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长春|昂贵的门票

 新锐散文 2020-08-08

哈哈

丝路新散文

siluxinsanwen

1

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

昂贵的门票

 

“能买起车,却养不起;能旅起游,却玩不起门票。”这句话,在中国平民百姓里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也是被深深困扰的两道难题。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和疯狂竞争,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坐骑”,已称不上“奢侈”。尤其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型国产车和二手车,有的价格非常便宜。不说“昔日王谢堂前燕”,都能“飞入寻常百姓家”,只要收入不是很低的人,便能轻而易举地圆了自己的驾车梦。

然而,中国之所以没能像很多先进国家那样达到普及的程度,追溯起来可能就是三个字:养不起。

我有一个小忘年交,几年前赶时髦似地花了几千元钱买了一台快要报废的夏利车。一开始,视若珍宝,把车内打扮得花枝招展,把车外擦拭的明光铮亮,宛如初恋的情人般,与之形影不离。就这样如漆似胶了不到半年,就再也见不到那车的影子了。我以为是报废期到了,他摇了摇头说,让我提前把它给报废了。问其原因,他回答得非常干脆:养不起!紧接着,他掰着指头给我算了一笔账。什么停车、修理、保险、过路等费用不算,仅日益上涨的燃料费,就够我喝一壶的了。再继续养下去,就得喝西北风。

如果说,这位小忘年交道出的是养车人的苦衷——望油兴叹;那么,我有一位老领导就说出了旅游人的无奈——望票兴叹。

我这位老领导精打细算省吃俭用了一辈子。退休后,突然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携着老伴儿,开始了天南地北地旅游。一个地方多则居住一年半载,少则居住三、五个月。

有一次,我听说他从外地回来了,就特意跑到他家,想间接地长点见识。

一细聊,我忍不住笑了。

他在海口住了近一年,竟没去过天涯海角;他在郑州住了七八个月,也没到过少林寺;他在西安住了一百多天,更没看过兵马俑……总之,所到之处的名胜古迹基本都没浏览过。

我说,你这不能算旅游,充其量是换个地方生活一下。

他说,我也想游,游得起吗?别的不说,仅门票一项,两个人溜达几个景点,半个月的退休金就报销了。

当时我想,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看来,他还没有彻底改变“艰苦朴素”的好作风,大钱都花了,干嘛还舍不得那点小钱呢?直到我和妻子也闲云野鹤般旅游了两个多月,才知道老领导的话不虚,貌似小钱的门票实在不小。

屈指算来,那些天我们一共游览了二十几个景区,只要有点名气、上点规模的景点,票价都在一、二百块钱左右。况且,随着节假日的来临和客流量的增加,还要水涨船高。更有甚者所谓的门票就是名副其实的门票,进了门还要支付一些乱七八糟的费用。

上石林旅游那天,一位当地的导游兴致勃勃地告诉我们,你们真是太幸运了,明天这里的门票就涨价,且一涨就是几十元。她的本意是想让我们这些幸运儿兴奋一下,没想到却招来了一片抱怨声。

“还涨啊,这已经不算便宜了!”

“可不呗,还让不让我们来了?”

尽管游客的反应出乎导游的预料之外,她愣了一会儿神,还是慢条斯理地辩解道:说实话,这里的门票和其他地区比起来真的不算贵呀!你们知道吗,河北省有个森林公园售出的一种叫做“万通”的门票,一张高达四、五千,就这个价他们仍不满足,还要向一万元进军呢!你们知道吗,四川的九寨沟门票也要涨到三、四百元了……

她的话还没说完,旅客的情绪就控制不住了。

人们七嘴八舌地质问,所谓的景区,不是老祖先的聪明才智,就是造物主的鬼斧神工。按理说,只要是炎黄子孙就都有资格欣赏享受!你们凭什么坐享其成、还狮子大张口?我们差什么就得掏钱、票价还一涨再涨?莫非你们是正品我们是山寨、你们是嫡出我们是庶出不成?真是岂有此理!

