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烛颂"征文】黄璜 |幸福教师“一加三”(84)

 新锐散文 2020-08-08

哈哈

丝路新散文

siluxinsanwen

1

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

首届“红烛颂"散文征文84号作品

 

为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教育文学繁荣发展,《教师报》与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联合举办“红烛颂"散文征文活动。

征文启事

【有奖征文】关于举办首届“红烛颂"散文征文活动的通知

幸福教师“一加三”

我刚参加工作时还没有全科教师一说。在那时的农村,我特别羡慕家乡一位姓周的赤脚医生,虽然我曾经怀疑过他的医术,可家乡自从有了这位赤脚医生,就没有发生过医疗事故。于是,我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家乡一名优秀的全科老师。

1985年夏季,我师范毕业被分配在家乡的小学任教。真正是光阴荏苒,日月如梭,没想到我这一干就是30多年,回想过去的岁月,我便用“幸福教师一加三”这句话来总结我的从教经历。所谓“一加三”就是指我在成长过程中,首先拥有一颗对教育的“爱之心”,然后在经历了成长中完成三次人生蜕变的过程。我的三次成长经历具体地来说:一是坚持终身学习,实现我和学生教学相长;二是信息技术辅助我的教学不足;三是网络与信息技术的陪伴,让我成为了一名优秀乡村教师。

“带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是我人生的座右铭。直至现在,我依然坚守着教师的这份责任和荣誉感。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面对着破破烂烂的农村小学,我总是想寻找机会,努力地为学校做点事情,当我看见学校的墙面上有块水泥黑板,我便利用课余时间,先是用墨汁涂黑,然后,我便给学校出了第一期黑板报。之后,我便带领学生做到每个星期都出一期黑板报,家长们得知此事后,都来学校阅读黑板报上的优秀学生习作。小小的黑板报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不但博得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引起了河东村和乡政府领导们的关注,村长兴奋地买来油漆,还亲自为学校油漆了这块黑板。在我的建议下,村里很快将学校的大门用水泥粉好,并请我写校牌。写校牌可不比在桌子上写字画画那么简单,因为校牌是学校的形象,将要面向全体师生和社会。我便使出了全身解数,先是量好尺寸,在报纸上写好校牌,再用复写纸将校牌复制到门柱上,当“金桥乡河东小学”这七个仿宋字的校牌出现在人们面前时,人们都为我翘起了大拇指。当年,我被评为乡优秀教师。

那时,我总是把这份荣誉归功于我的美术特长,现在想起来应该说是很片面的,因为拥有一颗“爱之心”才是事业获得成功的精髓所在。

有人说,只有不会教书的先生,没有教不会的学生。我对这句话有着百分之百的理解。徐磊和王雅琳是我的第一届学生,他们俩的文化课成绩当时不是很好,但她俩都爱好绘画,也经常帮助我给学校出黑板报。记得那时的初中升学是要通过全乡统一考试,为此,两位学生家长也找到了我,我便和他们沟通,文化课可以弥补,绘画特长也千万不要放弃。两位学生也都纷纷表示,一定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文化课迎头赶上。

为了帮助这两位学生实现梦想,我也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蜕变。尤其是他们上初中以后,仍然经常来找我,要我给她们辅导绘画,都说想走艺术升学这条路,我虽然理解,却倍感压力,说实话,我虽然爱好绘画,可我的绘画水平我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为了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起先我也是被逼无奈的,因为在那时的农村,美术课属于薄弱学科,能书善画的教师尤为少见,于是我就开始了我的自修绘画学习,那个阶段,真正是我和学生共同成长的阶段。

坚持教学相长,坚持终身学习也是我一以贯之的人生追求。为了提升我的绘画素养,我买了许多绘画资料和笔墨纸砚,资料内容涵盖素描、国画、简笔画、图案画、雕刻等。同时,我也坚持一个月回一趟师范学校,拜请我当时的美术老师辅导我的绘画。在这两位学生初中三年的绘画学校过程中,我自己的绘画水平也实现了有效的提升。事实证明,学好美术反而对文化课有帮助,这两名学生最终都获得了成功,一名考取了安徽建筑工程学院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一名考取了安师大的美术系。我的终身学习理念成就了两名学生的人生梦想,也实现了教学相长的基本人生定位。

