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宫第二课 | 建筑大师 奉旨兴建紫禁城

 童行者 2020-08-08

推出故宫系列课程之前思考了很久,我们要给孩子们呈现一个什么样的故宫。

600多年,24任皇帝,贯穿了明清两代,故宫就像是一本很厚的历史书,建筑、服饰、装饰、礼制、皇权......如果一章一节的讲给孩子们听,我们会培养出一个个历史研究员,但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

怎么才能把这本厚厚的历史书,压缩成一本薄薄的书,一本孩子们喜欢的故事书呢?

第一课,我们就借着故宫的建造者--朱棣,为孩子们画出一个故宫的轮廓。

从南京搬家到北京,要在建一座什么样的新房子?

平时喜欢在哪里办公,在哪里睡觉?

建那么多间办公室各有什么用?

皇后怎么被赶出了自己的卧室?

愿不愿意在自家门口砍头?

......

有了轮廓,接下来要怎么由浅入深的了解故宫呢?

来故宫,无论怎样都躲不开一个话题,那就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600年时光,200多场破坏性的地震,都没能动摇紫禁城,是什么样的设计,让他坚不可摧? 风水、资金、人才、气候、材料、技术......建造之前需要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

系列第二课,我们奉旨兴建紫禁城,从设计师的视角,思考怎样建造一座皇家宫殿,从美学、信仰和建筑结构等方面,深入探索故宫。

设计建造紫禁城

我们要考虑哪些问题

选址布局里之谜

当我们从南到北穿越故宫的中轴线,你一定会发现,外朝内廷、左祖右社、左文右武......为什么紫禁城里的一切,都近乎苛刻的追求着对称?《周礼·考工记》里的规矩从哪里来,五行、风水怎么影响着故宫设计,这条中轴线又是怎样影响着今天的北京?

建筑里的“黑科技”

600多年的时光,200多场破坏性的地震,包括那场将唐山几乎夷为平地的大地震,都没有能摧毁紫禁城,只是让他挪动了几厘米。是什么让他坚不可摧,从他的身上,又能看出古代工匠怎样的智慧呢?

不止地震,之前的一场暴雨,重创了北京的地下排水系统,但在紫禁城,即便大雨,却很难见到积水出现,为什么?面对种种天灾,故宫最初的设计师是怎样规划的,历代又做了哪些改良?一起去寻找答案。

故宫里的大怪兽

故宫里生活着哪些神奇的动物?是谁蹲在房顶屋脊上注视了600多年,是谁藏在各个宫殿的角落镇守一方,又是谁贯穿了整座为紫禁城消灾解难......走,认识他们吧。

除了红墙黄瓦,紫禁城里藏着多少种色彩,龙凤狮虎、藤蔓荷花、山水日月、星辰云气......那些截然不同的纹饰里,又藏着哪些含义?边走边看,听听他们的身世之谜。

故宫的太多的文化精髓、文化信息,无论是谁都无法在一天半日间展现所有。我们更希望的是,通过这一系列的故宫探索,让孩子们学会一种追根溯源的思维方式,帮助孩子们建立了解大中国的框架。

如果过你还没有深入走进故宫,那就从第一课开始,在孩子心中留下故宫的轮廓,如果是老朋友,那么就一起来吧,故宫系列课程继续出发。

故宫第二课

藏在建筑里的美学、文化与明清历史

2018.12.01/02

北京故宫

报名须知

推荐年龄:8岁及以上(单飞)

课程价格:550元/人

会员优惠:50元/人;

*三人及以上一同报名可享受会员价

报名方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