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金玉|借得棋书硬抄完

 新锐散文 2020-08-08

哈哈

丝路新散文

siluxinsanwen

1

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

借得棋书硬抄完

时光流转,途经岁月。遥想三十多年前,我们都是文学青年,借书,抄书,还书,是平常的没有比这更平常的事了。身边同学同事都爱读书,围炉而坐聊书中的故事,故事中的心迹。都感到读书是成长的需要,是心灵的需要,是生命的需要。1984年整一年,我在厂学徙,年轻的小杨师傅对我太好,放任我读书,我成天都在去厂部图书馆借书,还书的路上。

那时觉得热爱文学的我们是宁可一日无菜蔬,不可一日无书香。心灵里都有一条坚持且努力溪水,灵魂深处都有东晋人物晚唐诗味,在岁月里默默的相互借书看,充实着自己和他人。

1985年,我们要好的同学相约学棋。那时棋室开在市西路,棋室里有一人叫蔡明,他的棋风非常犀利,人称“小快刀”。我们很是佩服他的力量,便问他怎么学的棋,力量这么大?他说他是看他父亲跟别人下棋,看着看着就会了,下着下着就超过他父亲和他父亲的朋友了,于是便到棋室来下棋。我跟他说你家有棋书吗?拿来借我看一看嘛。他说他父亲好像有一本棋书,但是不准拿出来借人。我就求他偷偷的拿出借给我看一下。蔡明很直爽,偷偷从家中把书拿来借我,书名《围棋中盘战术》。那时书店鲜有棋书买,这本书对于我不叫爱不释手,可以说是秘密武器,武功秘笈。刘棣怀,汪振雄著,1965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定价5角8分。刘棣怀是解放前中国最有名棋手,江湖人称“南刘北过”,即江南是刘棣怀,江北是过惕生,是解放后承前启后的人物。我于是决定把书抄下来,全书203页,书里有345幅变化图,需要画棋格子,我便买来一合拓蓝纸,最高极限是一次可拓得9张。说好三天还书,可三天我才抄了一半,我便没去见蔡明。就躲在家里熬夜又抄了三天硬是抄完了。抄完那个心情是格外激动,非常非常感谢蔡明,棋力得以在短时间提高很多。第二年春节比赛,我获得乙组冠军,便是抄书之回报。

这次借书来抄,我是刻骨又铭心的。偶然驻足,携上岁月的感念,不管岁月如何荏苒,只要想起那六天抄书,自已对自已都会些许感动。

后来,我在华西工商所上班十年。十年里分来的小青年多数由我带,带的第一年都很听话,我叫他们练字和借书给他们看。告诉他们工作是既要脚踏实地于现实生活,又要有陶然于世俗之外的精神追求。读书是最划算的看世界的方式,读书的人多善良,读书让缺憾的人生得到完善。一年以后,他们跟所里同事都混熟了,再借书给他们看,他们便敷衍我一下就算了。

2005年,蔡明父亲蔡荣龄去逝。在整理遗物时,他父亲的书没人要,问我要否?我便去挑选,挑到曾经抄过的《围棋中盘战术》,如获至宝。挑到《成语故事五百篇》、《浮士德》等二十余本。《围棋中盘战术》和《成语故事五百篇》我现在用于幼儿教学,蔡荣龄的重孙现在跟我学棋,这些许是冥冥之中一种传承罢。

芸芸众生,自己为主角撰写着各自风格不一的故事,演绎着故事里的章章节节,自己是编导,自己亦是读者。人过半百,相信,时光才是一本经典的书,书写着自已人生百味,记录着自己尘世沧桑。

这二十年来,给我借书看的人是少有了,我倒是依然爱买书。读书是我之眷恋,可让时间缓下来,让心静下来。写书是我之信仰,充实着自已的精气神。长篇小说《棋行未央》我已经动工,在动工中我独自遐想的时候,常常觉得就算是取悦自己,总不失为一种安慰。

作者简介

王金玉,中共党员,65年生于寒素之家。读杂书、勤习字、开棋院、传棋道、喜美酒、好远行、持冬泳、写文章,是下棋里面写文章,写文章里面习字,习字里面下棋之人。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恋上文字,常年以棋写文,获奖若干。现任贵州安顺若飞棋院院长,以授幼儿围棋,作文,书法为业。

丝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