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柏峰专栏】山路陡峭

 新锐散文 2020-08-08

丝路新散文

一个有情怀的

公众号

今天起,开设柏峰散文专栏。柏峰散文的语言精粹而富有艺术表现力,思想深刻,意境优美。

山路陡峭

——阅读《资本论》记事

面对这套深蓝色布封面的马克思的《资本论》,禁不住叫了一声。只觉得此时此刻心花怒放。犹如在汹涌澎湃的大海上找到了一块可以锚栓住船只的绿色小岛,愉悦之情溢于言表——从7月初开始,一直埋头阅读,除过中途有几天自驾去了太行山大峡谷之外,不分昼夜紧张地穿行在《资本论》这部伟大典籍之中。很少有整块的阅读时间,现在,想在将近两个月的暑假里,好好过把阅读瘾,好好阅读这部勾魂一样的书。

之前,还阅读了麦克里兰的《西方政治思想史》过去只读过部分章节的节选,就被他汪洋恣肆而又娓娓道来的文风折服,这次,有了时间尽情阅读。别说,这部结构宏伟、精英荟萃的“宏大叙事”作者举重若轻一路逶迤写将下来,好像雨后竹林一片幽然清新,引人入胜,欲罢不能。整整用过5个昼夜,才恋恋不舍挥别而去。

接着,思路一转,呼啸直奔凯恩斯。他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为著名的经济学家,强调国家进行经济干预政策,引导欧美走出了经济危机,体现其核心经济观点的就是这部并不厚重却有点艰涩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阅读的过程,确实没有阅读麦克里兰那样轻松愉快,尽管我的阅读不是专业阅读,而是一般的知识性阅读,只是大致了解一下这部经济学经典著作的主要思想也就罢了,可是,一旦进入他的世界,就由不得你了……

好不容易从凯恩斯那里逃出来,未曾消停,干脆横下心来,接着阅读过去见而生畏不敢轻易揭开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奠基之作《资本论》。还在30多年前,就断断续续读过《资本论》的片段,那是学习政治经济学这门课的时候,老师要求阅读的。也曾经想认认真真阅读《资本论》,可是,看着那厚重如山严肃入仪的书本,心里暗暗先怯了,几次拿起又悄悄放下,心头不时泛起丝丝缕缕的遗憾与不甘。

这次,鼓足勇气开始阅读。好在当年苦读过政治经济学,又刚刚放下凯恩斯,人的整个思维陷入了商品、流通、货币、利息等散发着陌生而又极具吸引力的经济学体系里,这就为顺利阅读《资本论》铺垫了一点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于是,毅然决然打开《资本论》的第一页。

马克思在1872年3月18日,写在《资本论》的《法文版的序言和跋》里,有这样一段很著名的话:“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哎呀,这话说得太对了,太深刻了,没有亲身经历过异常紧张和艰苦卓绝的精神劳动的人,绝然不会有这样悲壮的感慨——《资本论》的写作印证了这段很著名的话。为了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他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马克思阅读了大量的英国社会经济发展资料和统计数据,细心寻找隐藏在这些资料和数据内部的不以人的意志而变化的基本规律——这个寻找过程,如果没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卓绝精神,这部真正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律的伟大著作也就不会诞生出来——事实上,马克思的鹅毛笔不是蘸着工业化流水线生产出来的形制大小一律的瓶瓶里的墨水来书写而是用那锋利的笔尖戳出自己身体里的鲜红鲜红的血,如石匠一般,硬是在人类思维未曾达到的地方,一字一句,字字句句,刻画出来自己的伟大著作——《资本论》,其精神其意志太伟大太壮烈了!

当然,阅读《资本论》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就我来说,虽说陆续不断地阅读过这方面的一些书籍,但是毕竟缺乏经济学的专业知识,然而,内心涌起的阅读《资本论》的极度渴望左右了我,只有选择继续阅读,也学习马克思做一回“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去努力攀登《资本论》这条“陡峭山路”——其实,还在青春年少的时候,就很想很想阅读《资本论》,却一直没有胆量去真的阅读。且不说其时没有具备相应的阅读条件,就是在学习了政治经济学之后,也未尝有过如今这么强烈的当下阅读的渴望,不过,我知道,总有一天会开始阅读的。

不知道有过还是没有这样的阅读经验:持续不懈的阅读,忽然有一天,觉得满世界似乎找不到自己非常感兴趣的阅读物了,总觉充塞眼前的阅读物提不起精神,于是,便不断地调整阅读的方向,由文学艺术转向哲学,转向历史,转向经济学——也或许并不是转换专业,只是为了寻找到受鼓舞的一种新的精神,新的认识和新的思维角度,也或许只是为了感受别样知识领域里的文字表述上产生的一种气势,经历一种前所未有过的思想冲击,从而获得精神的愉悦,不再陈陈相因而别开生面——真的,之所以产生如此强烈的阅读《资本论》渴望,在我来说,目下就是这样的期望。期望借着阅读《资本论》,鞭策久已麻木的灵魂,清扫龌龊,复活积极向善之心,激起风发的意气。