到了2000年,大量的知识信息涌进校园。面对陌生的电脑和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坚持终身自主学习,我完成了人生的第二次蜕变。我是第一批报名参加培训的农村教师,也购买了一台电脑。后来,学校开通了网络,网络的有效运用显然辅助了我们的课堂教学。那时的美术教材所涉及的门类众多,像剪纸艺术、手工制作等课题也是我很少涉及的,于是我便借助网络学习,来弥补我的教学不足,当我在给三年级学生上剪纸美术鉴赏课时,我国传统的非物质文化的剪纸资料让学生们豁然开朗,大量精美的剪纸图片资料更令学生们由衷地惊叹,学生们开始了自主学习剪纸,也经常找我给他们点评和辅导。为此,我也在不经意间剪出了大量的剪纸作品,其中有不少作品还张贴在学生的家中或被学生们珍藏,学生们珍藏我的剪纸作品本没什么价值,也许,他们珍藏的是我的那份“爱之心”,至少是他们对老师的一份尊重。

我很感谢我的学生们,孩子们成功的笑脸让我完成第三次人生的蜕变。我是一个把教师职业当作事业来做的人,我尤其爱好阅读和文学创作。我的家庭开通网络以后,我便如鱼得水,大量的网上阅读丰富了我的知识视野,20多年的文学创作更有效地提升了我的文学素养。根据我个人的学习计划安排,我在50岁那年开始展示自己,我先是参加了安徽省第二届小说散文对抗大赛,没想到我的中篇小说《爱之痒》一路绿灯,最终斩获了安徽省第二届“江淮小说大奖”;随后,我的校园文学《高考之痒》也顺利地摘下“叶圣陶教师文学奖提名奖”的奖项,最近几年,我在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很荣幸地与2013年度加入了合肥市作家协会。如今我有1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陆续发表在《参花》《楚风》《当代文学》《安徽日报》《安徽青年报》《华东文学》等报刊杂志上,我也十分荣幸地成为安徽文学网、中安论坛、星光文学网和江山文学网的文学编辑。这一切是对我坚持终身学习的认可,也是我付出辛苦努力的结晶。也许有人要问我,这些与一名获得优秀教师又有多少关联呢?

我如今的回答是很明确和响亮的。因为“爱之心”是我从教经历的一条生命线。值得一提的就是,这些年来,我一直用闲暇时间辅导着我的“小菊花”文学社团,我和其他老师有一个不同,只要你喜欢阅读和创作,我都接纳进入我的文学社团,我给孩子们布置阅读任务,我给孩子们批阅他们的习作。因为有了学习方向,学生家长都无需担心孩子在网上游戏,陈宇佳同学是个阳光女孩,三年文学社团的生活让她爱上了阅读和写作,她的习作多次在《肥西报》《安徽青年报》上发表,2015年,她和四年级的学生赵明娟的习作一同荣获安徽省第二届小学生美文大赛二等奖。我的社团虽然时间短暂,却有12名学生的习作在地方报纸的副刊发表过。我也因此常常和学生们开玩笑说:“小社团,大世界。”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文坛上也有我学生的大名。

用我身边的人来评价我,都说我如今真正是一名优秀的乡村教师。针对这样的评价,我是认同的,因为我从教的30多年来,我有着一颗“爱之心”,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中,我终于完成了人生的三次蜕变。30多年来,我也先后荣获的60多本获奖证书最能见证我的成长经历。其中,最为荣耀的证书就是“叶圣陶教师文学奖提名奖”和安徽省“江淮文学奖”;最为与众不同的证书是我在2013年度和2014年度,连续两次荣获安徽省“素质教育先进个人;最让师生们羡慕的证书应该是“安徽省首届书香家庭”;最让我引以自豪的就是2015年度,我被评为合肥市“优秀乡村教师”。

关于我的人生,我最后想用两个关键词加以总结,一个是“爱心”,另一个自然就是“学习”。


作者简介:黄璜 安徽省肥西县金桥小学教师,合肥市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首届书香家庭。中篇小说《爱之痒》荣获安徽省第二届小说对抗赛“江淮小说大奖”;校园文学《高考之痒》荣获叶圣陶教师文学奖提名奖等。

我/们/与/您/相/约/每/天

丝路

情怀温度

丝路新散文,打造高端平台。提倡有格局有高度、哲理与诗意相结合的文体。丝路新散文,欢迎一切有格调、有情怀、有温度的文字。优秀稿件将在《丝路新散文》杂志刊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