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签约作家】吕延梅|那些花儿

 新锐散文 2020-08-08

新锐散文

情怀温度

情感,思想,

角度,视野

那些花儿

吕延梅

荒草葳蕤,满目青苍,一个人走在山间小路上,风景有点单调。乱碧丛中,忽现几朵白色小花儿,摇曳在初秋的风里。在一片浓重的色彩里,就那么清亮亮的几点,如星星之火,点亮我的双眼。它们藏身荒凉的山坡,自信地张开灿烂的笑脸,迎着徐徐清风,微微地抖动着轻盈的茎叶,美好而自然。我飞奔向前,深深地俯下身,轻轻地息动鼻翼,一股幽远的清香沁入肺腑,这是我熟悉的一种气味,仿佛早在骨子里的,它唤起了我童年的回忆,我的思绪飘忽,一下子飞进家乡的田野。

上世纪七十年代,鲁西北的大地是贫瘠的。植物却在黄土地上努力地萌发,生长。生活是清贫的,母亲拼命地劳作,没日没夜,为我们挣来口中食,身上衣裳。生长环境是恶劣的,物质缺乏,思想封闭。然而,童年却有无尽的欢乐。小村庄如母亲一般怀抱着一座座矮小的土屋,暖洋洋地在天底下晒太阳。孩子们像一群叽叽喳喳乱飞的麻雀,呼朋引伴,无拘无束,在村子里,田野里,奔跑,嬉戏。我时常一个人徜徉在田间地头,拔草,挖野菜,像一只小田鼠在田野里觅食。旷野的风吹着,夹杂着植物和泥土的气息,那是我生命中最原始的味道。在田埂上,打麦场旁边,或者在废园颓圯的土墙根,有那么一蓬,一束,甚至一两根茎叶。细小的叶子,如青蛙脚趾般玲珑剔透。它们泛着一层细绒绒的白霜,涌动着青色的血脉。而细细的茎高举着一朵浅白色花儿,花瓣微微透着点紫色。它们迎风挺立着,朝着太阳的方向,绽开最美的姿态。后来我才了解,这种小花儿,属菊科,学名,雏菊,是菊科中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5—20厘米。叶基部簇生,花瓣匙形。头状花序单生,花径3—5厘米。耐寒,宜冷凉气候。在家乡,它们给贫瘠的土地增添一抹生机,予荒寂的废园点缀一丝暖意。

那时我是一个村丫头,穿着母亲家织的棉布衣裤,我的视野里,除了庭院里的小动物,就是田野里望不到尽头的青纱帐。我关注泥土里生长的一草一木,一双眼睛寻觅着,心灵感触着自然的一切。这些小花儿是自然里的精灵,只要见到它们,我就停住脚步,静静地凝视它们,心里安静又美好。一朵,一朵,在我眼前轻盈地摆动着,它们秀丽多姿,神采奕奕。我是舍不得采摘的。我懂得,美是属于雏菊自己的,属于大自然的,如果我采了它,它很快就会枯萎了。这是对美的亵渎,我不忍心去戕害。它们鲜活的美,它们高贵的淡雅,就捧在我心头上。它是靠色彩吸引小昆虫的,那淡淡的紫罗兰的条形花瓣,那一团浓密的黄色花蕊,粉嘟嘟的花粉是蜂蝶的甜点。淡淡的香气浮动在凉风里,如月光的朦胧,梦的呓语。当贫瘠的土地上野草也难生存之时,盐碱的洼地之处,一簇一簇的小野花儿努力绽放着。

春天,它和其它野菜一起,伴着惊蛰后的第一声雷响,睁开惺忪的睡眼。一场春雨过后,它们便滋滋润润地生长起来。十天半月的功夫,花苞儿鼓起来。草长莺飞,百花争妍之际,它便寂寞地开在那里了。时光从春走到夏,再到深秋。这些野花儿,安静自在地生长着,不绚丽,不浮躁,守着清贫,吮吸着阳光雨露。人们匆忙的脚步不会为它们停留,即使觅食的草鸡,也不屑于看它们一眼。偶尔有蜘蛛在那里结网,野蜂儿盈盈嗡嗡飞过来。深秋来临,寒风瑟瑟,万木萧萧,一直繁茂的小花儿依然安静地开着,那一朵朵凌寒傲霜的粉白的花儿,给严寒的大地挽留了最后一抹暖意。

歌曲《野百合也有春天》里有两句,“就算你留恋开放在水中娇艳的水仙。别忘了寂寞的山谷的角落里野百合也有春天。” 它们虽然是花儿,却是如草一样的命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样是它们的写照。每一场风雨的肆虐它们都承受着,太阳的暴晒,几乎榨干了它们的水分,蔫蔫的,延口残喘,在无人的角落里,自生自灭。不要以为它们的生命卑贱,就活得轻松。也不要以为开不出绚丽的花朵,就不会遭受戕害。所有的苦它们都经历过,所有的难它们都忍受着。只为在旷野上迎风开放,这看似不起眼的美丽,背后付出多少的心酸,没有人懂得。

晋陶渊明独爱菊,细想来,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向往世外桃花源似的生活,有菊花相伴的田居,清贫的生活里就多了几分纯净和高洁。我不清楚他采的是野菊还是种的菊,既然是东篱下,或许是自己种在那里的。如果采的是野菊花,更能表现他融入自然的程度之深吧。“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晚年的李清照客居江南,国破家亡,流离失所,“莫道不消魂,人比黄花瘦。”如此处境的易安居士,内心的一点慰藉,也只是这些挺立在寒风里的花朵吧!如果没有它们的相伴,如何排解那些凄苦的岁月?“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能麻醉自己,却是暂时的。“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当菊花枯萎,坍缩在地上,那么一堆,傲霜的菊花失去了往日的凌厉,在残酷的自然面前消损了容颜,诗人失去了心灵上的依傍,只剩下一个“愁”字了得。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很多时候我们会处在各异的困境中,久久不能摆脱。王勃《滕王阁序》中言:“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谈何容易!此时,我们冷冷清清,寻寻觅觅,身边那些陪伴我们的美好的事物,百无聊赖中尤能寄托我们的心灵。它们可以是这些花儿,或者其他。正如,刘禹锡之于莲,郑板桥之于竹,朱自清之于荷塘。

那些花儿,就开在那里,荒野,山坡,小溪边,甚至石缝中。不管你在城市里呆多久,只要你走进大自然,它就在那里迎接你;只要你爱着它,它就在你生命里。

作者简介:吕延梅,笔名,绿叶子。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生活在孔孟之乡,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工作之余,唯喜读书写字,多年来一直从事散文创作,有多篇散文在报刊杂志发表。

新锐

坚持“尊重名家,不薄新人”的办刊理念。

感情求真,思想求深,角度求新,

视野求广,语言求美。

请支持如下稿件:人性之美、大爱情怀、乡愁、亲情友情爱情、生态情怀、性灵自然等。

合作纸媒:西岳评论散文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