就在阅读《资本论》之前,也曾经下功夫阅读过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哈耶克的著作。包括凯恩斯在内,为什么突然间我的阅读兴趣有了如此明显的转变?是的,之前的阅读,特别是近年来主要围绕着我国古典哲学和西方哲学进行,没有什么功利目的,纯粹是由着自己的阅读兴趣,就这样山一程水一程不知伊于胡底,然而,得到了心灵的极大愉悦,得到了心灵的极大的满足。这些年,有时候还阅读外国文学,也主要是文学理论方面的书籍,很少阅读当下的所谓的文艺作品,主要原因,阅读这些能满足探索世界让自己的不安分的灵魂得到些许的安宁而已,别无所图。

阅读《资本论》,感受到马克思大气磅礴的语言论述和精微细致的理论分析结合起来的文体风格,就是不去专研马克思建构起来的政治经济和哲学体系,仅仅阅读其文字就能感受到雄浑有力的艺术感染,在阅读《资本论》第20章关于商人资本的历史考察时,就被深深地裹挟在优美而舒畅的文字叙述的激流之中,犹如漫步于林间小路,听着远山在夜风的吹拂下发出的天籁之声,是那么的悠扬悦耳,令人凝神谛听;又使人好像站立在悬崖峭壁之上,遥望万里黄河天际而来、浩浩荡荡东流而去,来震撼灵魂,涤荡胸怀,使人陡生沛然浩气……

这些年都不知道干什么去了!终于开始阅读《资本论》的时候,早就笼罩在心灵上空的雾霭,忽然划出了一道闪亮的光线——这种感觉似乎从来也未曾这样震撼这样强烈!真是落伍了,该被时代淘汰了去,别人早就把《资本论》搁置在书架上的时候,而我才开始阅读,相比较,我比先知先觉者简直落后了许久许久,惭愧!但是,不懊丧不气馁,经典是要经常阅读的而常读常新,重要的是,绕过了山,绕过了水,不怕别人讥笑落伍与愚蠢,只是觉得内心一片光明——有人说,人生识字糊涂始。真的,不想让自己糊涂,于是,选择了大量大量的读书,读文学读哲学读历史读艺术,而现在又开始了读经济,读《资本论》。在读书的过程中,才能慢慢冷却骚动的灵魂,才能把不平与屈辱掩埋在心底,才能生命的亮色涂抹在余光依然灿烂的天空——呵,读书是适应这个社会的自我放逐,是寻找到的一块永远不会干涸的生命的绿洲。

阅读《资本论》也确实犹如马克思本人所说的,因为他使用的分析方法还没有人在经济问题上运用过,前几章读起来相当困难。在我来说,最大的困难也确实是商品和货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这两编,其中商品和交换过程以及货币或商品流通与资本的总公式、总公式的矛盾等内容,这些内容,虽然说以前学习政治经济学接触过,然而,时隔这么久了,也没有很好地温习,读起来还是相当吃力——马克思在资本主义还处在蓬勃发展的历史阶段,通过资本主义社会最为关键和活跃的要素资本、商品、货币、利润等在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中的作用与变化,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隐藏在深层的奥秘——这就是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由此而证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巨大财富的来源与工人阶级日益贫困的症候所在——这是社会科学发展史上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发现。这个发现,终于使得整个地球上的社会形态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闪现出人类社会一个崭新的充满了希望的世界。

阅读《资本论》,能清醒地认识当下为什么要走向城镇化以及走向城镇化的未来,因为,在这个前所未有的历史变革面前,假若不走向城镇化,农业由社会之中不发达的单凭经验和刻板沿袭下来的经营方式,就不能转化为以科学技术为主导的现代农艺化经营方式,也阻滞了整个经济社会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这是事关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矛盾之一,所以,坚定不移地走向城镇化就是走向现代化走向光明的未来。

在走向城镇化过程中,如何挽救日益沦陷的人类伦理道德,如何承续传统的伦理道德和建设适应现代化社会的人际交际与人类幸福生存的秩序与规范,马克思的《资本论》由于时代的关系并没有告诉我们这些东西,这需要我们依据《资本论》体现出来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来解决这些问题——我以为,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符合经济社会实际和在承继传统的伦理道德的基础上,不断吸纳西方先进国家的优秀文化,创造出带有时代特征的新质的思想哲学道德,这就是《资本论》给予的理论昭示。

美国当代著名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杰姆逊认为《资本论》是一部关于“失业”的书,当然,他的解读自有自己的理论目的,这里先不去讨论。在我看来,《资本论》不但论述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但是,重要的还是一部走向现代化的伟大的规划著作,也是我们正在经历的转型社会和历史向前发展的非常重要的思想资源,当然,更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获得力量的生命经典。

作者简介


柏峰,陕西蒲城人。著有多种文学理论专著、散文集。曾获全国及省级文学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丝路新散文

主办: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

主编:柏峰

执行主编:刘莉

编辑:李维刚

校对:周伶俐

丝路新散文,打造高端平台。提倡有格局有高度、哲理与诗意相结合的文体。丝路新散文,欢迎一切有格调、有情怀、有温度的文字。优秀稿件将在《丝路新散文》杂志刊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