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签约作家】李彦良|冶水岸边赶大集(35)

 新锐散文 2020-08-08

新锐散文

情怀温度

情感,思想,

角度,视野


冶水岸边赶大集(35)

李彦良

我家祖籍山西省昔阳县大寨镇南峪村,在城南十来里的地方,山清水秀,煤贮丰厚。我的出生地却在城东五十里外的东冶头村,生于斯长于斯的我,受其水土的养育,虽然不是祖籍,却对其很有感情。东冶头村东接河北省,南连皋落镇,西达昔阳城,北抵平定县,是昔阳县的东大门,自古就是四向物产的集散地。记得村中曾有很大很大的赶集场,集市贸易古来有之。在1996年任永福修编的《中华民国四年本 昔阳县县志修编》第114页上有这样的叙述:“春秋时,肥子故封,古昔阳城在焉。经泥澄口抵九龙关,东至直隶赞皇界,皆属古肥。今冶头为肥都,集市颇盛,东山一带皆于是趁墟焉......”

东冶头这个地处太行山腹地的古老山村,是古人类繁衍的发祥地,在村东的殿圪台至不远的静阳村,有多处古时候的灰坑遗存,时有古骨古陶等遗物被人无意发现。村的西、北、东三面曾有夯土筑就的古城墙环绕,虽然残缺不全了,但在东面那一段的古城墙下,至今还有拣不尽的绳纹古瓦。这几年为了编写《东冶头村志》,我进行了多次实地考察并仔细查找古籍,方知东冶头就是“昔阳”的发祥地。此处曾是春秋时期晋国的边城,据《左传》记载“昭公十二年,荀吴假道于鲜虞,入昔阳。秋灭肥.....”而后把领地城池在河北藁城一带的肥国国君的儿子绵皋俘虏到了这里,采用恩威并重的手段将其软禁,名义享有“肥子国”的子爵待遇,实际成了亡国之囚。并将肥子国都命名为“昔阳城”,城前湖泊叫为“昔阳泊”,其根由是原来的肥国处有“昔阳亭”。所以就有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昔阳县政府立在古城那块刻有“东冶头古肥子国首都昔阳城遗址”的文物保护碑。村外的城墙,传说中的殿圪台,就是那时候“宫殿”的遗址。在东冶头村东八里外有史书记载唐尉迟敬德把守过的白皮关,自古就是军事要隘。村子依山傍水,交通便利,既是文化教育重镇,又是经济物资交流的集散地。肥美的田园,不只种玉茭、谷子、蔬菜,还种植水稻和麦子、棉花。村的最高处的高级中学校,在解放前是昔阳县立第二完全小学校,村西的官房院的西面有女子小学的遗址。村南有做了几十年小学的老爷庙,村北有明代修建的观音阁。村里有上街和下街,前街和后街,及沟通上下前后四条街的十字街,全由青石砌就。十字街头还竖有阎锡山整敕社会治安的警示碑,上刻“督军兼省长阎示:贪官污吏劣绅土棍为人群大害,依法律的手续非除了他不可。民国十年署昔阳知事梁寿国立石”。可以由此推测在阎锡山统治山西的时期,这里的集市就很繁华了,解放初期也不曾衰落。

在我们这代人的童年记忆里,赶集,或许是最热闹的节日了。我们村赶的是“三八集”,就是每月逢三日,逢八日都有集,即初三、十三、二十三和初八、十八、二十八,每隔五天就赶一次集,每月六次,一年不闰月也有七十二次的集市交流和贸易的机会。如此频繁的集贸,不难让你想象到东冶头村曾经的繁荣和昌盛。在我小的时候,日常用品,小至一分钱两个的糖果,贱至一毛六分一斤的食盐,方便到二分钱一盒的火柴,或是有几毛钱就给你打几毛钱的煤油,以及写仿的毛边纸,写字的石笔、石板,只要是到了集市上就能够买到。至于人们日常用的载筐、挎篮、锄头、铁锹,或布匹、针线,还有烧饼、麻花等吃的,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有的摆摊设点,有的提篮叫卖,有的走门串户,男女老少,摩肩接踵,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小时候,粮食买卖也很红火,有专门的粮食交易场地。大桩的用大秤称,少点的用斗量,再少的用升子挖。凡用秤称、用斗量的买卖双方都得由“牙行”来维持公平和公道,自己的称称过不算。我的一个叔伯外公就是当牙行的,老人家做事公道,所以常有人用他主持买卖。我记得,逢赶集,他总是很忙,有时连饭也顾不得吃。我也认为他不简单,在市场里看见他的脚全埋到玉茭豆里了,可还在不停地过秤和抹斗,买卖双方都尊敬地注视着他。一直让我不解的就是在村外河边的牲口贸易方式了,骡、马、驴、牛,大小都有,它们在那里悠闲地吃草,买卖双方却在一边用神秘的方式讨价还价,他们谈定了,就叫来交易员做证,付款交换牲口的缰绳。为什么说牲口买卖中讨价还价的方式神秘呢?因为他们是在衣服的袖筒里通过揣指头来确定价格的。听爹爹说,那套约定俗成的、买卖双方和整个市场都认可的办法,运用的地面很广很广,流传的年代也很久很久了。爹爹懂得,但他不会告诉我这个女孩子的。

