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凌代琼|悠然显梦观音山

 新锐散文 2020-08-08

哈哈

丝路新散文

siluxinsanwen

1

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


悠然显梦观音山

文/ 凌代琼

 

观音山来信,对我却是意外。

我脸贴着手机,一字一句逗看屏幕上的信息。读完还是将信将疑,猜想陌生的远方——广东东莞观音山。骗钱的把戏,还是美丽的陷阱?我自己对自己说,还没有听过,那个骗子敢借观音的名行骗。就是骗子也知道观音菩萨是法力无边的。

说起观音,她在咱中国老百姓的心中,是最受欢迎,是民间崇拜最盛的菩萨。代表的是众生心灵最深处的内在觉悟,他不是简单地应正在受难或处长烦恼中的人念其法号,去实施救度行为,而是让每个人关照自己的声音,如果能察觉到自己内在的觉性时,自己就是观世音。称观世音为“观自在”其本意是指每个生命不被任何的束、烦恼所纠缠,自己解救自己,从而得到大自在。

我的家里在最尊的位置上就敬奉着一尊观音。妈妈生前有事无事都到这尊观音菩萨像礼拜,并对我说着许多观音菩萨的故事。妈妈的话使我产生许多联想。悠然间,我的心灵空间就飘出一种暗香,似乎还闪烁着一种光亮。

佛香的明亮里,自觉到了一种美丽。可这美丽的“因”又在那里?心里默念着“崦嘛呢叭咪畔”观音菩萨的六字明咒真言。自然接通网络的“天眼”, 手指敲出“东莞樟木头观音山”几个字寻找。刹那间电脑屏幕上显现出高大的观音像。坐在凡尘与神界之间的观音菩萨似乎在俯看着芸芸众生,随时观其声音,准备救苦救难,解救苦海的大众。看着亲切慈祥的法像,我心里肃然起敬。我虽上不能圆成佛道,下不能广利群生,但在这云水禅心间,确实感觉到了观音山最美丽的风景所在——观音菩萨的神像。

接下来是介绍观音山的文字:  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隶属东莞市观音山森林公园开发有限公司)是国家林业局批准成立的全国首家民营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东莞市樟木头镇境内,园区总面积1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9%以上,是集生态观光、娱乐健身和宗教文化为一体的国家级AAAA旅游景区,被誉为“南天圣地、百粤秘境”。

相传,观音山为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初入中土时首处停留之所,其山顶观音古寺,始建于盛唐,古寺因有观音菩萨幻化三十六法身之说,故千百年来,青灯不熄,香火不断……

一方净土,如来大家庭里的一员。可这些文字跟我还是没有什么关系。久视观音像后,我的潜意识里慢慢浮出一条信息,《人民文学》杂志与广东东莞观音山联合举办“观音山杯`美丽中国”全国游记征文大赛,我从网上投了一稿。是否?我不敢多想,因为《人民文学》在我的心中是“皇家”文学,令具有草根意味的我望而止步。我又接通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电话,回答:颁奖时间2013年10月19——21日,到东莞后给会务组打电话,我们派车去接。交通与住宿都由会务组承担。还有不明事项可向《人民文学》副主编邱华东老师询问,你们应该都很熟悉。下面的话,我不好再接。《人民文学》我一人不识,门都不知道从那方开,叫我问谁吗?

还是打开网络,屏幕上步步莲花地绽放出喜目的文字:“观音山杯、美丽中国”全国游记征文大赛评选揭晓,我的名单在优秀奖中。显示的时间是2013年8月28日,资料来源<人民文学>杂志。

“善缘”,观音造就的善缘。活跃的记忆玄妙出一朵朵莲花。我想登山临水,向天地间栖心安灵,以仁爱与悲悯作人性修为的观音山,也定能开慧。观音山山性深隐,蕴藏了大化有无的曼妙,同时也潜伏着宇宙土地的玄机。

善在,善在。那就接个善缘吧!从本心出发,携带着生命的重量,背负着文学的梦想,我化信息为愿力,以23个小时的穿越,来完成一次从憧憬到精神的抵达。其实人本身不仅是一种存在,也是一段行程。一生都在路上的人,每一次的跨越,都要融进诸多的情感元素。

