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家专栏】吕达余|孔子说“孝”

 新锐散文 2020-08-08

作家专栏

展示名家作品

推介优秀作者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创|作|心|得
chuangzuoxinde
吕达余

有感而发,不作空论。语求典雅,意求平易。远离时尚,追求本真。

孔子说“孝”

吕达余

在《论语》之“为政篇”中,有四个人曾问孔子:什么是孝?但孔子的回答均不同,大约针对的对象不同,回答也就有异。孔子作为大教育家,不仅有教无类,而且区别贤愚,因材施教,所以方法也就不同。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样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古今一直是被推崇的。

先看鲁国大夫孟懿子问孝: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后来,他的弟子樊迟来替他赶车,孔子向自己的学生说起此事。樊迟就问“无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这不是在讲家事,是在讲政治。春秋时期天下“礼崩乐坏”,诸侯大夫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在礼仪上“僭越”现象比较严重。说白了,就是臣下礼仪与用度上不守规矩,向周天子看齐了,并进而不守统一的政令。孔子是要“克已复礼”的,他整日里梦周公,容不得这种现象,所说劝告孟懿子,养父母、葬父母,祭父母,要守臣下的本分,不能逾规,要遵守周朝的典章制度。

“孝”在儒家的心目中,本就是一个政治概念。儒家学说核心是“仁”,什么是“仁”呢?在《论语》“学而篇”中,孔子的学生有子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就说得很清楚,“仁”讲的就是“孝弟”,又写作“孝悌”,通俗地解释就是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虽然不仅于此,还有其它内容。凡是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人,就不会犯上作乱,这就是“仁”的根本。

孔子虽不得意于当时,周游列国累累如丧家之犬,要“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了,死后却大红大紫了起来,历代统治者未有不倡孝道的。因为天下普行孝道,平民百姓就会安于统治,孝父母与忠皇上是一体的。然而历代要造反的人,却要反对这个东西,说是不能愚孝愚忠,要破。不破旧秩序焉能建立新秩序?曾经有一个时期普遍倡导造反,反对做封建阶级的孝子贤孙,要革命,要打破现存的社会秩序。后来“孝”就走了背字,好长时间不再提了。亲不亲,阶级分,立场定,是非明,传统伦理破了,出了很多父子反目成仇、母女脱离关系的事。

那么,“孝”的政治意义就那么强么?也不是那么直接。实行所谓孝道,在孔子的眼里,其实也很日常,多体现生活小事上。

鲁国大夫孟懿子的儿子孟武伯也向孔子问孝,《论语》上是这样记载的: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孔子说孝顺父母要注意关心他们的健康,也就是关心他们的生活。这就接近于今天我们平常人所说的孝了,很生活化。孔子的学生子游问孝。孔子又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又提到一个新的境界。供养父母、关心健康,但态度不好,这和养犬马有何区别?所以“孝”的本质是敬,要从内心里尊重父母。但怎样才叫敬?孔子学生子夏问孝,孔子就讲清楚了: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女在父母面前有悦色,是一件难事。有事情年轻人干,有好吃的给老人吃,孔子以为这还不是孝。在干这些事的时候,还得要有好脸色,就是要敬。你的脸色不好,父母能坐得住、吃得下吗?

今天再行孔子之孝,“色难”的事应该少了。子女多数不独不用供养父母,到是“啃老”的人不在少数。如今社会卫生健康体系健全,父母的身体也不劳子女操心。所以,现在的为人子女者,面对父母时脸色应该怡然。只要父母不给带孩子或带得不够好,不给钱或给的钱少,不要生气就行。现在子女若说行孝,按孔子时代的要求,应该是简化版的了,标准已经大为降低,时代不同了嘛。只要闲暇时能回家看看,围着父母笑意盈盈,陪老人吃吃饭,说一说闲话儿,就体现孝心了。这样的标准如果报告孔子,称之为孝,孔子恐怕会觉得牵强。若是要说,即便这样,有些子女尚觉“色难”,老夫子恐怕会跳起来,不知又要说什么“子曰”了。

作家专栏栏目说明

应文友要求,新锐散文平台开通《作家专栏》栏目,旨在展示名家作品,推介优秀作者。

投稿时,请精选5--8篇作品、创作心得与作者简介和生活照一起发邮箱,如有高清配图,可一并发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