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稿选粹】李三祥|秦岭乡土题材小说及《秦岭镇》描绘和呈现的乡村画卷

 新锐散文 2020-08-08

新锐散文

情怀温度

情感,思想,

角度,视野

秦岭乡土题材小说及《秦岭镇》描绘和呈现的乡村画卷

在天水作家群里,把秦岭这一能够体现中国山河大势走向和南北地理分界的名山作为题材,并为它赋予了饱含地域文化色彩的甘肃籍作家,让人印象深刻而又走向全国的有两个人,一个是从东柯谷街子镇走出来的王若冰和他的《大秦岭》,另外一个,就是在天水成长,后来去了天津,继而以其雄厚的实力和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创作而享誉当代文坛的秦岭。

秦岭是从羲皇故里走向全国的天水人,但他本名何彦杰而不以姓名显世,秦岭是他的笔名。这样的称谓,恰如历史上的秦始皇,本来姓嬴名政,但因其在历史上实现了横扫六合而开创了秦国一统天下的丰功伟业,被认为是德过三皇,功盖五帝的秦始皇帝。秦岭作为从秦人发祥地西秦岭地域走向全国的一位实力作家,以秦岭作为笔名,以秦岭面对《秦岭镇》,是有着他自己对故乡天水和滋养他走向成功并摘取文学桂冠的情怀与胸怀的。

从他的老师和诗人周舟的介绍里,我们知道了他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在当时很有影响的几个文学杂志上发表诗作,成为在当时就有影响的校园诗人。在他所就读的师范校园,也带动和形成了一种关注文学动态和热衷文学创作的风气。在他的影响及当时校内几位在文学领域富有造诣的老师的扶持与引领下,就有一大批从事文学创作的同学和校友,因热爱和坚持文学创作,这些人后来陆续成长为当地和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与影响的作家。   秦岭的创作从写诗起步,继而涉足散文和小说题材作品的创作,从他已经在全国公开出版发行的作品数量来看,就有《皇粮钟》《断裂》《在水一方》《绣花鞋垫》《借命时代的家乡》《透明的废墟》等文学作品16部,其中与故乡天水有关的作品就有9部之多。  

长篇小说《皇粮钟》从题材选择,到主题所反映和表现的时代命题与高度,可以看作是其文学创作道路上走向更为成熟与成功的高度的一个分界,具有分水岭意义。这是一部着眼农业和农村与农民生活,反映国家因取消农业税政策,而免去了几千年来农民要向政府上交公粮这一重大历史主题的小说作品。因为其反映素材的独特性唯一性和敏感性,语言表现的巧妙与西北农村独特的地域色彩,深刻地揭示和挖掘了与农民生活与时代气息紧密相连的时代主题,既富有历史的记忆,更能深刻地反映和表现在改革的时代浪潮里,传统农村在这一巨大变化的背景下发生的,足以影响到亿万农民生活状态和改写社会历史发展变迁的现实意义。

在当代反映同一题材内容的众多作家和作品中,因其所拥有和具备的独一无二的特质和价值,已被长春电影制片厂获取版权,作为一部即将搬上荧幕要推向全国发行的优秀历史题材影视文学作品。在《皇粮钟》拍摄的过程中,秦岭作为剧本题材脚本创作的原作者,还尽自己的所能,积极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争取导演和摄制组能够在天水当地取景拍摄,但由于这一作品反映西北农村题材的典型性和普遍的代表性需要,最后选景地被摄制方确定在地处平凉境内的庄浪县农村拍摄,但有部分镜头的选景地,还是放在了他的故乡秦岭镇的归属地天水拍摄录制。从这些不为人知的情节,让我们不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秦岭作为一位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的开阔胸襟,更让我们体会到其作为一位从甘肃走向津门和全国的文学作家的深厚的乡土情怀,以及他对故乡及当地家园所体现出来的眷眷深情。

