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家专栏】李东辉|细节与断想

 新锐散文 2020-08-08


作家专栏




展示名家作品

推介优秀作者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创|作|心|得
chuangzuoxinde

李东辉


残障是一种限制,是一种困厄。因为限制,我们要挣脱,因为困厄,我们要突围。而这个挣脱与突围的过程就是生命彰显其意义和风采的过程。二十多年来,正是在这样的挣脱与突围的过程中,我体悟到了精神层面的真实与心灵世界的丰富。懂得了爱的真谛。也就是德国神学家舍勒所说的那样:“爱是先于一切信仰而存在于我们生命之中的属灵。这不需要理由的爱便是我们敢于面对一切苦难,并且以歌唱的姿态走上生活之路的理由。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每个人都活在有形与无形的限制与困厄之中。我们都面临着一个挣脱与突围的问题。没有限制与困厄感的人生是不丰富不完满的。这大概就是哲学、文学、甚至宗教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被消灭的原因所在,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要写作的理由了。

细节与断想

2008年九月六日下午七点钟左右,由一位志愿者陪领,我通过鸟巢F区看台检票口,找到自己的座位,志愿者安顿我做好,她把一个环保手提袋交到我手中,说手提袋里有几样东西是在开幕式上用的着的。诸如小国旗,国际残奥会会旗,手电筒等等,最后,女孩子从袋子里拿出一支荧光棒,她手把手教我如何使用,并告诉我这小小的荧光棒有三种颜色,.红绿蓝,转动起来非常漂亮。我向她致谢,女孩子含笑跟我道别,转身走出鸟巢。忙着帮助别的人去了。

拿着荧光棒的手柄,感受着渐趋热闹起来的气氛,想象着鸟巢的宏伟与壮观,想象着九万多观众坐在一起该是怎样一个场景!忽就觉得手中这小小的荧光棒有些可怜滑稽了。偌大的鸟巢,如此富丽华美的场景,还有为开幕式营造气氛所启用的各类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与之相比,一支小小的、土里土气的荧光棒能派上啥用场,纵然它发出的光很好看,那也不过是微乎其微的。有如萤火虫之于探照灯,小舢板之于航空母舰。这样想着,不觉生出与这荧光棒同病相怜的感伤。如果说在这宏大的体育场里,这荧光棒渺小到可以忽略不计,那么,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我这个残缺不全的生命又算得了什么!浩瀚海洋里的一滴水?茫茫森林中的一片落叶?生命的意义究竟何在!心念及此,我把荧光棒悄悄放回手提袋。

不合时宜的情绪一直持续到开幕式前十秒倒计时,随着现场十几万人(据说包括志愿者、演职人员和观众,那晚的鸟巢共有十四万之众)齐声读秒时,我才如梦初醒般转过神来。那惊心动魄,排山倒海般的呼喊会把任何冷寂甚至麻木的心魂唤醒。于是,我抖擞精神随着那令人热血沸腾的喊声,大声读着:九、八、七、六……

四千多名各国运动员入场后,名为《和梦一起飞》的文艺演出开始了。如梦如幻,深情款款的演出把所有观众带入一个美轮美奂的艺术氛围之中。超越国界,超越信仰,超越种族,超越一切的无言大爱,讲述着人类共同的光荣与梦想,执着与追求,祈祷与祝福!然而,受视力所限,我无法捕捉到演出现场传达出的全部艺术信息和主题意象。深感懊恼之时,身边一位盲友把一只耳机塞到我手中,我们心领神会地相视一笑。于是,我一只耳朵听着收音机里中央电台的现场解说,一只耳朵听着现场的所有声响,整个心神完全融入到那样一种从未体验过得难以言表的氛围之中了。不知从何时起,我的手中又握着那只小小的荧光棒了,并且不时高高地举起它,尽情地摇晃着它。广播里不时传出解说员激动的声音:“此时,现场的所有观众晃动手中的荧光棒,一支支小小的荧光棒发出美丽的光,偌大的鸟巢被这一支支小小的荧光棒点缀得绚丽多彩,如同夜空里晶莹闪烁的星星。壮观而奇美,小小的荧光棒让鸟巢成了一个缤纷浪漫童话般的世界……。”

精彩、生动、传神的解说,身临其境的现场感,时而令我热血沸腾,时而令我心旌摇荡,小小的荧光棒成了我释放激情,表达心愿的最佳选择。偶有片刻安宁的时候,我便会用手轻抚那小小的荧光棒,是下意识,也是向它传达着我的歉意,曾几何时,我是那样看不起它,鄙视它的存在,质疑它的价值,然而,小小的荧光棒用它美丽的渺小给我上了一课,是的,一支荧光棒是渺小的,她发出的光也是渺小的,然而,当无数渺小的美丽聚合在一起,当无数美丽的渺小彰显出全部热情,世界将因他们而改变,生活将因他们而精彩。渺小的美丽是个体生命存在的诗性表达,美丽的渺小是构成生活画卷的景观元素。

四千多名残疾运动员来自一百四十七个国家和地区,与奥运会开幕式有所不同,残奥会开幕式的顺序是运动员先入场,然后才是文艺演出。这是为了方便各国运动员能更好地欣赏文艺节目。人文奥运、人道关怀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之中。