真难以置信,当我超越琐碎,移步在东莞樟木头镇的观音山上,目光搭借着佛光,还真看到了另一种菩提荫。从山脚到绵延的山脉之上,处处都闪烁、显现着佛性物体的气息。远近高低各不同的佛性符号演变的物体文字,读得我异常安静。鸟鸣句逗感觉,清凉吹诵自在。人在山道的延伸和花开的次第中行走,快乐也随之延伸与增长。青翠树木皆是法身,郁郁花香无非般若,每一瞩子里都是宝藏佛的法身,每一朵花里都开满智慧。“我在山上等你”,站在佛语的山上,拥有这般共鸣的始音和尾音,真是回眸一笑胜花开。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我们闻着香火的味道和文学的味道,向山上的树木花草一样沿着自己的方向走向相约的季节。用自己的努力在时间里抗衡寂寞,传递生命的眷念和感动。来自云南、重庆、湖南、甘肃、东北、安徽的文友,在心火燃烧的味道中,坐在组委会安排的电瓶车上山礼拜观音。车走在佛道上,外有感通,内有契合。响必应声,影必随形。内佛外俗的观音山也给了我们另一种禅外的敬意。

我们一面吸纳着观音山的气息,一面念念着文学的般若,人人都为这里的气场叫好。市场经济的广州,还有这块美丽又干净的地方,实在难得。真所谓平常心是道,我心即佛。向着定、慧、禅、延伸的佛光路上,时间与空间次序在佛性物体上构成的视觉表达与呈现,使我们一帮文友从放松,渐渐变现成了灵动的歌唱。

观音山一帮人能从造林运动中,开创出这么大的道场来,将愿力化做行动,还发宏愿:要将观音山打造成江南“佛教文化中心”,着实给我们震惊不小。(因为我们知道中国的佛教四大道场,每一座的时间积淀都是跨越人生肉体生命的。)今天悠然显梦的观音山,爱心的接连,使本来平常的存在升华了。读满山的树荫,感到有时经典就在庸常的遮蔽之中,今天正在完善中的观音山,暗藏在本相中的经典品质越发突显了,我想聚气的创造性工作,以佛教物体表达对永恒、不朽的期许,无论是精神内核,还是表象生存,已超越了宗教本身。

如今烦躁的社会,要接近自然,投入自然,回归自然,保有孩童稚嫩生命的意义,复制或重建信仰的恒美,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守望与梦想相结合的劳动,有比宗教更久远的美学力量。虽然它们要耗费相当的生命能量,但我想一种幸福也就藏匿在这种活动之中了。

一山一妙音,一花一世界。观音山以逆为顺的佛性之路让人浮想联翩。电瓶车载着我们在山路上展转、漂移,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惊险的向上运动,给了我们朝拜路途的惊喜。时空视觉的呈现与感知的“现场”,却使重叠的物体与时间的叙述都变得模糊不清。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来自俗尘的人在这心路上,看到如此的风景,人也如这山上的草木,在阳光与小风中快乐的呼吸,情绪在正能量里张扬,觉知在增强,定力也会增持。我们在行走中互相给力,直到见佛花开。

鸟儿清亮地说唱起来,我们不可不答观音山的厚意,也加入了到众生合唱的观音山的声韵里。往时心外见佛,只知清香一炷,今日参拜观音,而知悦自,也知悦人了。从观音山慈悲温和的语音里,我立体感到了寂寞山水花开声音的心语,感到了观音山人“接引”的本然与美妙来。

虽然有心理准备,但从长长的佛光路转爬上来,虔诚地站在观音神像前,还是震惊了.。高三十三米、重达三千多吨的世界最大花岗岩观世音菩萨圣像,雄踞观音山顶。观音端坐须弥莲座之上,头戴宝冠,身着天衣,肩披帔帛,胸饰璎珞,左手持净瓶,右手结无畏金刚印,古朴典雅,栩栩如生。细观,非仰视不可。

这尊来自尘世又超然与物外的圣像,敬立起来花了三年多时间,据说2001年农历9月19开光时,天空祥云朵朵,观音圣像紫光四射,祥瑞纷止-----在圣像身上我不仅感到了穿越千年的思想光芒,还感到了浓郁的佛教文化精粹融入其中,圣像头顶白云飘动,我心随之而动。人生能在有限的时间段内云游观音山,从佛外走人佛道也是一种机缘啊!