平日的集,属于跟着大人看热闹。我最盼的是去赶年根岁末的集了,妈说腊月二十三赶的是“画集”,也叫“花集”,腊月二十八赶的是“穷集”,也叫“末集”。顾名思义,“画集”和“花集”是买年画和买鲜花的,“穷集”和“末集”是穷人在近年关为过年做必要的添置的。因此,腊月二十三的集,人山人海,而腊月二十八的集,街上的人就寥寥无几了。我自己赶过画集,也赶过穷集。那时候的画,虽然才几毛钱一张,可买不起的人还是多数。我买过的是一张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手里捧着和平鸽的画,后来懂得了那是在宣传世界和平。当时正值抗美援朝的历史阶段。记得把画贴在墙上后,我真也高兴过好一阵,但是第二年,就没有再买新的了。妈掸掸画上的土,说:“这不和新的一样吗?”我的鼻子酸酸的,心里知道,爹妈没有钱了。赶过的穷集,无非就是买写对联的红纸和买雕版印刷的二十四节气的年历之类过年必备的东西。记得最真切的那次是买食盐,妈对小叔说:“等鸡多下个蛋哇,可它也吃不上,卖鸡蛋也攒不下几个钱,你先拿这点钱去称点盐吧,能称多少就称多少。带上妮孩。”我就和小叔一起赶集去了,结果只称回不多一点的盐。长大了,才明白了那年月,国家在搞统购统销,好多人家已没有了隔夜之粮,只好吃糠咽菜,过年有盐吃,也是奢侈的享受。但是,小孩子年幼,是不更事的。

东冶头村的集,在“文化大革命”中以“四旧”被扫除,接着在“割资本主义尾巴”中,彻底地关闭了。改革开放初期,虽然也有有识之士呼吁和尝试过重新开放,可是到集市上收税和收费的官员比赶集的人还多,结果折腾了几年也没有恢复起来。后来也只有到了腊月二十三那天,才会出现车水马龙人山人海繁荣昌盛的景象。最近几年似乎比前今年赶集的次数多了点,但还是没有恢复到月月“三八”开的程度。

我们村在昔阳县东部实在是个重要的村镇,但对其村名的探寻,一直众说纷纭。我打小,就觉得“东冶头”这个名字怪怪的,很难解释。稍大了点,自认为“冶”与冶炼有关,于是就极力寻找有关这方面的命名根据。但是,在我们当地,从古到今既不出产可冶炼矿石的煤炭,也不出产能够被冶炼的矿石。慢慢地觉得村名与冶炼也没有多大的关系了。上大学后,有了查阅资料的条件,方才明白,村子的取名与村前的河流有关系。

在古代历史地图册上,从西到东,流经昔阳县,流到河北省的河属于“冶水”,也即“冶河”。我们村前的河是其上游支流,将昔阳县内的那段叫为“松溪河”则是后来的事。松溪河的主要源头有两处,西源头在昔阳县的西寨和沾岭,那截河段自古叫“沾水”。南源头在昔阳县的“南冶头”村,从南冶头再向上可追溯就到和顺县的三奇村。松溪河流经的山川地脉,植被丰厚,松柏森森,故为“松溪河”找到了名缘出处。“沾水”和“松溪”在昔阳城东汇流后,向东流去。流经建都,流过北界都村后与从水峪流出,经赵壁、凤居、南界都的水峪水汇合,而后又与东固璧奶奶庙的泉水汇合到了县城东五十里外的东冶头村。东冶头村是昔阳县境内松溪河,亦即冶水河边最大的古镇。松溪河经东冶头、静阳、水磨头、南营、孔氏、泉口、王寨出昔阳县境,流到河北的井陉,与从平定、阳泉的桃河(绵曼水)都汇入了滹沱河,是海河的一条支流。