反映5.12汶川大地震题材的长篇小说《透明的废墟》,是秦岭笔下又一部代表其近年来小说创作高度的力作。它与前面提到的《皇粮钟》一道,被王若冰老师称为随着历史的推移,它可能会成为同类题材作品中反映重大主题的一部时代绝响。而事实也正在佐证着这部作品所反映题材内容的深度和其代表的高度与唯一性,同样,它已经被长春电影制片厂获取了版权,作为脚本,即将改编成为影视文学剧本摄制推出。  

秦岭小说作品在语言表现上,极富天水方言俚语和民俗风情等地域文化特色。在被《小说月报》刊登发表的中篇小说《秦岭镇》中有大量的方言应用和体现,读来亲切温情而又富有特色和表现力,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即能感受到历史与现实的真实况味,又能触发其中具有活化石意味的历史厚重之感,从而也使得其作品在语言表现上,更富于透穿力,显得活泼生动而饶有趣味,打印上了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

以《秦岭镇》为切入点,把时代变迁和农村题材,通过故事情节和巧妙的构思,围绕主题塑造主要人物,让他们在农村城镇化的时代背景下,透过农村与城市生活间空间的变换与穿插,故事的主人公秦连翘和她的追求者的爱情故事,在返乡主题里构架和铺展故事情节。通过秦岭镇当地任、秦两大家族老一辈人之间曾经发生的恩怨情仇的历史画面,渗透和呈现出传统的地方民俗风情与乡土气息,体现出作者对作品所能承载和体现的历史文化的把握和思考。这即是作者审视和挖掘能力的展示,也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回顾与反思,因为作品里有了这样的挖掘与积淀,从而也赋予了小说在主题表现上,凭添了历史沧桑与厚重的分量。情节中布局关于当地如何发展的现实主题,是通过两类不同观念的角色人物的在项目选择上的明争暗斗表现出来的,是引进资金种植连翘发展药材产业,还是毁掉已有的林地植被采掘五花石,敏锐地把保护生态和环境与地方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对接,对人物的形象塑造和描写,通过这样的命题为引子,巧妙地让他们在这样的事件中登台亮相,进而展现和揭示他们形形色色的不同性格特点,把他们各自的心机、执着、纠结、宽厚等心理状态和行为举止表现出来,让人觉得他们是那样的有血有肉而真实可信,但作品的主题,落脚点最后回归到能够代表社会发展和正义方向的一方,让我们看到的,是一种代表社会良知和正气的正面力量的东西张扬出来。

不仅如此,《秦岭镇》中关于秦岭当地的历史文化元素的巧妙引用,象秦公簋、分水阁,以及任其昌等历史文化名人,还有当地的民俗风情与家风等话题,让我们在历史的真实与现实所营造的故事的虚构中,触发关于地方文脉与历史的诸多记忆,进而在对传统和历史的传承与现实的发展问题上,获得关于今后农村社会如何发展的思考与启示,秦岭小说的魅力也正体现在这里。


李三祥,男,1968年10月出生,甘肃天水人,中学教师,中级职称,文史专业毕业。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天水杜甫研究会会员、天水诗词学会会员、天水市作协会员、秦州作协副秘书长、天水南山诗社副社长、天水秦腔研究会副会长、 《秦州文艺》编辑。2009年7月起开始涉笔从事业余文学创作,已在《兰州日报》、《天水日报》、《天水晚报》、《东方散文》、《秦州文艺》、《南山诗刊》等报刊杂志发表古韵诗词、随笔和天水民俗方言等文字20多万字。其中《天水晚报》文化秦州栏目已发表方言天水系列文章51篇,2010年在第25届中国地市都市报新闻奖评选中获三等奖一次。散文集《官屯岭上的牧歌》(南山文丛之一)于2015年获天水市第二届麦积山文学艺术奖优秀奖。

新锐散文

请支持如下稿件:人性之美、大爱情怀、乡愁、

亲情友情爱情、生态情怀、性灵自然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