阅读穿越时空的观音,使我们一行更惊心观音与我们之间的精神距离。既亲切又端庄的观音,让我们感到一种温暖又近一步理解了“普度群生”的含义。我们的心与眼虽然也在穿越,但这种穿越不能与观音的穿越同日而语。我们的爱只简单地突破了身体的极限,灵感才将它们催化成文字。而观音穿越的是时空是人与人的心灵。无论是她的外部空间还是心里向度都是我等俗人思维不极的。

大爱无疆,大美无声。山顶凸显着观音,而无边的时间却反衬着我们的渺小。越想越生敬畏,我们围着观音神像旋转参拜了一圈,准备敬香,一位文友说,这里参拜观音看不见,还是上去再拜吧!我没有反驳,观音能观其声,能不见!观音的大度与包容不是我们人所能想象的。

下午的阳光很强,山顶一片灿烂。观世音菩萨依然以宁静平和的表情,安详地看着我等芸芸众生。久看观音,又回看身边,好像缺少了什么?记忆连接着往事的画面,少儿时的场景在脑空间闪烁,母亲引领着幼小的我在不同的地方拜观音-----今天我的生边没有母亲,眼上方是慈悲的观音。母亲去年走完了她的人生旅程,去了一个我们不知道的地方。我想看看母亲,但不知路。我眼巴巴地注目着慈悲的观音,心想要是她老人也能见一面世界上最大的花岗岩观世音菩萨那该有多好啊!在心里说妈妈,我为你拜拜慈悲的观音,也愿你在那边安好。观音的法力是超出人的想象空间的。我默默祈祷,空气中浓浓的混合之声在回荡。

住在观音山半山饭店,没有任何人为的干扰,世俗之声被山体和满山树木阻隔在山下。山门之内,缭绕的是白云与香火,咏唱的是经文。说让人都难以置信,我在东莞樟木头镇住3天没有一个骚扰电话,也没见一个“妖女”,世俗的男女乱象被观音山和一个 “佛” 字隔在门外。上眼的是和善、安静与佛法之美,悦耳的是佛性点化的书、舞、琴、茶之笑声。在清新与佛味的气场里,移步、活动身体、远视、近观,人都似乎处在一种修持之中。

月色自然成了文友们饭后交谈的媒介,风土造化的半山也成了心灵高坡的一个论坛气场。有人以舞步在书写快乐,也有人面向山下掂量着内藏的文采,还有人以脚在测量一种高度和心理的向度。而我们走动的一群在般若的如是里,相互交换,碰撞,都想将心中的经典献给观音山。生命对文学的反应,浪漫成原创的力量。于是就你做笔,我是纸,我是纸,你是笔的边走边写,边写边乐地渐悟着生活里的观音。观音山的风联结着过去的声音,新的和谐与我们的心情禅意相融.。

欣赏了观音山的月色之后,我静坐在如“禅房”的房间里,开始读文字般若里的佛音。眼含简洁大方的封面图画,打开《人民文学》2013增刊号,书里一种“人民”的馨香侵入心扉,一组组鲜活人物在向我招呼。记忆与文字翻动我的情感,文字流淌成有情世界,引领着一字字走进美丽的心灵。

站在首页的作家陈世旭就以不动声色的冷峻,在倾诉与倾听中引领着我们走进了一座庙宇——《真如寺》。他将社会无关联的杂声关在文字之外,以被认知的佛性审美构建一种内心的力量,置身于自己的时空与他人的时空之中,将佛教前辈的才气转化到自己的的写作中,开辟出阅读的新空间。从文字流淌出的声音里,感觉出他还生活在不被时代之弊所干扰的生活里,保持着一种真。

以文学新姿态,站在作家陈世旭之后的是“画家、散文家” 陈奕纯。这位把自己的书画多次画到了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天安门城楼的画家,是用心灵的色彩在写散文。他以接近太阳的一种色调,将文字的《大别山之花》呈现在读者眼前,升华了泡桐花的红色价值。

再有一个个熟习的面孔,以不同口音,不同姿态行走的作家们,心托着愿望将聆听天籁和梵音的感觉传递出来。楚韵、秦腔,窑火、彩云,千年村树,洞庭湖色,巴丹沙漠,西藏经幡梵语,朝佛路上,屹立的白帝,哈尼的阳光,以及祖国的神山圣水------这文字心线绘出的“美丽中国”版图,让我的想象力“飞天”,无常性支配着我的文学,转换的声音使我置身于另一种时空里。

我喝一口家乡带来的“太平猴魁”,同时将文字的新感觉一起放在舌尖上,慢慢嚼味。让文字的心香与茶香一起愉悦我的感官和精神,从口感上到心理上都得到一种美味细嚼的回响。茶香在缭绕,书香在诱惑。可我一夜读不过来,就像品茶一样,先以第六感,闻闻嗅嗅一些文字的味道,通感一下心灵真实场景被转化成文字的过程。并依赖“意象”填满空白的位子,也一任思维从熟悉的脸谱上扫过。感觉一下这些文字的温软和各自美丽的技法。让这些生活积累和信念转化成的正能量,以另一只触觉的手,抚摩我的心。让心香沿着刚疏通的心路渗透我的身体。因为这些在自然中生发的神思,是领受神指的产物,时间正化解这些文字里的奥秘。