东冶头村北依卧龙山,南临松溪河。听老人们说,他们年轻时,松溪河很大,经年不息,河两岸种水稻,稻田里尽是不大不小密密扎扎的泉眼。记得在我的小时候,爹还带着我在河道的浅水里找冒水泡的泉眼,泉眼尽管很小,但咕嘟咕嘟的不停,常有小鱼在周围戏耍。于是,想到东冶头不是水乡泽国,可也是冶河之重要源头之一了。东冶头西面五里远的东固壁村对面的奶奶庙下有一大泉眼,古书称名“桃水”,据说是昔阳县南面水峪水在“坐化嶦”伏流地下后,往北数十里后在此复出,进而加大了松溪河的流量。年幼的时候,曾跟着大人去奶奶庙敬香,或到奶奶庙附近的地里劳动,总看到那里水碧碧,草青青。学大寨时,东冶头公社修的南渠,就是从奶奶庙开始的,灌溉了其下游的大片良田。直到上世纪末,东固璧的泉水才逐渐变小,日渐枯竭。

伏流的水峪水除了东固璧奶奶庙下的泉眼,在东冶头村东南面不到十里的水磨头村对面半山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泉眼,使松溪河的水流量更加沛丰,水磨的使用从远古一直延续到了改革开放之前。那个泉眼恒温,恒量,至今碧波荡漾,没有半点污染。村里养殖的虹鳟鱼,是周恩来总理主政时,作为中日友好项目从日本引进的优质淡水鱼,肉质细腻,营养价值很高,所以价格也昂贵,水磨头也以“渔乡”著称,闻名县内外。

从古到今,东固璧和水磨头都是东冶头的属村,将村镇以水命名,作为冶河之源头,叫“冶头”,自然就顺理成章了。但为什么加“东”呢?后来我有缘到了冶水的南源头和顺县的“三奇村”,途径“南冶头”村,才弄明白了“冶头”村加上了“东”和“南”的个中来由。从和顺县三奇村流出来的泉水虽不很大,也不猛,却一分为二,一股经和顺流入了左权,成为黄河水系的支流漳河的一个源头。另一股流入了昔阳,流入昔阳的这一股,弯弯曲曲,在山间穿行,就流到了一个叫“南冶头”的村子。大跃进时在大寨附近修的郭庄水库,截的就是从南冶头流出的水。于是,我认为“南冶头” 和“东冶头”就是“冶河之南源头”和“冶河之东源头” 意思。两个“冶头”的村名,互为佐证,让我终于找到了“东冶头”村名的来源和依据。

由此也想到,平定县境内的“冶西”及“上冶头”和“下冶头”的命名也就与冶水有着密切的关系了。“上冶头”和“下冶头”都在“冶西”镇境内,其水源在冶西镇的“里三村”赵家村、端岭村和孟家村,是平定段桃河的一个源头,桃河受平定和昔阳分水岭的阻隔,水随山行,流经岩会、乱流汇入娘子关的棉河(绵曼水),后进入河北,也汇入了古时的“冶水”,流进了滹沱河。所以“冶西”及“上冶头”和“下冶头”的村名起源,也正说明了与源远流长的“冶河”有关,从方位上看,正是“冶河”的西源头了。以汇集了松溪河和桃河的河北井陉县为圆心,以两河的多条源流为扇骨,放眼远望,从昔阳县的“东冶头”到“南冶头”,再到平定县“冶西”的“上冶头”和“下冶头”,形成了一个大大的扇面,受“冶水”流源滋润的方圆上百里,山川纵横,良田肥美,沃野广袤,人杰地灵。

道脉孕育山河,人类造就文明。没有古来悠悠的“冶水”滋润,哪有东冶头村这个岁越千年的古镇?没有家乡山水的养育,哪有自己的今天?童年的故事不会老,故乡的“冶水”常在心头流。如今,虽然松溪河的长流水变成了季节河,家乡那春秋时肥子古国的夯土城墙也只有几十丈长了,村中晚辈也不会有太多的人去探究其村名的起源了,小时候赶集的情景早已一去不复返了,但自己永远也不会忘记东冶头村。非常幸运的是,我在长大后婚嫁的婆家和工作的地方也还都在东冶头附近方圆百里之内,并且有条件到和顺县的“三奇村”、昔阳县的“南冶头村”、平定县的“上冶头村”“下冶头村” 和“冶西村”以及水源地“里三村”赵家村、东固璧村的奶奶庙和水磨头村的泉水源头处等地进行过实地考察,终于搞明白了家乡河流和地名的来龙去脉,并且写成了文章,写进了村志。因此也越来越觉得是天意在助我此生应当完成这项回报家乡山水和父老乡亲的任务。我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童年的故土一定会越发展越好的。说不定,在什么时候,“冶水”的多处源头还能够涌泉重现。也说不定在哪年哪月的三、六、九日里,冶水岸边的东冶头村的集贸市场又会繁荣昌盛起来。


REVIEW

作者简介:李彦良  山西昔阳人,1948年生,无党派界别,退休教师,省作协会员,退休前为副教授职称。2004年由文史出版社出版《三音集》,2011年由九州出版社出版《瓦妮说童年》,2015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点击金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