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纸上春秋‖扫晴娘的扫把可以扫走飞碟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20-08-08

梁武帝

咏纸诗


皎白如霜雪, 

方正若布棋, 

宣情且记事, 

宁同鱼网时。

纸是人类文明的载体

文人墨客用轻盈绵软的宣纸来抒情写意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人则在耕作闲暇裁出一张张风格朴拙的剪纸

装点平凡的日子

       剪纸在农耕为重的中国传统社会有着久远的历史,更与中国人对家庭和睦、子孙满堂、丰衣足食、健康长寿等强烈的祈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民间剪纸中的'扫晴娘'亦然,但是你知道扫晴娘这个被纸勾勒出来的经典形象到底有一个怎样的典故呢?她手中的扫把扫的到底是什么呢?

      “扫晴娘'是手持扫帚的妇人剪纸形象,通常挂在屋檐下。元代此习俗已在北方流行,李俊民曾作《扫晴妇》:“卷袖搴裳手持帚,挂向阴空便摇手……龙公不作本分事,中间多少闲云雨。见说周人忧旱母,宁知东海无冤妇……”显然“扫晴娘”就是民间祈求雨止天晴这一愿望的生动体现。所以扫晴娘扫的不是寂寞,是乌云~!乌云~!云~!

       而记叙清代北京四时风俗的《燕京岁时记》写道:“六月乃大雨时行之际,凡遇连阴不止者,则闺中儿女剪纸为人,悬于门左,谓之扫晴娘。”这种剪纸形象在民间各地颇为流行,名称略有差异,除“扫晴娘”外,还有“扫天婆”、“扫天媳妇”、“扫天娘娘”等叫法,具体习俗也不尽相同。基本形象是一手持扫帚的妇人,也有另一手持锣、掸子,或是双手持扫帚的。“扫晴娘”一般贴在门窗或者墙壁上,也有用红线与木棍、高粱秆相绑后插在屋檐上或者院子里的。大部分地区的“扫晴娘”是正立的,也有倒挂或倒贴的。此外某些地区还有天晴后将“扫晴娘”焚烧的习俗。



“扫晴娘”频频出现在民歌中:

       陕西《扫天歌》扫天媳妇扫天啦,下的多了遭灾啦。先扫阴,后扫晴,三扫扫得满天明。四扫小媳妇穿花鞋,五扫老婆子烧干柴。

       豫北《扫晴娘止雨歌》扫晴娘,扫晴娘,三天扫晴啦,给你穿花衣裳,三天扫不晴,扎你的光脊梁。

       毫州《扫晴娘》扫晴娘,扫晴天,给你做个大红衫。扫晴娘,扫不晴,把你屁股打通红。

      这些言语直白的歌谣传达了劳动人民对“扫晴娘”这一形象的喜爱,以及他们对风调雨顺、生活富足的渴望,让人倍感亲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必苦守一亩薄田、靠“老天爷的恩赐”吃饭,扫晴娘也不再如以往那样盛行于民间,而是更多地留存在我们的记忆中,偶然看到这高擎扫帚、驱走乌云和阴雨的小纸人时,我们还能想起自己的祖先曾经有过怎样美好的祈盼,又是怎样为之辛勤劳作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