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烛颂"征文】温颖|恩师难忘(22)

 新锐散文 2020-08-08

哈哈

丝路新散文

siluxinsanwen

1

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

首届“红烛颂"散文征文22号作品

 

为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教育文学繁荣发展,《教师报》与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联合举办“红烛颂"散文征文活动。

征文启事

【有奖征文】关于举办首届“红烛颂"散文征文活动的通知

恩师难忘

教师节那天,接到网友一天短信:今生今世,你最感恩的教师是谁?

于是,我想到了您。

静静地,我坐了下来。在黄晕的灯光下,我想和您来一场心灵的对话。

此刻,你笑了,光秃秃的额头格外闪亮。我想到了三年级的那节语文课,您教我们“秃”字。您说,“‘秃’嘛,就是‘光’的意思”,说完,不自觉摸了以下您光秃秃的脑壳。全班同学立即大笑。我呢,更是笑得前仰后。因为我还知道一个别人所不知道的典故:有一个夜晚,您还不到四岁的小儿睡梦中要尿尿,您弯腰给他找鞋,小儿却误把您光秃秃的脑壳当尿壶,迷迷糊糊地朝您脑壳上就是一场酣畅淋漓!

“好小子,别烙(闹)了!”隐隐中,我似乎又听见了您的口头禅。

说实在的,作为一个教师,您的普通话实在不敢恭维,有时,甚而会成为我们取乐的调料。譬如,您会将“国”念成“够”,将“人”念成“宁”,将“难”念成“兰”-----总之,今天看来,您念错的字太多了。而每每此时,您还总喜欢为自己辩解:“偶(我)是客家人,普通话兰(难)免不准啰。” 

当然,尽管您的普通话很不标准,但可以肯定您当时是咱这一带最有学问的人。我们这疙瘩偏僻,烟村散落,当时无一念书者,办一所学校,竟找不到一个老师,外面的老师也死活不来。怎么办?我们的村长(当时应叫队长)就想到了您。您是从外面迁来的,有点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的感觉,逢年过节的还喜欢在大门前贴个对联什么的,字写得遒劲有力。大家不知道您的来历,您也不愿告诉大家。文革时,有人怀疑您的身份,要查查您,被村长连掴了几巴掌,说要是把您弄走了,那人才是全村的罪人。想来凭精明的村长,他应该猜到您真正的身份。

“教书,是偶(我)唯一的事情,唯一的乐趣。”您说。这一点,我是深知的。您钻研教材,常常会到鸡啼之时。每一篇课文,您都批注得满满的;每一道题,您都梳理得顺顺的。兀兀穷年,越钻越深,越钻越觉其味无穷。教书心得,装满几大纸壳箱。过年了,您写的也总是那幅对联:庭园种菊人生自清幽,焦田植兰世间亦芬芳。从这幅对联中,我可以鲜明地感觉到您对教书事业的喜爱与自豪。

正因为这一点,您教出来的学生,成绩都出奇的好。所以,荣誉就贴满了您办公室的墙壁。听您的课,我们都觉得生动有趣,简单明了。这一点,当我也成为教师后,一直都想学您,但发现有些事是难于学得来的。您的教学中总能穿插进山村的生活事例,让孩子们觉得学有所用,有种成就感。我记得最深刻的是,有一次上完三角知识,您要求我们回家帮家里修好摇摆的椅子、凳子。因为家里没有摇摆的凳子,我还故意弄坏了一把,然后根据所学知识重新修好。结果被母亲好一顿痛骂。您知道后,反哈哈大笑:“要得!要得!”

但说句实话,那时的我其实一点也不喜欢您,甚至有点恨之入骨。这源于您对我的严厉,对别的学生却关爱有加。学生们犯了错,您总是能循循善诱予以引导,唯对我往往施加体罚。就是偶尔碰到难题,您对别的学生会耐心讲解,而对我,训斥的时间比辅导的时间会多得多。更有甚者,有一年涨大水,桥被冲垮,您背同学们过河,竟把我放在最后,望着越涨越凶的河水,恐慌的我,不知道那时是不是充满了对您的恨。只有十几年后的我,也为人父为人师,我才明白您的做法和当时的心境。

教书之余,您唯一的爱好是看书。您的书柜里,架着《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搜神记》、《世说新语》、《太平广记》、《陶渊明集校笺》这些鲜有人关注的古书。或许,今天的我,对文学上能依然有所爱好有所执著,乃源于您的熏陶吧?97年,市(当时还是地区)文联评文艺创作成果奖,我凭借在《清明》等省级以上发表的几篇小说,有幸被评为文学类三等奖。参加完颁奖会后,我特地去探望了您,并且有放弃教书这职业的意愿,想“下海”闯一闯。您劈头给了我一顿训斥:黄毛小子,焉知山高地阔,教书乃汝正统!今天看来,于我性格,确为灼见。

最后的一次与您相见,已然十二年。其时,我正在上课,忽电致噩耗。您身罹重癌,行将驾鹤。我连夜坐车往回赶。握着您瘦如枯柴的手,我悲声放哭。您抚摸着我的头,断续着说,孩子,别难过,生老病死,自古之理。见我几天都陪护着您,您生气了,说为人之师,岂能丢下学生不管?你给我赶快回去!我自是不肯,我知道这一别,会再也见不着您!但最终熬不过,还是别了您,踏上北行的列车,但,但,还未到校,便出来您仙逝的消息,那一刻,我泪水长流,泪水长流,我蹲下身,用尽全力叫出了两个字:爸爸!

夜,已深。月光,正静静地流泻,悄无声息中,整个世界都已浸在银色的海洋。

想起英国作家切斯特菲尔德的名言: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老师。

父亲,您,无疑就是我记忆中最好的老师。

作者简介:

温颖,本名温勇智,作品散见《星星》、《清明》、《上海诗人》、《诗刊》、《文学港》等,先后获方块诗歌全国诗赛、陕西“大美太白”、新疆塔里木河——我的母亲河全国诗文大赛、湖南叶紫杯全国诗词大赛、成都桃花诗赛等十余个一等奖,及第六届全国散文诗大赛、鹤壁诗赛、开封国际诗赛、《星星》宝箴寨诗赛、福建妈祖征文、上海禾泽都林征文、北京门头沟征文、中国诗歌网“新时代歌咏”、“门头沟征文”、诗刊社“致敬海南”征文、“恋恋西塘”征文,《草堂》“成华杯”诗歌大赛等省级以上征文奖两百余次。

我/们/与/您/相/约/每/天

丝路

情怀温度

丝路新散文,打造高端平台。提倡有格局有高度、哲理与诗意相结合的文体。丝路新散文,欢迎一切有格调、有情怀、有温度的文字。优秀稿件将在《丝路新散文》杂志刊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