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节特辑】张秀云|李主任的讲稿

 新锐散文 2020-08-08

新锐散文

情怀温度

情感,思想,

角度,视野

李主任的讲稿  

文/张秀云       

初识李主任,只是内心的模糊感知,并未曾见面过,听人说他是个特级教师,我们县仅此一人。当时正是县实验小学的校长,听小学的老师说他是一个很厉害的教育家。一个外地人(县外的)能在秭归教育界如此有影响力,一定足够历害。

后来经常见到他是在大街上。清早,我送孩子上学,或起早买菜,从远即近,一个清瘦的身影,快步走来,还没来得及打声招呼,他又远去。经常碰到,是因为他和我的时间很对点,而且他运动的路线不变,总要经过固定几处。我很少跟他打招呼,一是怕他不认识我,二是不愿意打扰他运动的姿态,因为看得出哪怕是走路,他是认真的,也是享受的。

对他深入了解是在去年的名师培训会上。一周的学习,他经常早到早退,后来才知道,他是培训导师,不是学员,每天早早来察看“军情”,看是否有他可以摄取的营养,在一张纸上听听记记,写写画画。等到小组交流时,他把纸胡乱叠起,揣进裤兜里,从座位上悄悄“溜走”,回到宾馆准备自己的讲稿,这是让我认识他、了解他的第一个与众不同,任何时候都是在智慧的学。

学习第四天,是该他上台亮相了,他的讲稿惊到了我。本次培训是全市首次评出的名校长、名班主任和名师,基本上都是专家学者型人才,但他的讲稿却好象是从哪个学生作业本上撕下来的零散纸片,大约三、四张,皱皱巴巴,他自己也说,我没得稿件,也没得PPT,我就上去乱说。可他上场后,首先是温和的笑容,亲切、幽默的自我介绍就震住了全场。然后,他不看那几张破纸片,但却能一、二、三、四,条理清晰的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且旁征博引,诙谐的笑语,经典的故事,加之国际国内形势分析,还有经典名篇,呈现给大家的如同一盘色彩鲜艳,味道醇厚,肉质丰满的美餐,让人听之不厌,回味有韵。

今天,李主任又是我们学校暑期培训的主角,他的讲座主题是用爱成就自己。演讲风格不变,依然风趣、幽默,但又实在,实用,接地气。然而不同以往的是讲稿变了,这回是厚厚一沓,装订成册。估计是打印搞,反面正面都有,依稀还有批注痕迹,作为受训者,我只是远远的探望着,估摸着,猜测着,三个小时的讲座,他依然是温情的注视着听众,娓娓道来,时而调侃,时而忠告,单手拿着讲稿,一直未曾照本宣科,并不是象大多数作报告者,讲稿里没写出发言的每句话。对于他来说,开场引入,过渡语,希望结语等他都能信手拈来,这是他几十年来的功底。那么,这沓讲稿有何用处呢?他偶尔望一眼,接着就是鲜明的观点,然后或故事,或笑话,有理有据,水到渠成。然后,他会在讲稿前后翻一翻,迅速的,自然的,左瞄瞄,右看看,有时只翻一页,有时连翻几页,若目光集中到某一处,他就又开始把视线从文字移到听众上,继续到下一个观点。我在想,他是如何选取材料的,是标上了序号?还是临场组建的?无论怎样,他一定是对这本讲稿乱熟于心的,那么,没用到的装订在这里又为何?是不是另一个培训他又会用到?……

我一直在想象着李主任讲稿的模样和出处,就如同他这个人一样,内涵如此丰富,功力如此强大,就如同他的讲稿一样,时而简单,时而详实,但内容都是精彩的,都是大量阅读后的积累,也是勤于思考后的沉淀,这才是特级教师李主任的“特”之所在,让人敬仰!

作者简介:张秀云,湖北秭归人,宜昌名师,现为秭归县实验中学数学教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