墨香调节着时间,敬畏从嗅觉里交融出感恩。爱使我们这些天南地北的人相聚在观音山,文字的力量又使我们以另一种形式集结在《人民文学》的杂志里。社会一种共同的努力,也就成了一种文化背景,成了一种美丽的声音。合上《人民文学》,我的眼睛聚焦在封面的那轮日出上。

梦显成了一幅真实的画。温暖的情素也转化成生活的视像。我在一种爱的氛围里快感的接受爱与文化的能量。人在强大的信息场里和谐的与自然的音乐性一致,与气场里的正能量进行着交换。此时,爱是一种物质,也是一种行为,大家都在爱中互相给力。”南无阿弥陀佛”。 第六届观音山杯“美丽中国”全国游记征文正在颁奖,接受邀请的我们,弥漫在一片灿烂之中。由愿生行的我们,感恩地无限扩大和延长这种喜悦。

观音山各种活动在如序的进行中,千里迎请藏文版《大藏经》晒经祈福仪式正在进行,四川阿坝安曲查理寺院的格西、觉弘尼玛在灿烂与芬芳中,向全体参会人员唱咏《大藏经》。

我闭上双眼,双手合十,放于胸前,于格西、觉弘尼玛互动。起先,我的意识只是一片金黄,可随着格西、觉弘尼玛口中经文能量的加持,就感觉到金黄中有红在一点点加入,黄随着一缕缕红由远而近的飞入,意识层渐渐被染红。然后,红光在一点一层的进入我的头脑。意识层渐渐就红光一片。由此,我感到格西、觉弘尼玛的声音能量在变大。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叫进入一种佛界,也不知为什么还感到一种未有过的轻松。就向格西、觉弘尼玛说了我的感受,格西、觉弘尼玛回敬我佛礼,“唯心所见,心是如来。”喜悦地说“善入”在一切声问缘觉。站在他身边的一个人插话,你要是在安曲查理寺院里听众僧一起咏经,那众僧汇聚的声音与能量,形成一种宏大的声浪,如黄河涛声震撼人心。声音形成的浪墙,连一个苍蝇都飞不进去。我想象那道场,那传递能量的声音,就是心有千千结的人,也会在佛音的光亮里,渐渐觉悟。不知怎么就突然想起一位禅师说过的话“其实,呼吸之间就是梵音声。你两边的耳朵就是现成的菩萨道,身体就是清净的道场。

不知不觉香港美术研究会会长、香港现代易学研究会副会长王子天先生向我走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清静无为,才能“无为而无不为”。 王子天先生对我亲切地说,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最终才能天人合一。人只有在自然和谐、阴阳平衡之中,才能感知万物。如果没有人的灵性做载体,那么,万物也与你无关。“明心见性,真空妙有”。佛家觉者,修养自身。不断提升自己,才能质本同源。小凌,你我投缘,上楼去,我送你几个字。王老先生一面选宣纸一面与我交流,只见他挥毫走笔,宣纸上气韵流水般出现了“上善若水”四个大字。看着凝聚王老心灵之气,倾听宣纸上老子的心声,我从内心里有些感激。水,上可为云雾,下化作雨露。王老是借古人之口,用心灵的文字告诉我“人生如水,水如人生”的道理。

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下午,作家高峰论坛暨游记散文研讨会如期举行,作者们携一种温暖,在语默动静体自然的般若里,进行着云水禅心的文学交流。那可真是一人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从获奖作者的发言里,我听到了山水之声,也感觉到了每位言语中蕴藏的一种力量。“散文讲究意向营造……与佛法相同,散文要有心。写散文要有自己的发现和发明……还要有自己的气息,无论标题还是内容,都要出奇制胜。” 会议在《人民文学》副主编邱华栋的主持下进行地有条不紊。构建在喜悦上的视听,正在转化成一种精神心灵的力量。无常支配着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获得一种必然与历史现实相结合的原创性,将自己置身于明亮的创作时空之中。

缘聚缘散缘如水,在观音山的回声交响里,我们期盼下一次的相逢。

成稿于2014年3月19日(农历2月19)观音诞生日

作者简介

凌代琼

作者简介:凌代琼,安徽省铜陵人。大专文化。自由撰稿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