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肩BBC丨《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竟有1/5来自这片植物王国!

 童行者 2020-08-08

堪比BBC的国内首部大型植物纪录片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每一帧都可以当壁纸

8.8的豆瓣评分,跨越27省的深入拍摄

3年风霜,最大尝试

堪称最难系数纪录片

地球上植物大约三十万种

却有近十分之一生长在中国

而有那么一个地方

拥有着我国1/5的植物物种

是我国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那就是西双版纳

4000多种高级植物

国家一二类植物的生长基地

所以这里又被称为“植物王国”

国内最大的雨林区

那么,作为旅游胜地享誉国内外的

西双版纳

你究竟了解多少呢?

小编接下来用5张图,带大家走进

这片神奇的热带雨林地区

01


“绞杀榕”-森林霸主

绞杀榕那黏糊糊的种子被路过的小动物黏在身上,落在土地里,落在粪便里,破土而出长出气生根之后,离它最近的树木就要开始遭殃了。

被绞杀榕选中的植物可以说是大限已到,无力回天。只见那气生根不停向上生长,将这里本来生长的树紧紧的包裹在怀里,一边吸取营养一边抱得更紧,直到原树最终Say goodbey(原树:惹不起,我尽力挣扎了!)这就是雨林常见的“绞杀现象”。

▲原主寿命已尽,绞杀榕茁壮生长

绞杀榕虽然有傲视雨林的霸气,对于弱者来说,它是杀手,是死神,但是对于整个雨林,它们却是加速更新的关键力量。在它们纵横交错的结构之上,储存了雨水和泥土(方便其他附生植物来包住不包吃)。

绞杀榕特别适合攀爬,盘根错节的藤蔓好落脚,蹭蹭的就上去了。

▲绞杀榕的气生根盘绕在其他树木上,吸收养分

“望天树”-雨林的巨人

望天树和它的名字一样,是一个大长腿,被光360度无死角照射是完全可以保证的。毕竟作为雨林里的大高个,有着80-120米的高度,“雨林的巨人”的称号是实至名归

享受着得天独厚的阳光和水分,说出来有点不好意思,结实是真的不算多,成年望天树还没来得及看着孩子长大,这些娃就迫不及待地都要离开。

当父母的哪有不疼孩子的,这不,给每一个孩子都穿上像直升机旋翼一样的叶片,既然长大的娃留不住,那就让它安全、自由的去开始它们的人生吧,完美落地,满分!

徒步雨林的时候,偶尔也可以捡到穿着旋翼的望天树果子,从树上飞来的时候特别像小时候玩的竹蜻蜓。

▲像螺旋桨的望天树果子

02

“鸟巢蕨”-荒野维生野菜

鸟巢蕨的生存技能就是“抱大腿”,依附在其他高大植物的树杈,枝干上,过着每天包住不包吃的日子(前面的绞杀榕有提到),可以说是非常滋润了。毕竟如果靠它矮小的身子在地面上自由生长,没水、没阳光的话,不过几天就不行了。

在高处蹭住,偶尔有些鸟儿的粪便或者下一场雨,就可以第一时间获得营养然后走向人生巅峰。

▲生长在乔木树干上的鸟巢蕨

“老虎须”-不爱红妆爱黑脸

就拿这长相来说,虽然看起来确实像一个马上就要张牙舞爪的老虎脸,但是忽略掉那长长的胡须的话,看起来更像一只优雅的黑蝴蝶。

▲长了胡子的黑蝴蝶

长着一张“霸气”的脸,干着一些霸气的事。它扛得住旱季,耐得住高温,高温下更是能生长迅速。

但是!虽然生长环境不缺水,但是完全没有阳光也是不行的,再加上果实成熟后路过的老鼠啃一口,蚂蚁再来分一杯羹,真的是太难了!

