很快回过神来,摆开架势要与我们“对战”。可这时的“对歌”已变成了“大合唱”,在场的游客全都加入了进来,根本分不清哪是哪的一方了。每唱完一首,全体人员一起跟着“呀索—呀索—呀呀索!”,然后再一起叫好和鼓掌……呵,丽江,就让我们所有的人拉起手来,在这里尽情地唱歌和欢笑,尽情地放松和发泄吧,明天一松手,我们谁也不认识谁,谁也不记得谁。我们能记得的,只有古朴典雅的青石小街,清丽寥淡的小桥流水,与世远离的安逸宁静,纳西姑娘袅袅悠远的歌声!

终于,我的嗓子彻底哑了,掌心也拍麻木了。

子夜时分,我仍不想回宾馆休息。因为我知道,今夜我将无眠。

作家专栏栏目说明

应文友要求,新锐散文平台开通《作家专栏》栏目,旨在展示名家作品,推介优秀作者。

投稿时,请精选5--8篇作品、创作心得与作者简介和生活照一起发邮箱,如有高清配图,可一并发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