游客们连珠炮似地质问,问得导游顿时哑口无言。

当然,旅友们的话也不免有些偏激。作为景区的经营者为了维持生存,适当地收取些管理费和维护费也未尝不可。遗憾的是中国众多地区,都把门票视为一种经济、一条致富的捷径。此举,不仅颇不得人心,亦非万全之策长远之计,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同为炎黄子孙的海峡彼岸,据说数年来绝大多数景区都没有门票一说,个别的也只是象征性地收一点点,绝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纵观台湾的经济,非但没有落后,反而还跨进了亚洲四小龙之列。

西湖,是中国大陆第一个不收门票的4A级景区。

新世纪伊始,他们就打出了“免费西湖”的招牌。这张招牌,像一块巨大的磁铁,立刻吸引了五湖四海更多的宾朋,使“人间天堂”更具魅力人气倍增。有位专家高度地赞扬了这一壮举,说他们是牺牲了一张门票,却换来了整个杭州的腾飞。事实也确实如此,免费的西湖,不单单让游客数量大增,也让游客流连忘返。从而,交通、商业、餐饮、旅馆等所有服务行业都空前火爆。

据有关方面调查,西湖免费后,杭州的整体经济年均增长18.2%,旅游创汇年均增长16.8%。

这两个数字,我还是抄录2006年一份老资料的。五年后的今天,我想会更上一层楼。

可惜的是,这么好的经验竟然没在中国推广,很多地区还在固守着落后的门票经济。

昂贵的门票,令游客怨声载道望而怯步的同时,也给兜售假票和废票的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我们就不幸地碰到过一次。

在北京某景区,我和妻子正准备到售票处买票,不知从什么地方钻出了几个衣着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中年妇女,操着一口浓重的京腔询问我们要不要门票。说是团购的,每张可便宜几十元钱。这种票,我们在昆明参观世博园和民族村时都买过,卖票者也是如此朴实的中年妇女。我估计她们不是下岗职工,就是打工妹,不知通过什么手段,以旅游团的名义买些集体票,然后再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卖给散客,从中挣点差价。合不合法我不知道,对她们来说,是谋生的一种手段;对游客来说,心里也获得了些许的平衡,也算是两全其美吧?然而,这毕竟不是一桩正大光明的交易,昆明和北京又有本质上的不同,一个是山高皇帝远,一个就在天子脚下。

妻子望望我,我望望妻子。

就在我们犹豫不决的时候,呼啦啦围上来一大群人,你一张他两张地开始抢购了。

我们怕出手迟了买不到,也顾不得三七二十一了,就急三火四地买了两张。

兴高采烈地来到检票口傻眼了,不但被冷酷地挡在了门外,还险些扣押起来。原来,那是两张过期已久的学生票。

我和检票人员做了一番解释之后,拉起妻子就往售票处跑,唯一一个念头就是抓住骗子,至少不能让她们再欺骗别人了。

到了售票处,哪里还有骗子的身影?

我们正东张西望地不知如何是好,那些和我们同样命运的人也都陆陆续续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我粗略地数了一下,至少有六七十人,如果按每人骗去一百元计算,也够立案了。何况,受骗的绝不可能仅仅是我们这伙人。

人多主意也多,有人提议分成两路。一路捉拿骗子,一路找保卫人员。

有对二十几岁的青年伴侣自告奋勇要去抓骗子,说他们是最后买的票,看见这几个人把票递给他们之后,就从售票处右边的一扇大鉄门走了。估计,现在还能追得上。

他们的话,给我们增添了很多信心。

我们正要分头行动,有位打扫卫生的老人说,我劝你们还是不要瞎耽误功夫了,没用的。这种事经常发生,没人管。

真的就被老人说着了。

保卫也找到了,骗子也抓到了。

保卫以骗子身上没赃物为由,只简单地询问几句就草草地收场了。

望着骗子示威般大摇大摆远去的背影,有个游客止不住抱怨了一句,没想到在堂堂的首都有冤竟无处伸!保卫闻之勃然大怒,高声指责他,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你不图小便宜能受骗吗?

这位保卫先生的话没有错,凡是受骗上当的人多数都是出于贪小便宜。可是话又说回来了,倘若门票便宜,还能有以此为生的骗子吗?即使有还会有人去贪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