从第一个入场的几内亚代表团到最后一个走进鸟巢体育场的中国残奥代表团,现场观众始终以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对他们表示着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敬意。较之于诸如中国,美国这样人数众多的代表团,一些小国仅仅派出有几个人组成的代表团参加北京残奥会,甚至有几个国家只有一名运动员参加比赛。然而,当他们略显孤单的身影出现在体育场的时候,当他们在礼仪人员的引领下,昂首挺胸,高擎着自己祖国的象征着国家荣誉与尊严的旗帜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的心便会被一种叫做庄严、神圣的情绪所占据。我把更多的敬意与祝福默默地,虔诚无比地送给他们。残缺不全的躯体,饱经苦难的生命,孤单影只的身影。然而,他们却让自己祖国的旗帜高高飘扬在北京奥林匹克会场的上空;他们以自己不屈的意志与生命的尊严让自己和自己的祖国一起享有了与所有人,所有参赛国同样的礼遇与尊重!他们以自己羸弱的肩膀扛起了生命的尊严,扛起了祖国的荣誉!残缺不全的身体与不屈不挠的灵魂一起诠释着生命的伟大与悲壮!我愿意把更多的掌声,更多的敬意,更多的赞美送给他们!行走在浩瀚沙漠里的驼队商旅固然给人以许多诗意的想象,但一个人的苦旅与跋涉才是真正的壮美与神圣!

随着一声声惊天动地的炸响,五彩缤纷的礼花在北京的夜空灿烂绽放。绚丽的礼花把鸟巢体育场的上空装点得五彩缤纷,热烈喜庆的氛围萦绕在每个人的心中。各色造型不同的礼花传达着人们对残奥会,对来自世界各地的残疾运动员的欢迎与祝福,传达着对每一个热爱生活,顽强拼搏的残障同胞无限的敬意与赞美,传达着对美好梦想的向往与憧憬!

每当听到体育场上空有礼花弹炸响的声音,每当现场的观众爆发出山呼海啸般欢呼声的时候,我都不由自主地抬起头来,仰面朝天,尽管我的眼中空空然依旧,尽管世界漆漆然依旧,尽管我只能凭着遥远依稀的记忆想象着那绚丽多彩的美丽,但我依然激动着,喜悦着,并且欢呼着,直到礼花散尽,欢呼声渐息。

有几次,塞在右耳内的耳机掉了出来,我竟全然不觉。不想身边那位与我共用一副耳机的盲友竟也几次问我耳机掉在哪儿了。他也跟我一样,只顾仰头向天,忘了耳机的存在。本以为只有自己才会那么容易忘乎所以,那么缺乏自控,那么容易激动。却原来,现场的每一位视障观众都是那么情不自禁,不由自主地仰望苍穹,为那刹那间的绽放而欢呼,而喜悦。失明,阻隔了眼睛与色彩的对话,但阻隔不住心灵对光明的渴望,对美好的向往!

当绚烂的礼花星雨般绽开的时候,当一切美好如丝带将我轻轻萦绕的时候,我忘了自己是个盲人了,我的心眸满是绚丽的美好和美好的绚丽。那是一种忘情的陶醉,那也是一种忘我的超越,是对美好的情不自禁,是生命与心灵的完美融合。

如果把北京残奥会的开幕式看作是一首动人心魄,感人至深,令人荡气回肠的华美诗篇,那么,最后的点火仪式就是这首华美诗章的最精彩,最奇妙,最具象征意义,最出人预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诗行了!无论是从艺术审美的角度上看,还是从点火仪式本身对北京残奥会主题超越,融合,共享的诠释来看,它都是让人叹为观止,颔首称奇的。

2008年9月6日,北京时间23时02分54秒,我国残疾人跳高运动员侯滨点燃了鸟巢体育场内的主火炬塔。刹那间,熊熊燃烧的圣火照亮了鸟巢体育场的上空,照亮了现场每一个人的笑脸,照亮了人类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旅程,照亮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美好愿景,照亮了“超越,融合,共享”的本届残奥会主题。

从侯滨接过火炬到他拽动绳索把自己拉上三十九米的高空,点燃主火炬塔,侯滨用了三分三十四秒。这三分三十四秒的时空旅程,是梦想与现实的交融,是追求与奋斗的再现,是人类精神与人性光辉的完美体现!“奥运会在中国举办之时,就是中华民族强盛之日”!南开大学创办人张伯苓先生当年的慨叹道出了中华民族渴望强盛,企盼民族复兴的梦想。而今,奥运会与残奥会走进了中国,走进了北京,走进了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中!

正如广播里解说员所说的那样:“在诺大的鸟巢体育场的衬托下,侯滨的身影显得是那样的渺小,那样的孤单,然而,他又是那样坚定,那样无畏,侯滨是渺小的,但他所走过的路和他在赛场上所取得的成绩,他此时此刻令人惊心动魄的举动又是如此的壮美,如此的伟大!”

是的,坐在轮椅上的侯滨不是无所不能的神,不是轻贱一切的自大狂,他清楚自己的残障与缺憾,他知道自己所受到的束缚与限制,他才为自己燃亮一支火把,抓紧信念的绳索,不断提升着自身的高度与境界,用自己手中的火把点燃那象征人类精神的火炬塔。他是戴着镣铐的舞者,侯滨有理由接受世人的尊重与礼赞。

注:整理旧物,无意间找出了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的贵宾入场券,往事涌上心头,历历在目,心生万端感慨。于是,想起了当时写下的一篇札记,略作整理,缀成此文,与诸君一起回眸留在往昔岁月里的那些难忘与美好。

作家专栏栏目说明

应文友要求,新锐散文平台开通《作家专栏》栏目,旨在展示名家作品,推介优秀作者。

投稿时,请精选5--8篇作品、创作心得与作者简介和生活照一起发邮箱,如有高清配图,可一并发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