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签约作家】袁春波|好的文字是一条河

 新锐散文 2020-08-08

新锐散文

情怀温度

情感,思想,

角度,视野


好的文字是一条河

——读《蜀河往事》

周二,在冬日午后的暖阳下,我背窗静坐,捧起我的本家明秀老师的《蜀河往事》。明亮而有温度的文字,深深打动着我。

周三的语文课上,我给同学推荐了第二辑“今我来思”中的一篇《那时的核桃》。在诵读的时候,我的眼眶几度湿润。尤其是读下面几段文字的时候,不少孩子的眼里也闪着泪光:

终于,在离家很远的一个叫龙脖子的地方,我看见了父亲。

我看见他的时候,他正坐在公路边上歇着。头上戴着一顶大草帽,怀里抱着那根做拐杖用的木棍,衣服裤子都是湿淋淋的。因为腰疼,他的坐相很是滑稽。他的身边是一副担子,一根长长的木棍就是扁担。扁担的两头,是两个半袋核桃。

父亲看见了我,笑了。我看见了父亲,哭了。

那天,那雨,还有那条简易的乡村公路上,我和父亲一老一少抬着那两个半麻袋哗哗作响的核桃,艰难地行走在泥泞中。

父亲把那两个麻袋不时地偷偷往自己的怀里一挪再挪。

周四,就是今天,我有了一段长一点的相对完整的时间。上午,下午,我读完了整本书。我读书的习惯是先读序、自序、后记,如果认为值得读下去,再回到目录,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来读。

接着前两日读完的第二辑,从第一辑读起,桅杆林立的古码头,一条条幽深的小巷,还有黄州馆、杨泗庙、烧狮子、民族食府、蜀河八大件,蜀河古镇的印象形成了,慢慢加深了。更重要的是,在《外祖父:不折的脊梁》中,从外祖父一家辐射开去,我更多地了解了生于斯、长于斯的蜀河古镇的人们的生活。

小姨,把我安顿在一个安静的地方,自己拿着一根从家里带来的抬杠和绳子,快步跑到外祖父歇息的地方,我看见外祖父把麻袋搁置在一块大石上,伸直了腰,扯下褡裢擦去脸上滚落的汗珠,仰起脖子大口大口喘着粗气。小姨把麻绳平铺在地上,外祖父和小姨合力将麻袋挪下来,麻绳兜住了鼓囊囊的麻袋,小姨把麻绳的两头,挽成了一个结,穿上杠子,和外祖父抬起麻袋,踉踉跄跄往前走。我看见,弯腰抬杠即将起身的外祖父,用力把绳子往自己怀里,一挪再挪。

我站在原地,一动也不敢动,满脑子都是外祖父背负麻袋,一副挣命的样子。

外祖父的“一挪再挪”,让我回想起明秀和父亲大雨中艰难抬起核桃的一幕——父亲也是一挪再挪。

外祖母每一顿饭菜,都能在外祖父和舅舅下工后准时端上饭桌,往往这个时候,外祖母并不上桌和外祖父、舅舅一起吃饭,她的厨房里,总是有各种忙碌,她忙着给外祖父和舅舅添饭,忙着给疲于奔命的外祖父和舅舅递上茶水,一直要等到家里所有的人都吃饱之后,才给自己舀一碗饭,就着桌上剩余的菜,还有菜汤,一个人坐下,不慌不忙地吃。

这个场景,又让我想起明秀深情回忆起一家五口生活情形时,母亲忙忙碌碌的身影。

细细品读这些文字时,我在心底想,一个人对故土故园旧家的深情,其实都源于对家人的深情;以这一份深情为底子,为“核”,又会生出对这个世界、对所有人的深情真意。这正如明秀在第二辑“今我来思”里《废园》一篇结尾写的那样:

如果没有父母,如果没有家园,如果没有岁月的痕迹,我们的生命,我们不懈的奋斗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真切的感受是,在一篇一篇文字里,我找寻到了山水、乡亲、家人与明秀之间密切关联着的那个结——

我在明秀的父亲身上,看到了她外祖父挣命的影子;我在明秀的母亲身上,又明晰地看到她外祖母的影子。人世间,一代一代,每一方水土里的人们,在赋予下一代生命的同时,把面对生活的认真、乐观与坚韧,把对人间亲情的无比珍视,也认认真真地传承下去。就像外祖父和小姨、父亲和我抬着麻袋时的一挪再挪,就像小姨牵着我的手、我牵着外甥的手一样,代代相传。

读第二辑《山中,那大片大片的野菊花》时,母亲的那声叮咛——珍儿娃,路上过细啊——一遍一遍地出现。我想,也许这话语,在母亲过世后的几年里,千百次地在明秀的心头泛起、耳边响起。而且,这叮咛,会陪伴她过细地走过人生中的每一步、走好人生中的每一步。

父亲,厚实而坚韧的核桃;母亲,平凡却高贵的野菊:在我这个读者心里,父亲母亲和这两个意象叠加在一起。而明秀老师,这个把这些情景深深烙印在心里的人,这个把这句叮咛牢牢刻在心底的人,她将如何对待她的亲人、友人,她的同事、学生呢?她会如何珍视人生的幸福、如何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呢?她又如何看待棕溪、蜀河以外的他乡呢?

我自然想起自己读过很多遍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荣如德译)结尾阿辽沙那段著名的讲话了:

最崇高的精神力量,在今后的生活中对身心最有益的感受,莫过于某种美好的回忆,尤其是童年时代从故乡故居保留下来的回忆。……某一段从童年时代保留下来的美好而神圣的回忆,或许正是最好的教育。如果能带着很多这样的回忆走向生活,这个人便可终生得救。即便只有一段美好的回忆留在我们心中,有朝一日它也会有助于我们得救。

因为特殊的原因,第三辑“青青子衿”中的篇目我没能够细细通读。但我很清楚,“青青子衿”的下一句是“悠悠我心”,经过蜀河涵养的明秀,无比珍视亲情的明秀,那样认真、乐观、坚韧的明秀,对大地上的每一个地方,对人世间的哪一位朋友,能不真挚深情地对待呢?

作家张炜说过,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一条河。好的文字,同样是一条河,不需要怎么雕饰甚至根本无需雕饰,它清莹、秀澈,明亮而有温度,从人的心间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奔涌出来,认真、乐观、坚韧地向前,就像蜀河,就像汉江,就像长江,就像黄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