看着隔壁家的花瓣一个个红的、黄的、蓝的、绿的......一片大好彩虹色,但是黑色花瓣的植物是少之又少,你要是在雨林中看到它,真的会惊叹它的美丽。

“扁担藤”-天然饮料厂

扁担藤在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是比较常见的,经常被称为雨林里的“自来水管”,因为将它切开后,从里面会有一股清澈的细流流出,在急救没有水喝的时候可以派上很大用途。

当然,除非是极端情况,不然我们不会去破坏这可爱的植物。

扁担藤是雨林里为数不多的老茎开花,老茎结果,春末夏初开出淡紫色的花,却到了秋冬才会结果,果子大多只有鸽卵大小,是可以吃的,傣族人会习惯将扁担藤的果子来酿酒喝。

穿行在雨林中可以看到很多扁担藤,果实大多沉甸甸的垂着靠近地。

酷似扁担的扁担藤

03

“海芋”-滴水观音

很多人在看到海芋的第一眼会把它和马蹄莲弄混淆,不管从外形和颜色上来说,确实容易傻傻分不清楚。

海芋表示“我已经不想再和马蹄莲相提并论了!无论是花瓣、形状、颜色,我们都不一样!”

马蹄莲的花瓣是环绕着花蕊的,而海芋的花瓣则像鹰嘴的一半,长长的花瓣尖端弯曲。马蹄莲的花型像马蹄,海芋的花瓣像火焰细长。在颜色上马蹄莲会有红、黄、紫各种颜色,海芋就相当单调了,以白色为主。

▲海芋

▲马蹄莲

当海芋有了“滴水观音”的称号后,叶子滴不滴水完全看心情,今天天太干了,不滴了!今天太湿热了,滴两滴吧。很任性,很有性格!

它这个偶然性的滴水行为,把它看做是在自我调节就好。

“董棕”-面包树

闹饥荒的时候,董棕是一种可以养活一家子的树。不仅根茎叶可以食用,因为能出“面粉”被当地人称为“面包树”(董棕的树干上有很多淀粉,晒干后可以当细面粉用),这种“面粉”可以烙粑粑或用油煎吃,松软适度,味美回甜,还可以用开水加糖冲食,味鲜可口。

董棕的一生漫长又短暂,一辈子开一次花,结一次果,几十年的光阴在结果后就慢慢走向了尽头。

“芭蕉树”-平安、美好的象征

再说说大家耳熟能详的——芭蕉树,这种植物大家应该很多都见过,特别是南部非常常见。

它在热带雨林中对于周边人类的作用相当的巨大,芭蕉的果可以吃,花可以吃,杆可以喂猪,芯可以做菜,叶子可以包菜,极端情况下,芭蕉杆可以拧水解渴。

▲芭蕉果、芭蕉花

在雨林里将芭蕉叶取下来,放上新鲜的水果和肉,也算是最原始的“野外大餐”了。

▲芭蕉叶上的各种美食

04

菩提树虽然对生长环境没有特别挑剔,但是要保证好水分、土壤、温度这主要的三大因素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将菩提树的种子播种后10天左右就可以发芽生长了,遮阴、淋水、遮阴、淋水,如此小心反复。

在西双版纳,傣族人和大自然相互依存,只要村里有寺庙就一定有菩提树,因为全民都信仰上座部佛教,他们认为释迦牟尼佛是在菩提树下成佛的,所以菩提树对于他们来说是崇信佛教人们的“圣树”,不论它长在什么地方,都会受到“国宝级”的保护。

05

生活在植物王国的傣族人,心怀对自然的敬仰之情,雨林对于傣族来说是他们的家,也是我们今年寒假要去的地方雨林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共生的,互相依存,一环一环交织出生活和生命的传承。

傣族人世代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在历史上形成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才有人”的荆、素生态观,形成特有的热带雨林生态文化,简称“雨林文化”。


傣族人的房子是一种典型的“干栏式建筑”,为了避免潮气、隔绝鼠疫等等原因,人们会选择在二楼生活、睡觉,一楼用来养牲畜堆柴禾。

这是我们祖国南部的很多少数民族都会有的建筑方式,在贵州苗寨也是采用这样的建筑风格。

▲贵州的干栏式建筑

西双版纳是一本厚重的博物字典,我们所了解的都只是这里的星星点点。

看完上面这5副图,想必大家应该西双版纳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这里要感谢西班牙归来的西双版纳本土傣族画家提供的手绘画。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导演李成才是这么评价中国植物的:

“我觉得中国植物最伟大的地方,是塑造了中国人、甚至人类的审美......”

在这么一个地方,生长着种类如此丰富的植物,是我们国家的宝藏,甚至是人类世界的宝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